今年,我曾两度拜访墨尔本。
那天傍晚,和太太、儿子及其澳洲友人,在寒冷的露天咖啡座饮茶、聊天,忽然,街道传来一阵喧闹声。
原来,有一大群的塞尔维亚人(约有二千人,排成长长的一条人龙),举布条,高喊口号,反对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
听说,为了抗议法国、德国和英国,阻挠奥运圣火的传递,当墨尔本的华人上街游行时,声势比这更为壮大呢!
我相信,因为,我在墨尔本市区一带活动,不论走到那里,都可以看到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
有一次,儿子的澳洲友人,为尽地主之谊,请我们到一家香港人开的餐馆吃晚餐。
餐馆内,满满的都是食客,除了隔壁一座是韩国人,以及几个澳洲人外,其他的,都是口操粤语、或英语的华人。
据儿子的澳洲友人说,他们多是住在附近的香港移民。
吃完晚餐,我们驱车到附近走走,那是个很美丽的住宅区,有很多独立式洋房,环境清幽。
又有一次,我们来到一个意大利人聚居的地方(距离墨尔本市中心不远)。
这里有购物中心和一排排的商铺。
比萨店,比比皆是。
我两次到墨尔本,都到同一间比萨店,吃地道的意大利比萨。
老板是一个典型的意大利胖子。
店里墙上,照片贴得满满的,都是一些食客的留影,其中有一张最大的,是他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合照。
儿子也带过我们到一个越南人聚居的地方。
由於是在中午时分,又不遇周末,街道行人不多,商店卖的多是越南土产和服装。
当然啦,还有专卖越南风味的美食店,可惜我们己吃过午餐,只好失之交臂了。
有一天,儿子的澳洲友人,驱车带我们到郊外游玩。
途经一处住宅区,他指着一座尖尖高高、圆顶十字架的建筑物,告诉我们说,这是一间独特的东正教教堂。
因为,这一带,住了许多苏联来的移民。
来到另一处沿途都是宽广的平原地,他又告诉我们,这里住了不少黎巴嫩人。
我不禁叹曰:澳洲外来移民何其多啊!
想起过去,澳洲实施的“白澳政策”,拒人於千里之外。
现在,却大开方便之门,容纳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等。
两相比较,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TAG:
苏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