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慎谈海外华人“娘家论”
http://www.80sd.org/pl/2015/10/02/87913.html
联合早报网 2015-10-02
导读:中国是海外华人娘家的说法,并非黄惠康大使的发明。这些年来,中国各侨务部门都常这样说。华人可以将之理解为表示亲热、亲切的说法,其他族裔听起来,感觉就不一样,在敏感时期更是如此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中秋节前在当地华人市集的谈话引起的中马外交风波,在马来西亚内部政治紧张未解,以及本区域国际政治格局深度变化的情况下,事件后续恐怕未了。这场“茶杯里的风波”所传递的信号,正引起本区域华裔与非华裔心理上的冲击,其影响范围超越了马来西亚。
在马来西亚国内,局面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內阁前天(30日)讨论后,将风波的导因归结为黄惠康大使言论被错误翻译,又否认马外交部传召黄惠康,声称只是“邀请”。同一日,红衫军代言人嘉马则继续拿黄惠康的“娘家论”作文章,抨击华裔另有家园,所以马来族必须团结自救,捍卫国家。到了昨天,副首相阿末扎希又改口说,內阁前天议决要黄惠康就其谈话作出正式的解释。
种族问题最近在马来西亚浮出水面,背后原因是该国执政联盟中的最大政党——巫统内部矛盾激烈,巫统领导人、首相纳吉被指贪腐,面对下台的压力。过去两个月,支持与反对纳吉的政治组织与民众,已先后举行了大集会与示威。
其中,净选盟4.0在8月底举行了声势浩大的30万人和平大集会;挺纳吉的“红衫军”在两周后吉隆坡示威,亮出种族主义口号、将矛头指向华人。之后,嘉马又宣布要在9月26日,动员5000人到华人市集茨厂街抗议,而且不排除会出现骚乱,显然来者不善。
就在这敏感的时间点上,中国驻马大使黄惠康在9月25日,按照中秋习俗到访茨厂街。
黄惠康的活动得到马来西亚华文媒体重点报道,他在茨厂街接受采访,被问起马来西亚如果发生大规模反华暴动,中国是否会介入?他回答说,中国政府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以及针对特定族群的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也反对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及稳定的严重暴力事件。
黄惠康又指,中国政府不干涉他国内政或介入他国内部事务,但对侵犯中国国家利益、侵犯中国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以及损害中国与所在国友好关系的不法行径,绝不会坐视不理。
这就是黄大使后来被指“干预马国内政”的谈话。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马来政团高调抗议,不同政府官员对是否应该传召,甚至是否是“传召”都出现彼此矛盾的说法。至于“红衫军”原本要举行的抗议,也因嘉马25日晚突然被逮捕而不了了之。
翻阅这些天来马来西亚的中英语社交媒体上的言论,感觉当地公民在这个问题上的心情是复杂的。
在华社方面,他们认为黄大使在敏感时候造访茨厂街是义气相挺,但更多华社人士希望不要过多解读黄大使的讲话,“画公仔不要画出肠”,毕竟华人还需要在马来西亚立足。
在非华裔的族群中,有英语评论称,黄大使成了赶跑“红衫流氓”的英雄;也有人带着警告语气分析,这是中国对本区域各国发出的信号:随着中国崛起为超级大国,它不会在保护海外华人的问题上迟疑,不论他们是中国公民与否。纳吉内阁最后将这场风波总结为“翻译错误”导致的误解。
最终,如果说中国的暗示性介入使一触即发的种族冲突出现转圜,其正面意义应该肯定。随着中国强大,它更主动保护其海外利益,也是必然的。但是,新崛起的大国力量在本区域国家的内部事务上发挥影响,还公开表明中国是海外华人“娘家”,就可能引起不安。
中国是海外华人娘家的说法,并非黄惠康大使的发明。这些年来,中国各侨务部门都常这样说。华人可以将之理解为表示亲热、亲切的说法,其他族裔听起来,感觉就不一样,在敏感时期更是如此。
除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目前也出现反华势力抬头的现象,在这个背景下,中国要施展影响力,又要避免形势复杂化,就更需要精细的外交。从华人的心理上说,一方面,嫁出去的女儿“投靠娘家”总不是光彩的事;另外一方面,虽然华人在所属国家已扎根安家,但反华人士依然喜欢给华裔扣上“另有家园”的帽子,“娘家论”再说得多些,不是让华裔为难吗?尤其中国继续崛起,而外界疑虑不减的国际氛围中,把中国与海外华人的文化渊源与亲情政治化,这个做法无论是对海外华人或是中国自身,恐怕都没有好处。
[
本帖最后由 楚越 于 2015-10-2 21:3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