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林竹青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55253
精华 10
积分 1025
帖子 441
威望 581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0-1-21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9-8 13:5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外公传记修订琐记

近来无事忙,健康欠佳,诸事不顺,精神萎靡不振。每晚上床前总不忘鼓励自己睡醒好好振作,奈何每天睡醒依然疲惫,竟然有懒床之势,常常醒来睁不开眼睛,一阵迷糊,又过了整个小时。

今晚极度不适,八点半便去冲凉,勉强撑到九点半新闻未播完便熄灯就寝。可恨坐着时犯困,上床却来了精神。不甘心在床上赖着,于是开灯坐起,将目光游移在床对面的书架上。终于起床在九个已经整理过的外公友人信函副本档案夹中抽出一个。抽出这个档案夹因为第一个人名就是何满子何外公。虽然外公两度搬家,且许多信函都被借走、转赠或散失,但经整理后还是有相当的数量,光何外公的就有三十封。

记得07年撰写外公传记时,曾经在《易游苏州》网上找到一篇《苏州印象钩沉》,没有作者资料,发表时间为2006年1月24日。当时我正在查找1951年外公到苏州北寺塔参与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的关联信息。外公爱上苏州,就因为去革大培训。那五个月正值桂花盛开、大闸蟹肥满,由是有了我这个“桂花孙女”的昵称,也有了外公对黄酒大闸蟹的喜好。平时听外公讲故事,多少有些记忆,所以一读到这篇文章,立刻断定作者必定是外公的同学。后来与何外公交往,越发觉得文字像是出自何外公之笔。有一回去何府,请教何外公,果然是他的大作。方才阅读何外公信函,见1996年6月17日来信第一段就是“6月4日信收到。兄提到郭依萍,如非你提起,这个名字我也记不得了。最近在《苏州杂志》上写了《苏州旧游印象钩沉》,记51年时事……”连忙查找该文,好容易才在翻了约两尺高的文件后找到我07年的彩色打印件,保存完好。

在寻找这篇文章的时候,翻出同年初次拜访周颖南老先生时周老为我准备的一些资料,有好几封外公写给他的信函,七十年代外公帮他到泉州各寺庙与图书馆等机构收集的弘一大师印拓,及1992年12月新加坡晋江会馆、南安会馆、惠安会馆、同安会馆、安溪会馆、金门会馆及永春会馆为外公联合举办的张人希书画欣赏会资料与新明日报报导剪报复印件等。那回周老忘记那个周末是公众假期,只好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等我,还在玻璃门上贴了张纸条示意他在等待来宾,怕我看到办公室没人跑掉。这般心细如尘,让我印象深刻。

书出版后,我到处跑没有亲自送去,通过邮件寄了一本给周老。不期周老因此打了很多个电话找我,吓得下属以为发生什么事情。我返星去电,周老说打了那么多趟电话就为了请我吃饭。到了他所经营的餐厅后,他大大地感谢我的孝心,感谢我送给外公这么好的一个九十大寿礼物。我很是惭愧,送自己外公礼物,却由外人致谢,感觉有点怪异。

后来,周老又来电请我吃饭,这回去的“寒舍”,说,他八十大寿时人家为他编了一本纪念专辑,特地赠我一册。还说上回吃饭,发现我是个美食家,因此特地请我品尝寒舍大厨专门为我俩制作的双人套餐,并叫我现场品评一番。

我受伤回到新加坡,他闻讯立刻来电,鼓励我,告诉我他自己也曾因车祸死里逃生的经历。我还替包立民先生向他求了幅字,可是后来突然没了音讯,令我诧异不已。我多次致电他的手机不通。几个月前,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和他的女儿联系上,方知道和我通话后不久,周老就突然病倒,动了大手术,一直卧床,连话都不能说了。当然,也就不方便被外人探望打搅。

……
看着书架上那堆信,那一列人名,如今还健在的已经寥寥无几。

决心好好整理一下,争取去拜访尚健在的外公朋友。这次修订,但愿是第二版,也是最后一版。同时也希望记下的不仅仅是外公的一生,还有他的朋友们。

2012-9-7子夜

[ 本帖最后由 中南半岛 于 2012-9-10 14:21 编辑 ]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12-4 10:49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2740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