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林竹青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55253
精华 10
积分 1025
帖子 441
威望 581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0-1-21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8-9 10:2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生日快乐新加坡

多年前,我大伯父的原配在香港的养老院静静地走了。据说,人卷曲得像煮熟的虾。没人知道她怎么走的,反正工作人员白天例行巡查时她已经冰冷。
更多年前,文化名人张爱玲在美国的家中落寞地离开了。据说,人躺在地板上。没有人知道她何时走的,反正,被发现时已经过了很久。
香港和美国,是我离开中国后最喜欢的地方。
我说,对华人而言,香港是最适合生活的地方。
我说,对我而言,美国是最适合奋斗的所在。
但是,他们有个共同点,很冷。真的,很冷。我指人情!
……
因为祖辈的荫泽,我尽管生长生活在动荡的时代,曾经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大陆物质短缺的困苦时光,但我的生活整体而言相较周遭的人还是好的。到了香港,尽管香港的住房一直是普罗大众最艰难的问题,我也因为祖辈而少吃许多苦。
在车祸前,我一直被戏称为不食人间烟火。从前我否认,现在我承认了。我不止一次对朋友说,原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是那么难的。不管是在太仓医院里耳闻目睹的,还是回到新加坡终于有机会注意到的。
大丈夫能屈能伸,受伤后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金融海啸的难关,我毅然决然卖掉上海和新加坡的房子,将钱悉数借给企业。因此,我不得不用自己的公积金买下今天这个住所,是一间三房式的政府组屋,也就是中国人口中的解困房。不同的是,中国人太富有,所以很少人住解困房,而新加坡人穷,因此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住解困房。这个解困房面积仅74平方米,09年中买进时价格约28万新币,等同于140多万人民币。当然,与我从前的公寓比,有天渊之别。开始的时候,我很不习惯,落差太大。但我总安慰自己,大丈夫能屈能伸,他日身体好了,事业重上轨道,我答应自己,一定给自己换一个舒适的大房子,比从前的更好!
于是,过去三年里,我便生活在我自己的窝里,一个新加坡平民百姓所生活的环境里。
开始我真的很不习惯,我从前的生活环境很优雅,很安静。窗口传来的除了经过的车辆声音,顶多是对面大排档的音乐声,声响不大,还有楼下游泳池里孩子们的嬉笑声。当然,少不了的是小鸟的鸣唱。举目望去,蓝天绿树,私家住宅区人家不同样子的屋顶,整个的环境只有一个字形容:美!
从前,我过惯了那样的生活,也习以为常,理所当然地过。工作后,我就一路往上走,享受着自己的奋斗果实。那时,我是不懂得民间疾苦的。
我最常给中国下属的劝告是你们要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因为人生无不散的宴席。我希望以后你们离开昕晖能因为你们在这个公司里有所学有所长进而活得更好!至于我自己,成功了我回去数钱,失败了我还有公积金,生活还有保障!
我这个劝告曾经在我车祸后在博客中被下属攻击,骂我自私。我看了只能苦笑,如果魔鬼收买了他们的良知,我还有什么话好说?
……
公积金,社会保障体系。
尽管许多人攻击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我却是一贯的支持者。
的确,它“限制了自由”,因为它强迫储蓄。
17年前刚刚移民新加坡,父亲愤慨地骂新加坡政府。因为报纸报导一些无助的老人被子女赶出家门而露宿天桥底下,政府竟然表态说谁叫他年轻时不储蓄,不缴纳公积金?
很没有人情味,父亲觉得。香港公屋照顾老年人,用很廉价的租金租给他们,每个月还有“生果金”,给老年人买水果,当然是一种生活津贴。而新加坡政府相形之下便显得冷酷无情了。
但新加坡立国只有47年。初初立国时,新加坡是个黄赌毒俱全的烂摊子,国民习惯了殖民地时期的懒散和自由放任,能不交公积金就不交。既便是立国三十年后我1995年正式移民的初期,和的士司机聊天,发现他们也是十分抗拒缴纳公积金的。他们的想法和全世界的人一样,我的钱为什么要政府支配?
问题是,绝大部分的人都支配不好自己的钱。这就是社会问题的其中一个根源。
新加坡正常情况下薪酬的百分之20%要上缴公积金,而雇主也要为雇员缴纳同等数额的雇员公积金。当然,有个封顶数额,多于封顶额的收入并不需要缴纳。换言之,请一个人,实际付出的是120%的薪水。不正常的情况指经济萧条时,为了帮助国家,当然也帮助国民就业,政府便会让雇主缴纳部分减少以支持老板。新加坡政府比中国政府聪明的地方在于他们培植老板,因为没有老板就不存在工人。杀鸡取蛋是不明智的,只有别有用心的政府才会给老板冠上种种罪名鼓动劳资对立。
大部分国民三分一薪酬的收入存款在政府处,政府将之一分为三。大部分的金额存于普通帐户,可以用来买房子,可以用来养老。但和中国不同的是,你用来买房,如果卖了那房子钱还需连本带利还进去。另一部分用来做医疗费,一个人看病,除了可以去政府诊所享受国民医疗较低的费用,需要住院什么的还可以动用到公积金医疗帐户里的钱。这不,我第三刀在新加坡手术取出腰部的钉子就用了六千六百多新币。这个费用是需要申请的,因为政府不希望国民一下子用光,老来没钱看病。最后一部分叫特殊帐号,里面的钱可以用来投资。新加坡政府明确规定可以投资在哪些基金,虽然很保守,但基本上稳赚的多,不像香港的强积金,越投资越少。
过去许多年,新加坡政府建了很多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的最大优点是老人们不需要住进老人院,同样有老人作伴,而且,有照顾老人的设施,让老人们可以更加快乐地安享晚年。
我这个社区和新加坡所有的社区一样十分方便。我走出马路,左边不到五百米处有个小型购物商场,里面有居委会俱乐部,有超市,有室内带空调小贩饮食中心,有琴行,补习社,卖彩票的柜台等等。右边五百米不到有三家超市,其中两家为24小时营业,还有一个菜场及许多小店,小贩饮食中心。吃穿用度一应俱全。在我往右边去的方向原本有一幢老人公寓,最近又刚落成并开始使用了一幢老人公寓。
二姨说,老人公寓地方比较小,只有一个卧室,但厨房、厕所都齐全,使用年限三十年,售价12万。
很好啊,我觉得。
想,新加坡政府很绝。
组屋要买必须两个人的联名,通常是夫妻一起买。
夫妻生了孩子后,孩子长大了结婚去又是两个人一起买。换言之,基本不和父母同住。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两代间的冲突,孩子们自己有孩子了,需要老人帮忙,还能明白那是父母的恩惠。
夫妻俩年纪大了,孩子们都离开了,退休后不需要那么大的房子可以把自己的房子卖掉,换个老人公寓。这时,原本很低廉价格买进的房子现在升了几倍价格,便多出了几十万新币。加上原本公积金里的储蓄,老来有房子住,衣食无忧。三十年,够了。65岁退休,多少人能活超过95岁?如果95岁还活着,我不相信政府会收回房子将之扫地出门,充其量再交点租金罢了。
……
斯文是文明的象征。
心平气和是修养的体现。
要斯文和心平气和首先要衣食无忧!
战争场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我不相信还有人会很斯文地厮杀。
同样,灾难当前,生死攸关,我也不相信还有许多人能心平气和。
总觉得新加坡人很和气,绝大部分人总是笑嘻嘻。新加坡人自得其乐,在家门口种点花草,到巴刹(菜场)的小贩中心去买杯咖啡、买份快餐就是一顿饭,闲暇甚至到组屋楼下的桌凳前坐着和邻居聊天。周末携老带幼去海边沙滩上戏水玩乐。年轻的父母和子女们骑着自行车到海边或者水库玩。生活在这里总是美好,尽管,这里的消费很昂贵,人们的收入本来就不够高,被强制储蓄后更剩下那么点发不起饿不死的生活费用,但是,华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千古不变的定律,只要头有片瓦,衣食无忧,绝对不会造反。而马来人,则更加地纯良。
当然也有例外。
我对面那幢楼有一户人家的主妇很是可怖。她肯定有孩子,也肯定没有出去工作。
除了周末及假期,大抵男主人在家或者全家出去玩,平日里,安静的住宅区会突然暴发出她歇斯底里的吼叫。她情绪激动,声线超高,简短的夹杂着中英文的吼叫总叫我心跳加速血液沸腾。有好几次我躺床上休息,她的叫声叫我差点没有心脏病发,一直掂量着要不要报警?中国的朋友看到这里肯定觉得我很可笑。我在太仓新闯的时候,每天清晨就是让这种吼叫声惊醒的,根本用不着闹钟。那里的人好像特别喜欢吵架,每天六点左右就开始吵架,声浪震耳。又,也许不是吵架,也许不过是生活习惯。
……
民生其实很简单。
民生就是让人民如何生存下去。
当权者其实很简单。
当权者只要让人民生存下去,便阿弥陀佛。
问题是,钱是赚不完的,到底要不要全部放进自己的口袋?
贪婪是个原罪。如果大家都懂得共享,天下即得太平。
当然,懒惰也是原罪。如果有人不想付出却指望共享,那是罪大恶极的,因为,他们破坏了太平。
可爱的是,懒惰和贪婪总是同胞兄弟。
勤奋而贪婪的不多,那是极端丧心病狂的家伙。他们最终只能把痛苦带进棺材,把钱留在世间。
……
国庆节,想起了新加坡,想起了老年人的生活。
每个人都会老。
比较一下香港和美国,我想,也许,养老还是新加坡的好!
生日快乐,新加坡!
生日快乐,我的国,我的家!
顶部
Robin
管理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2
精华 12
积分 5680
帖子 2569
威望 2975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10-16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8-9 11:2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林竹青 于 2012-8-9 10:22 发表
问题是,绝大部分的人都支配不好自己的钱。这就是社会问题的其中一个根源。

有同感。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12-4 12:16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714951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