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贤 杨萌 报道
shuxian@sph.com.sg
yangmen@sph.com.sg
要融入新加坡社会,多数本地出生的公民认为,履行国民服役至关重要,不过这并没有获得新公民同等的重视。
新加坡政策研究院进行的调查显示,约69%的本土公民认为,第二代男丁完成国民服役才算是融入新加坡。持有同样看法的新公民只有43%,两者相差26个百分点。
负责进行调查的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梁振雄昨早在一个研讨会上发表调查结果。他说,我们常说移民要融入新加坡生活,但却没有说明怎样才算融入,因此这项调查主要是探讨作为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
调查共访问2000名新加坡人,一半是本土公民,另一半则是在其他国家出生的新公民。
受访者可从30个特征中选出哪些是新加坡人应该有的特点。要是本土公民重视的特征不获得新公民认可,那可能让社会分化,对融入构成挑战。
两组受访者对国民服役的重视程度差距最大。梁振雄说,本土公民及家人为国民服役作出重大牺牲,他们因此认为,新移民也应该履行同样义务,但是不少人没有这么做。
梁振雄说:“约三分之一的第二代永久居民在入伍之前放弃永久居民资格……这不是个小数目,因此当局需要重新检讨相关政策是否公平。”
国防部去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每三个新移民的第二代男丁当中,就有两个选择完成国民服役。另外一个则因为拒绝入伍而失去永久居民权。
其他本土公民重视,而新公民较不在意的包括:与同事相处融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在人手短缺的领域工作、与邻居和谐共处、会说简单英语以及在新加坡住了一段时间。
继本月初举行有关“人口难题”研讨会后,政策研究院昨天举行的研讨会着重讨论新移民如何融入我国社会,包括在学校、工作场所以及组屋区的融入过程。
新加坡管理大学行为科学研究院陈振中教授说,我们常把注意力放在理想的人口数目是多少,其实人们之间的关系才是关键。他比喻说,一个房间的人数可能减半,但要是他们互相憎恨,人数再少也不能解决问题。
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代部长陈振声昨天也出席研讨会和与会者进行对话。不少人向他反映人们对外来移民的担忧,有人甚至指出,与其给外国学生奖学金,政府是否应该多栽培本地人?
也是国民融合理事会主席的陈振声强调,政府永远将新加坡人放在第一位。“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政府的责任就是照顾新加坡人,确保大家都能获得教育机会。”
但他也指出,政策不是非黑即白的,不是说只要照顾新加坡人,就不需要引进新移民。
同样重视多元文化
政策研究院进行的调查也显示,本土公民与新公民同样重视一些“新加坡特征”。他们一致认为,尊重多元种族及宗教是作为新加坡人的最重要特征,显示各种族平等及和谐共处已成为我国社会的基石。
其次是与邻居融洽相处,约81%本土公民认为,新加坡人应该与邻居保持和睦关系。这也获得59%新公民的认同,重要性紧跟在尊重多元种族之后。
值得注意的是,本土公民并不要求新公民“同化”,而是希望他们融入。只有13%的本土公民认为,新公民应该摒弃原有的文化和行为。
他们也不认为新公民要融入新加坡,就得和新加坡人一样怕输、有礼貌或懂得排队等。新公民也不用和一般新加坡人有一样的消遣,如逛街购物、运动或喜欢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