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方言丰富了以华文为写作语文为主的文学,各国就有自己独特地方色彩的华文文学,因此也就有了越南华文文学,印尼华文文学或马华文学等之区别,不能把丧失自己母族语文的文学说是“新华文化”,那是峇峇文化。
峇峇文化也就是南洋诸国的本土华夏文化的自然演化,那是大明的华夏文化的延续,他们还保留华夏周礼在婚礼上的重要礼仪:三书六礼和传统的华夏道德价值观,在新加坡大多数的建国的员老们都是峇峇土生华人,他们的母语都是峇峇语(马来语加华夏方言),都不会华文华语,但有优秀的人品道德观和传统的智慧,这比起近代史上其他在否定自己华夏传统文化,贬自己的文化为吃人的礼教,还讲满洲官话当母语, 好得很多了。。
峇峇文化其实就是大明的华夏文化的延续再加上南洋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参入的自然演化,这是您不能避免的,你当今想阻止,但在未来同样会水到渠成的,没有能能阻碍这种文化在各分支上的自然演化的,只能顺其自然大道的规则演化。。当今在马来西亚的华社也认同其大马政府的建议,要把大马的华语演变成南洋的本土化(要加入马来语,英语和其他方言的词汇,和有自己一些的不同的语法),要创造自己独立的南洋分支了,
“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华夏文化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分别指:
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分别指: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你去看看在世界哪个华人社会还保留这些华夏古礼呢??
[
本帖最后由 楚越 于 2012-5-21 15:5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