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标题: 如何养成“尊师重道”的社会风气?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2 10: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如何养成“尊师重道”的社会风气?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尊师重道很重要,只有尊师,才能重道,只有重道,才能真心实意的尊重老师,因为老师是伦理道德、知识、价值观念的传授者,教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是道德的表率。

   《礼记•学记》中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维护师道尊严,不仅要求学生的言行举止体现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礼貌,更要从内心里敬重老师,并严格按照老师说的要求去做。

   记得,前些年,有些中学的学生对老师不敬,其实,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只是没有被媒体注意罢了。对于“尊师重道”,也不能全怪学生,因为学生不懂,不尊敬老师是怎么造成的呢?跟老师自己有没有关系呢?跟教育当局有没有关系呢?跟父母的价值观有没有关系呢?跟社会整体风气有没有关系呢?

   关于这些问题,现在,请大家来讨论:

   一、“尊师重道”对于一个国家“学统”与“道统”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二、如何养成“尊师重道”的社会风气?

   三、新加坡的学生尊敬老师吗?为什么要尊敬老师?


[ 本帖最后由 狮城辩见 于 2012-3-2 10:41 编辑 ]
顶部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2 11: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
贵师而重传,则法度存。
国将衰,必贱师而轻传。
贱师而轻传,则人有快。
人有快(快是恣肆的意思),则法度坏。”

----荀子《大略篇》

以上荀子这几句话,着实发人深省!
顶部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所谓尊师,并不仅是对于教师个人表示敬意与慰劳,更重要的是对于教师所传授的“道”表示重视。

   “道”是什么?“道”就是文化传统,乃至真理,包括学术道德的全部。所以“尊师重道”四个字总是连起来说。因为重道,所以才能尊师。
顶部
卡保山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51861
精华 5
积分 4812
帖子 2342
威望 2414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是不是网络的师和道太多了,物不稀则不贵,所以造成学生不尊师重道?




最伟大的才能显示于自欺的能力之中

顶部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卡保山 于 2012-3-5 14:15 发表
是不是网络的师和道太多了,物不稀则不贵,所以造成学生不尊师重道?

这个道,有很多不同的解释,现在的学生不能说不重“道”,他们理解的“道”是人生挣钱之道,生存之道,但未必重视传统的道德之道,和做人之道了。

现在学校教学都电子化了,老师只是在旁边辅助罢了,所以也未必一定要尊重老师,因此离开学校之后,跟老师如同陌路。
顶部
卡保山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51861
精华 5
积分 4812
帖子 2342
威望 2414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当今社会,是不是没道德的人也可以当老师,甚至当校长也行?




最伟大的才能显示于自欺的能力之中

顶部
楚越
禁止发言




UID 112518
精华 2
积分 24236
帖子 11976
威望 12234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1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30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3 狮城辩见 的帖子

其实您的重点错了

古华夏人在讲道德之中,不是重于宣讲,而是重点讲修心的美德之义,moral excellence; moral virtue )
这在中西各哲学都是最重要的宣讲。
修行心的各人的美德的途行中的过程才是marga

[ 本帖最后由 楚越 于 2012-3-5 14:31 编辑 ]
顶部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卡保山 于 2012-3-5 14:27 发表
当今社会,是不是没道德的人也可以当老师,甚至当校长也行?

现在很多校长都变成办事员了,很少跟学生接触,

所以学生只有“敬畏”,没有真心恭敬!

更何况有些校长(比如嫖妓)的行为真是不值得学生尊敬的!
顶部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楚越 于 2012-3-5 14:30 发表
其实您的重点错了

古华夏人在讲道德之中,不是重于宣讲道,而是重点讲修心的德(美德之义,moral excellence; moral virtue )
这在中西各哲学都是最重要的宣讲。
在修行心的各人的美德的途行中的过程才是道 ...

不知道真理与为人之道,如何有德?
顶部
楚越
禁止发言




UID 112518
精华 2
积分 24236
帖子 11976
威望 12234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1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35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9 狮城辩见 的帖子



QUOTE:
不知道真理与为人之道,如何有德?

有修德就得道,无修德就无道。

这边的道是指王道,君子之道,才是人道主义

其他的歪道和世俗假道,都属不上正道。

修道(世俗道)不修德,其实就是本末倒置。。

[ 本帖最后由 楚越 于 2012-3-5 14:36 编辑 ]
顶部
卡保山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51861
精华 5
积分 4812
帖子 2342
威望 2414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狮城辩见 于 2012-3-5 14:31 发表


现在很多校长都变成办事员了,很少跟学生接触,

所以学生只有“敬畏”,没有真心恭敬!

更何况有些校长(比如嫖妓)的行为真是不值得学生尊敬的!

嫖妓没有变态性行为,在妓女眼中不算没道德。




最伟大的才能显示于自欺的能力之中

顶部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楚越 于 2012-3-5 14:35 发表


有修德就得道,无修德就无道。

这边的道是指王道,君子之道,才是人道主义

其他的歪道和世俗假道,都属不上正道。

修道(世俗道)不修德,其实就是本末倒置。。

不明白仁道,如何修德?

不懂恕道,如何行王道?

不知道法则与标准,如何辨别邪正?
顶部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卡保山 于 2012-3-5 14:36 发表


嫖妓没有变态性行为,在妓女眼中不算没道德。

啊,这是伦理标准的判断问题了!
顶部
运开 (简易居主人)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108541
精华 84
积分 18042
帖子 8047
威望 9903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9-7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8:0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13 狮城辩见 的帖子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新加坡教育制度受到西方教育思维的影响,要走向华人的尊师重道的方向,难矣哉!

据报道,越来越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学费昂贵的国际学校就读,这些学校强调西方开放式教育,注重启发孩子思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问,把老师当朋友。

以下录一篇中国大陆的文章以供参考:
网页:http://www.foredu.com.cn/yjxxx/xuebao_08.html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以教与学为中介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关系,而是蕴含着更深层的意义,这个深层意义就是教学价值观。事实上,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回避教学价值问题。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价值观在悄然发生着变革,现代教学价值观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本文从教学价值观角度重新认识人们习以为常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渊源及现代价值取向
  
纵观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对师生关系的认识自古就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第一部关于教育教学的专著《学记》就明确提出了尊师重道的思想,认为尊师才能重道,重道必须尊师。一方面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提高了教师的社会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四书训义》中提出“师弟子者,以道相教而为人伦之一。”即师生是一种道义的结合,教师负有正人心的任务,“主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谨教有义,正道为渐摩之益。”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而正确的知识,能够温故而知新,“欲明人者先自明,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教育中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偏重于师道尊严,尤其强调师德,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而在西方教育史中,自古就有着与东方文化不同的内容,首推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自由教育或文雅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当适应自然,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促进人的理性发展。在师生关系方面西方学者认为师生要以人道相处,尽可能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西方现代人文教育学者如夸美纽斯、洛克、维多里诺、伊拉斯漠等人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要尊重人性,按照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去育人,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的、互助的。教师更应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给儿童充分的自由,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施教。这种儿童本位的教学价值观对西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的人本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是强调儿童本位,强调以尊重儿童的自然健康和主动发展为教育出发点。
  
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就先后提出了“学生主体”、“师生互为主体”以及“主体问性”等概念。这些提法实际上是在东方教学价值观与西方教学价值观相互撞击之下形成的。应当看到,在中国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道尊严仍然是主流价值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权威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动的。因此,把西方的“儿童中心”自然教育价值观完全移植到中国的确有着相当的困难。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工业化社会正在向信息化社会转变,随着社会的变化,教学价值观也在变。传统的教学价值观更重视知识的传授,在知识的传授中教师的地位自然处于中心地位、支配地位、权威地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上。尤其是应试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甚至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的素质教育也因此不得不放慢脚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呼唤教育民主,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呼唤教学价值观由重视知识传递向重视人的健全、主动发展方向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这种转变有些困难,但既然是社会变革,就必然要付出代价。当前,大批有识之士正在创建新型的关系,努力在中国的土壤上培育着这些花苗,希望它能够在中国土地上开花结果,繁盛不息。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
  
新型师生关系是指在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时期,在学校教育教学领域师生之间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以发展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平等、互敬、民主、和谐的人与之间的关系。新型师生关系首先要建立在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全发展的现代教学价值观基础上。现代教学价值观并不完全以西方教育价值观为标准,应当是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传统精华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应当既保留中华民族尊师重教、注重师德的传统美德,又吸纳西方教育思想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施教的教育民主性。现代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不仅仅为学生提供知识、发展认知,更重要的在于使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感、伦理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起来,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完善的人。
  
平等、互敬、民主、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其中民主性可以说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精华。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服从者、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特个性,自由而持久地交换意见,共享不同的个人经历和人生体验。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形成民主与平等的价值观,学会尊重差异、尊重生命。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相互对比、相互评价,共同发展着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形成对世界的新认识。这样的师生关系将逐渐摆脱“纯知识传递”的束缚,愈来愈多地激励对学问的思考,教师将成为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发现矛盾的人,而不是只会讲大道理的人。教师的工作也将会更富有创造性,更富成果,更具激励性和鼓舞性。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关系的民主性。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1.更新观念,树立以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健全发展为目的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
  
新型师生关系的最主要特征是平等、互敬、民主、和谐,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以民主的心态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不应当只是表现在121头上,更应渗透在灵魂深处,在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2.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型师生关系的优越性
  
新型师生关系的优越性在于它为学生主动、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如何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新的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因为探究性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学习、实现自我价值创造了一个现实的平台。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而是与学生一样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结果不完全了解的探究学习的参与者。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主动性,使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顶部
三生有幸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98565
精华 0
积分 911
帖子 444
威望 462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1-6-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6 00: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卡保山 于 2012-3-5 14:27 发表
当今社会,是不是没道德的人也可以当老师,甚至当校长也行?

北大有骂香港人为狗的叫兽,所以没道德的中国人可以当老师。
新加坡还好,不可以!
顶部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6 09: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运开 于 2012-3-5 18:07 发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新加坡教育制度受到西方教育思维的影响,要走向华人的尊师重道的方向,难矣哉!

据报道,越来越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学费昂贵的国际学校就读,这些学校强调西方开放式教育,注重启发孩子思考 ...

国际学校在中国应该不是很多吧?

送去上国际学校应该比去国外留学好点!
顶部
老驴
禁止发言




UID 101986
精华 0
积分 2183
帖子 1070
威望 1113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7-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6 10: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大家看看本地的中文淉本中的课文。

都没有谈到尊师重道与德育的东西。

而老师们教学的压力很大,加上常常为了校務或什么常常开会.

早上六点多出门,如要开会便常弄到六点才回家.

一个星期有四到五天是如此,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会要讨论.

老师们那有时间与学生互动与交流.有空便去改作业或做开会的準備。

我们的教育体制应改变了。

[ 本帖最后由 老驴 于 2012-3-6 10:16 编辑 ]
顶部
三生有幸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98565
精华 0
积分 911
帖子 444
威望 462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1-6-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6 13: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楚越 于 2012-3-5 14:30 发表
其实您的重点错了

古华夏人在讲道德之中,不是重于宣讲道,而是重点讲修心的德(美德之义,moral excellence; moral virtue )
这在中西各哲学都是最重要的宣讲。
在修行心的各人的美德的途行中的过程才是道 ...

要看儒家还是道家。
儒家讲德,道家讲道。
顶部
三生有幸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98565
精华 0
积分 911
帖子 444
威望 462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1-6-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6 13: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儒家不探讨生死问题,要把儒家归入哲学有点勉强。道家则是不折不扣的哲学。
顶部
楚越
禁止发言




UID 112518
精华 2
积分 24236
帖子 11976
威望 12234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1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6 13:43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19 三生有幸 的帖子



QUOTE:
儒家不探讨生死问题,要把儒家归入哲学有点勉强。道家则是不折不扣的哲学。

是这样的,古人在探讨宇宙真理时发展了当今的三个不同的领域,那就是 科学,哲学,和 宗教

科学是往比较物理现实方面去探讨
哲学是往物理现实和精神心志方面去探讨
宗教是往比较精神心志方面去探讨

道教是属于宗教, 讲的是出世法的天道方面的规律, 老子庄子所讲的与古印度的佛陀的天道和无极道(宇宙真理)哲学是同一层次的。有探讨三世间和生死的问题。

儒学是属于哲学, 讲的是世俗法的人道方面的规律, 孔子孟子所讲的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人道哲学是同一层次的。不大探讨三世间和生死的问题,只探讨当世的问题。

所以有时候佛教界说儒学是一种半盲学。。因为它不知因果规律的三世连贯性。。也不知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所以到当今还很难在世间完满的实践。。但又造出许多伪善或给王权利用。。

[ 本帖最后由 楚越 于 2012-3-6 13:57 编辑 ]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6-5 04:28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2950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