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带岛国阳光灿烂的冬至日里,我想像着北国故乡另一番的冬至情景:北风在不经意间呼啸而至,大街小巷急行的脚步纷纷找寻御寒的避风港。“寒风起兮羊汤香”,又一个食羊御寒季节开始了,人们酣畅淋漓地享用热气腾腾的香浓羊肉汤,留下冬至最暖心的回忆。
中医理论讲求“冬至阳生”,即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在冬至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冬季,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所以容易出现手足冰冷,气血循环不良的情况。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实在是一举两得的美事。中国北方有冬至宰羊吃羊肉、吃饺子的习俗,民谚“冬至不吃肉,冻掉脚指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恰恰体现了“冬藏”这一“天人相应”的养生原则。
味觉记忆可以深刻、坚韧到超出我们的理解范围,童年时期经常出现的味道记忆最持久,甚至可以长达一生,一记就是一辈子。爸爸冬至日精心熬制的羊肉汤,在我的味觉记忆中非常顽强,让我想起一生最美好时光的滋味。
在我童年窝心的记忆中, 有几年冬至的清晨, 我家的孩子们不是被爸爸唤起,而是被缭绕满屋的浓郁香气熏醒。此时家里红红的火炉上一定会熬着一大锅滚烫浓香的羊肉汤,餐桌上还有一摞散发着扑鼻麦香的砂锅发面烙饼,那是爸爸摸黑起床为家人准备的勾魂早餐-羊肉汤泡馍(饼)。
爸爸有位在西宁铁路分局工作的老战友--我们的孟叔叔。七十年代中期,每年入冬时分,孟叔叔都会在青海省海晏县以四毛八分一斤的价格,购得一只宰杀好后重约五十斤,连骨带肉的绵羊,借海晏县金银滩221核基地的特供列车的光,托列车员捎给我们。
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冻,爸爸因陋就简,在位于阴面的厨房窗户下用木板搭个四方架子,就是储存这只羊的天然大冰箱。整个冬天,爸爸变着花样鼓捣出各式"以羊肉为本"的美食,营养、滋润着一家大小。
爸爸冬至日的羊肉汤做得专业又专注。他先是拿把利刀,庖丁解牛般从窗外已经上冻的那只羊身上剃取后腿一只,浸泡在凉水中解冻、清洗干净。在锅中倒入足量的清水,把羊后腿置入锅中,中火开锅后反复几次撇去浮沫,倒入料酒,接着放葱、姜、八角、桂皮、草果、白芷、小茴香、白胡椒等佐料;佐料点到为止不宜多,否则就破坏了原汁原味的效果。小火慢慢炖,等羊肉酥软时,汤也就好了。将煮熟的羊腿取出,在汤中加入切好的青萝卜或白萝卜片若干,熬制10分钟后关火,出锅后撒上些许的青蒜苗和芫荽。
清清亮亮的羊肉汤经过晶莹的萝卜和碧绿的蒜苗、芫荽这么一点缀,顿时姿容生动起来。爸爸麻利地将羊腿肉脱骨拆肉、切片或块,均分到每个人的汤碗中。等我们洗漱完毕在餐桌前各就各位,爸爸向各汤碗中依次浇入香浓滚烫的羊汤,再放一勺油泼辣子,这汤便更加鲜活起来了,香气四溢。迫不及待地喝一口汤,浓而不腻,醇香盈颊;夹一口肉, 鲜嫩细滑,酥而不烂。姐姐和妈妈喜欢一股脑将砂锅烙饼掰成小块泡进汤碗里,享受羊肉泡馍的滋味;我和爸爸则喜欢一口汤一口馍,再嚼块羊肉,吃得不仅仅是美味,还有粗犷与豪迈。一家人欢愉地享用着爸爸的爱心早餐,在暖暖的羊肉汤袅袅上升的蒸汽中,亲情渐渐融化,幻化成一片温暖的阳光……
一碗爸爸的羊肉汤,带着父爱的温度,暖心暖胃,幸福洋溢;一碗爸爸的羊肉汤,让我无惧凛冽的寒风,挺直了腰板走在上学的路上,冬日的心情变得阳光明媚;一碗爸爸的羊肉汤,是我在异乡最为思念的佳肴美味,每每忆起,总有汩汩暖流涌上心头。
(照片源自网络, 还原幸福的味道)
附件:
爸爸的羊肉汤 [时间:2011-12-14 00:30]
赛羊肉泡馍的自家羊肉泡砂锅饼 [时间:2011-12-13 23:39]
用双层平底砂锅烙的发面饼 [时间:2011-12-14 00:02]
酥嫩鲜香的羊腿肉 [时间:2011-12-18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