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化年代
... ... 很久很久以前,那时的娱乐,就是围在街头听‘讲古佬’说故事,之后有了丽的呼声,人们可以舒服的坐在咖啡店一边喝茶一边听故事(哈,那真的是很久以前的事)
... 我们这个年代,年轻的时候,一班朋友出去,最常去的‘活动’就是去看戏了,人们在戏院里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尖叫 ... 也是那一个年代,电视开始普及,还记得我们回到学校还唱着‘书剑恩仇录’‘包青天’的主题曲,谈天说地的时候,我们会说昨晚的电视剧的剧情 ...
... 八十年代,有了录像带,一班朋友出去,开始有人拒绝去看戏,说什么可以看录像带(也不懂是不是真的)... 而录像带的出现,打破了电视台的限制,我们可以租到电视台不播的电视剧,就好像‘上海滩’‘千王之王’,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新加坡的电视台从来没有播放过 ...
... ... ... ... ...
... 不过,也因为录影带的出现,人们开始有了不同的选择,因此,不再是我看过的电视剧你也看过,坐在一起喝茶聊天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我们感觉好像疏远了... 如今回顾当年,录影带的出现,第一次冲击了我们的社交模式,只是那时并没有这样的意识 ... 我且称之为 "碎化年代"
... 然,当年至少还是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录影带 ...
... ... ... ... ...
又过了十几,二十几年 ... ...
... 如今,看电影(电视)的渠道可以说是万万千,不过都指向一个共同点:个人化(个人喜好),随时随选 ... 可以选的电影更是前所未有的多 ...
录影带时代,可选的不多,经过一段日子,还是有机会看过同一部电视剧
... 可是这个年代,可以说,即使穷一生的时间,也只是我看我喜欢的片种,你也只看你喜欢的那一类电影,喝茶的时候大家一起谈电视电影? ... 早已远矣,更不用说一起谈说某部电影里带来的思想/ 电影的拍摄手法/ 幽默的地方/ 美 和价值观 ... 都没了 ...
... 真正让我感触的是,不久前从三藩市飞回来新加坡,路程上我看了三部电影 ... ... 我发现,我在观看其中一部电影的时候,我身边的那位乘客看的是和我同一部电影,差别只是我比身边的那位仁兄先开始三分钟,尔后的两小时里面,好笑的我先笑,我笑完了才轮到他笑 !!! ... ...
... 我和他毗邻而坐,看的是同一部电影,但是,我和他的心灵之间,却有那么一道看不见的厚厚的隔阂 ... ... 闭起眼睛想象一下,如果这位仁兄和我是完全同时的看一部电影,我们一起发笑,那种感觉是不是很美好? ...
现今社会的写照就是这样,纵然和你毗邻而坐,看同一部电影,但是,你终归是你,他终归是他,我们彼此,没有交集 ... ...
... ... ... ... ...
以往的日子,在那里看到好笑的是/故事,用心记下,下次喝茶的时候可以乐一乐 ... 如今,好笑的文章吗? 传给你好啦,你自己对着电脑笑吧 ...
所以,我称这个年代是:"沙化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