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标题: 举轻若重 -- 谈乌龙治水
白马非马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94385
精华 18
积分 3734
帖子 1632
威望 2083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5-7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2 11: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举轻若重 -- 谈乌龙治水

当我在报纸上看到《检讨及制定长远方针 治水专家团两周内委任》这个标题后,心里是一个很大的突兀。这样的一点儿小事,难道要搞到像处理三峡工程一样复杂?再看到新闻开头就这么写着:

QUOTE:
环境及水源部将在两周内委任一个由海内外专家组成的咨询团,深入检讨所有的预防水患措施,以便为未来十年制定全盘的治水方针,彻底解决淹水问题。

专家小组将评估现有的排水基础设施、易受水患影响地区的地形、研究及预测气候变化、现有及未来的建设计划、气候信息系统,以及可开发的新技术解决方案。

什么海内外专家、什么十年治水计划,不就都是再次的浪费民脂民膏吗?这段新闻中,只有“评估现有的排水基础设施、易受水患影响地区的地形”这俩句话才算是人话。不是吗?不就只是根据全岛地区(不应该只是水患地区,这样的思维是属于鼠目寸光)的地势地形,设计出一套长久有效的排水系统,保证在每年的雨季,就算是下个几天几夜的大雨,咱们的沟渠系统总能够应付突如其来的水量,该排进蓄水池的排进蓄水池、该排进大海的排进大海 -- 那不就结了吗?

还什么研究啦气候啦现有未来的建设计划来唬人!不是吗?必须根据现有的建设上,设计出安全有效的泄洪系统。而气候变化等等,好像台风飓风龙卷风都会吹到新加坡似的,就不必胡扯了。而未来的建设工程就必须确保不影响这套排水系统的功能才可以批准进行。那有本末倒置,必须紧急上马的水利工程必须为未来的建设让路的道理?

举重若轻是好的,举轻若重那就不必了。一个方圆不过7百公里的小岛国,四面皆海,不过是几场大雨,只要建设恰当的沟渠,在雨水流量巨大的时刻能够有效的泄洪,让水流进海洋。又不是黄河长江,看看如今淹水的东陵乌节,一道沟渠通到海边,也不过是十里长 -- 是无能的尴尬呢?抑或是诙谐的笑话?

开几条沟渠,真有这么难吗?




白眼为文写牢骚
马蹄嗒嗒分外吵
非为名来不逐利
马上辎重岂能逃

顶部
符懋濂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24917
精华 237
积分 17133
帖子 7230
威望 983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6-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2 14: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1 白马非马 的帖子

开几条沟渠,真有这么难吗?

不小题大做,怎能表示“高度重视”?
如果大禹没法治好水患,责任就不再“我“了,您就得相信“水患难免”说!
国库里有的是钱,您担心什么呀? :lol  

[ 本帖最后由 符懋濂 于 2011-6-12 14:10 编辑 ]
顶部
鸿二哥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2367
精华 2
积分 6115
帖子 2979
威望 3120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8-3
来自 狮城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2 14: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維文部長在應用公款方面,可有超支的前例?或為國庫省錢的前例?

[ 本帖最后由 鸿二哥 于 2011-6-12 14:25 编辑 ]
顶部
北纬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96708
精华 5
积分 5988
帖子 2925
威望 3019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5-2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2 14: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那就要看最终出来的方案是什么样的了。排水工程可大可小,慎密规划实有必要,不是圈内人难以明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真谛。愚见以为,排水工程可以与扩大水源储备、提高再循环水再生规模的远景联系起来一并考虑解决,那么,才是对新加坡真正有利的方案,这笔钱我认为值得花。
顶部
新新人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22640
精华 7
积分 4015
帖子 1880
威望 2131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5-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2 14: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符懋濂 于 2011-6-12 14:04 发表
开几条沟渠,真有这么难吗?

不小题大做,怎能表示“高度重视”?
如果大禹没法治好水患,责任就不再“我“了,您就得相信“水患难免”说!
国库里有的是钱,您担心什么呀? :lol   

我觉得各位批评的太早了。这很可能是内行做事外行骂的一个典型案例。

开几条沟渠就能解决?那么先问各位,在城市化的新加坡,比如在乌节路地区,要怎么开沟渠?在哪里开?开多深?

只要按这个思路想一下就知道,就算要开沟渠,也要跟现有的管线、地铁线路、道路和建筑等一起做规划。除了开沟渠,有些地方还可以用增设泵站的办法来解决。如果是70年代的新加坡,可能没有必要这么小题大作。新加坡发展至今日,开沟渠也必须是系统工程中的一部分了。
顶部
新新人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22640
精华 7
积分 4015
帖子 1880
威望 2131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5-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2 15: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鸿二哥 于 2011-6-12 14:23 发表
維文部長在應用公款方面,可有超支的前例?或為國庫省錢的前例?

以往经验可以证明,做好合理、科学的整体规划,才会省钱。否则在后期往往会造成更多浪费。这是很多重大项目、系统工程需要聘请专家咨询的主要原因。
顶部
三言两语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50242
精华 4
积分 3203
帖子 1497
威望 1615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10-1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2 17: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新加坡各种线路和管道都在地下,还有地下隧道甚至军火库,还得考虑未来发展,详细规划是必要的,重要的是让全国的水患得到解决,至于花钱,只要是真正用在利国利民上,不是问题啊。如果部长和相关部门不痛定思痛,还是一样的头痛医头敷衍了事,那才是大问题。
顶部
符懋濂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24917
精华 237
积分 17133
帖子 7230
威望 983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6-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2 17: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在此所谓“沟渠”不是一般意义的水沟,而应是大型输水管,再加上强力水泵把雨水排到海里去!
顶部
白马非马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94385
精华 18
积分 3734
帖子 1632
威望 2083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5-7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2 22: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北纬 于 2011-6-12 14:43 发表
那就要看最终出来的方案是什么样的了。排水工程可大可小,慎密规划实有必要,不是圈内人难以明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真谛。愚见以为,排水工程可以与扩大水源储备、提高再循环水再生规模的远景联系起来一并考虑解决,那么,才是对新加坡真正有利的方案,这笔钱我认为值得花。

人们时常愚昧地想着‘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却从来不考虑把它们分开来吃。譬如说今天吃鱼,明儿再吃熊掌。不是吗?又没有人规定你不可以这么做。

几十年来,新加坡的排水系统工程,本来做得想当的好,60、70年代每逢大雨许多低洼和沟渠不良的区域必然淹水的状况早已经在记忆中被逐渐的淡忘。然而,曾几何时,因为邻国供水的问题,本来是排水的阴沟系统,就变成了建有蓄水工程的水利工程。就这样,当一个人雄心勃勃,鱼与熊掌都想兼得的时候,许多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先是市区外围一些从来不曾淹水的地段在大雨时发生了水患。这不曾使水务部惊醒过来。直到乌节路变成了一片汪洋。

发生的事都已经发生了,这淹水的糗事就不需我再聱述。问题是,也不知是无能或者不敢负担起应有的责任,政府和水务部就是对探讨淹水的究竟语焉未详。不仅推三阻四,更是前言不对后嘴。一下子雨水十年百年一遇、一下子沟渠阻塞,把责任推搪得干干净净。

可笑的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局对于乌节路和其它路段区域应付水患的办法,竟然是消极的沙包、路堤,以为搪塞几下就过去了。哪里想到,老天爷却偏偏不合作。一场区区5个小时的大雨,又再把东陵变成泽国。

我在想,若不是这次大选的警讯,新加坡人民不知道又会听到政府用什么花言巧语来自圆其说。好了,幸亏这个大选,终于让当局放下身段,张开耳朵。问题是,排水系统就像鱼、蓄水系统就像熊掌。蓄水兼要排水,像新加坡这么个地势低、幅员狭小的小岛,那可真是比登天还难。

有人说,不如在植物园(?)底下建个蓄水系统,把水导向那里。其实这是个糗主意。因为蓄水一满,就会像滨海湾的水池一样,不能容纳新来的雨水的那一刻,淹水的事件就会重演。

总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蓄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必需分开。新上马的水务工程,就得保证所有的蓄水池在不需要加水的时候,能够有一套独立的阴沟、沟渠系统,能够单独应付这些什么5年一遇、10年一遇的流水量,有效的倾泻到大海。

当然,这样庞大的排水系统绝不便宜。但是,我们已经在水务花了多少钱呢?记忆中好像是十几亿。这对于我们的数千亿的储备金实在是算不了什么。

说治水是笑话,尤其是在一个东西、南北不过2、30公里的小岛 -- 据说我们得天独厚,陆地不受气候变化、海水增高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不必像荷兰一样的建造堤坝,也不会有山洪和大江大河泛滥的困扰。所有的水务工程,就只是蓄积雨水、排放雨水罢了。蓄水就不用说了,不过是在适合的地方挖个容水器。而排放雨水的大小沟渠,会有这么难吗?

[ 本帖最后由 白马非马 于 2011-6-12 22:34 编辑 ]




白眼为文写牢骚
马蹄嗒嗒分外吵
非为名来不逐利
马上辎重岂能逃

顶部
三生有幸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98565
精华 0
积分 911
帖子 444
威望 462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1-6-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2 23: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根据我在PUB朋友的说法,由于许多空地都成了建筑物,所以目前的沟渠太小,造成淹水问题。
顶部
山水为邻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39517
精华 1
积分 2226
帖子 1064
威望 1156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2-8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3 00: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还要海内外专家,看来自己搞不定了,成了世界难题了,等搞成了,可能又是世界第一了!
顶部
马到成功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48764
精华 30
积分 4027
帖子 1554
威望 2455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9-11
来自 新加坡人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3 00: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把一位医生请去管理与解决水利工程的问题,肯定想不出好点子。
理所当然就要请海外专家来帮忙,这是政府的一向做法。

把这事办的好就是政绩,钱不是问题。
顶部
北纬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96708
精华 5
积分 5988
帖子 2925
威望 3019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5-2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3 01: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白马非马 于 2011-6-12 22:23 发表
人们时常愚昧地想着‘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却从来不考虑把它们分开来吃。譬如说今天吃鱼,明儿再吃熊掌。不是吗?又没有人规定你不可以这么做。

几十年来,新加坡的排水系统工程,本来做得想当的好,60、70年 ...

似乎被盯上了?别人的不驳,拿我的说事?也罢。那到底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还是可以兼得?谁规定治水就不可以蓄水?你不知道不等于不存在,专业的活留给专家干,你和我急什么?
顶部
符懋濂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24917
精华 237
积分 17133
帖子 7230
威望 983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6-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3 07: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9 白马非马 的帖子

有人说,不如在植物园(?)底下建个蓄水系统,把水导向那里。

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只要加上排水系统,用巨型水管把水库里多余的雨水排到海里,就是个好主意。

[ 本帖最后由 符懋濂 于 2011-6-13 07:21 编辑 ]
顶部
符懋濂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24917
精华 237
积分 17133
帖子 7230
威望 983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6-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3 09: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建地下水库

建地下水库还可以减少对柔佛供水的依赖。

用巨型水管把地下水库里多余的雨水排到蓄水池,也是可行的办法。

你想:比水重得多的原油,都能输送到数千公里之外,这点输水工程算得了什么?


[ 本帖最后由 符懋濂 于 2011-6-13 17:42 编辑 ]
顶部
平凡人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98662
精华 4
积分 4977
帖子 2363
威望 2485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6-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3 10: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符懋濂 于 2011-6-13 09:55 发表
建地下水库还可以减少对柔佛供水的以来。

用巨型水管把地下水库里多余的雨水排到蓄水池,也是可行的办法。

你想:比水重得多的原油,都能输送到数千公里之外,这点输水工程算得了什么?

算过吗?要发多少钱?
顶部
白马非马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94385
精华 18
积分 3734
帖子 1632
威望 2083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5-7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3 11: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北纬 于 2011-6-13 01:28 发表
似乎被盯上了?别人的不驳,拿我的说事?也罢。那到底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还是可以兼得?谁规定治水就不可以蓄水?你不知道不等于不存在,专业的活留给专家干,你和我急什么?

不知北先生可曾在小学时读过不见斧头,却怪罪邻居小孩的一课?

鱼与熊掌是否可以兼得,北先生只要冷静一下,帖子里自有答案。新加坡这个治水工程,目标就在于必需鱼与熊掌兼得,要想做到这点,关键就在于 --设计的蓄水系统与排水系统必须二而一、一而二,既可分、又可合。




白眼为文写牢骚
马蹄嗒嗒分外吵
非为名来不逐利
马上辎重岂能逃

顶部
白马非马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94385
精华 18
积分 3734
帖子 1632
威望 2083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5-7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3 11: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符懋濂 于 2011-6-13 09:55 发表
建地下水库还可以减少对柔佛供水的以来。

用巨型水管把地下水库里多余的雨水排到蓄水池,也是可行的办法。

你想:比水重得多的原油,都能输送到数千公里之外,这点输水工程算得了什么?

建设地下水库储水和蓄水池的原理是没有分别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掌控蓄水池的容水量。是要让水库长期保持半空呢?全空呢?全空就失去了蓄水的作用,倒不如直接排泄到大海里去。若是半空,那么能够容纳多少水量?是5小时的大雨?是十小时的大雨?还是一天、两天持续的大雨?

其实,如果借鉴滨海湾堤坝的经验,就可以知道所有的水患都是在蓄水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才开始的。因为水位落差微小,水流缓慢的关系,虽然立即在大雨时启动水汞,积水已成,在时差上已经迟了一步。因此,要立即解决乌节路一带的水患问题,其实只要立即把滨海湾蓄水放空就行了。不过,这么一来,这个耗资巨大的工程就报销了。

不过,建设水库并非不可行,如果愿意花钱,倒不如把水库建设在海上。




白眼为文写牢骚
马蹄嗒嗒分外吵
非为名来不逐利
马上辎重岂能逃

顶部
符懋濂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24917
精华 237
积分 17133
帖子 7230
威望 983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6-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3 11: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17 白马非马 的帖子

关键就在于 --设计的蓄水系统与排水系统必须二而一、一而二,既可分、又可合。

完全同意!
顶部
桃子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53969
精华 45
积分 10954
帖子 5035
威望 5892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9-12-2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6-13 14: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这里的大工程常常都请外国专家作顾问,没什么稀奇的。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10-3 15:22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2420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