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景多。最著名的“西湖十景”最早形成于南宋,之后分别有元代钱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1985年新西湖十景,2007年西湖博览会西湖十景。西湖不仅景多,而且西湖坟也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岳坟,陵园中除了众所周知的民族英雄岳飞的坟,还有岳云的坟,张宪的坟。此外,西湖周围还有女侠秋瑾的坟、豪杰武松的坟……
每次去西湖总是来去匆匆,光顾重点无非是依照“西湖十景”按图索骥或对闻名遐迩的景点走马观花一通。第三次去西湖,西泠桥边一个小六角亭下的一座孤坟引起了我的留意。覆盖在此坟的亭叫“慕才亭”, 支撑亭顶的六根方柱镌刻十二幅楹联。分别是:
桃花流水窅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
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
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
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着西泠。
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
花须柳眼浑无赖,落絮游丝亦友情 。
亭前瞻柳色风情已矣,户上寄萍踪雪印依然。
且看青冢留千古,漫道红颜本暂时。
烟雨锁西泠剩孤冢残碑浙水呜咽千古憾,琴樽依白社看明湖翠屿樱花犹似六朝春。
花光月影宜相照,玉骨冰肌未始寒。
十载青衫频吊古,一抔黄土永埋香 。
墓用泰顺青石雕琢而成,半球形墓顶呈米黄色,光溜溜的。青石墓碑刻有“钱塘苏小小之墓”一行隶书大字。原墓1964年被毁坏,2004年该墓根据老照片重建。墓径2.6米,圈高0.9米。周围还有苏小小的介绍和历来有关诗词的碑刻。其中影响最大的有:
南朝无名氏民歌《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唐代诗人李贺的《苏小小墓》诗:“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历来,不少迁客骚人都为苏小小留下不少笔墨,在此不一而足。
相传苏小小是南朝齐时钱塘人,长得眉清目秀,聪慧过人,知书识礼,尤精诗词,信口吐辞,皆成佳句。其先祖东晋时当官,父辈为钱塘商人。正当花季年华,父母不幸双亡,苏小小沉沦为钱塘歌伎。她乘坐的油壁车经常出没在西湖山水之间,她的倩影总是展现在花巷弦楼之中,因此不乏招引蜂簇蝶舞。此时她结识了风度潇洒的阮郁,两人一见钟情,海誓山盟,编织了一段如胶似漆的情网。不料好景不长,阮父岂容忍这有辱门庭的姻缘存在,于是无情地拆散了这对鸳鸯。阮郁断然离她而去,从此苏小小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情恨怅的网络中。不久遇上貌似阮郁的穷书生鲍仁,她不惜慷慨解囊,资助他进京赶考。正当鲍仁金榜题名衣锦还乡时,噩耗传来,苏小小因病入膏肓已命归黄泉。鲍仁知恩图报,依其遗愿将其身葬于西泠桥边,围坟立碑。后人纪念苏小小,于坟上覆建“慕才亭”。
前不久台湾著名学者李敖兴致勃勃游杭州,被西湖倾倒。说有生之年有定居杭州的愿望,并诙谐地说,说死后想葬在苏小小墓旁。
我写了一首七律《偶遇苏小小墓》,作为本文结尾:
啼眼幽兰足绕魂,壁车小小永烟云。草茵松盖依然在,灯火疏帘非往村。
怨女痴情铸绝恙,西泠湖畔葬孤坟。风流阮郁古今有,海誓山盟未必真。
2010年9月7日星期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