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方修先生致敬
“新马文史家第一人” 方修以88高龄辞世
(2010-03-05) ● 张曦娜 报道
新加坡先驱作家及文史研究专家方修昨天上午10时29分在陈笃生医院病逝,终年88岁。
和方修来往密切的作家陈川波说,方修是在2月16日因肺积水,呼吸困难入院,前后住院近3个星期。方修近年来身体已十分虚弱,身体不能自然制造红血球,多次进出医院,同时由于行动不便,近年来都深居简出。
陈川波说,方修刚于2月9日度过88岁生日,2月7日新加坡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30余名文友上门为他祝寿,但当时方修健康情况已经很不好,由于脊椎疼痛,大约一小时的生日会一直都不能起床,只能躺在床上吹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但意识还十分清楚。
方修一生对新马华文文学史做出重大贡献,在新马华文文坛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马华文学史的拓荒与奠基者,其作品对新马文坛的影响非常深远,被称为“新马文史家第一人”。2008年方修获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基金会颁发首届“南洋华文文学奖”。
方修生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南洋华文文学奖2008”颁奖礼上。去年11月14日,配合方修获颁首届“南洋华文文学奖”,文学奖筹委会将方修多年来所撰写的文学评论、随笔、诗词、书评等精选结集出版成上下两册《方修选集》,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发布会,方修因为健康状况并未出席。
陈川波说:“方修先生的去世是文坛的重大损失,对我们这些文友来说,是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方修先生文学造诣很深,不论是古典文学或是中国新文学他都了如指掌,新马华文文学更不在话下,过去我们一有疑问向方修请教,一定能找到答案。”
画家林祥雄说,看到方修近年来身体状况日渐萎缩,心里很不好受;而方修辞世后尚留下未完成的《战后新马文学大系》之散文一集及理论与批评一集,想起来略有遗憾。
方修一生热心文学,他荣获“南洋华文文学奖”后,立刻将4万元奖金捐出作为文学基金。陈川波透露,目前这个由方修发起的文学基金已筹得近18万元,并将在今年内正式成立以方修命名的文学奖,纪念方修对新马华文文学的贡献。
方修自六十年代末开始整理战前马华文学,编辑了一系列马华文学选集,并出版了一套十本的马华新文学大系。这套大系的出版意义十分重大,它收集了自1919年至1941年间马华各文体的文学作品 ,其中包括:理论一集、二集,小说一集、二集,散文集、诗集、戏剧集,剧运特辑一集、二集及史料集。至今,涉及论析马华华文文学发展的篇章,多数取材自方修的《马华新文学大系》。这套大系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参考作用,在东南亚甚至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史上都享有重要地位。
方修的其他重要作品还包括《新马华文新文学六十年》(上下册)、《马华新文学简史 》与《战后马华文学史初稿》。此外方修也从事散文、杂文和诗词创作。
任职星洲日报多年
方修原名吴之光,1922年2月9日出生于中国。1938年随母亲南来吉隆坡与父亲团聚。他于1951年开始担任新加坡《星洲日报》编辑,主持《星洲周刊》杂志编务,兼编《妇女园地》《儿童园地》《社会服务》;1956年调编《南洋新闻》,并先后兼编《文艺》《星期小说》《青年知识》《文化》等副刊,一直到1978年底从《星洲日报》退休为止。方修也担任过新加坡大学中文系兼职讲师,负责“马华新文学”、“中国新文学”、“鲁迅研究”等学科的教学。
方修与妻子郭淑云育有二子二女,治丧处是432 Balestier Road, Public Mansion,订于3月8日(星期一)10时举殡至万礼火化场火化。
图片附件:
fangxiu.jpg (2010-3-5 12:28, 64.91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