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某一年,上海民间流行起制造泥砖,说的是为了准备防御苏修(苏联)的进攻而建造防空洞用的。
一时间,上海家家户户到处挖泥,我住的外婆家有个大晒台,立马变成了一个全民动员的战时作坊。
制砖原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哦!
第一步,要找到质量比较高的泥土,上海这地方找好的泥土可不容易。大家朋友邻居们互通情报,一发现哪里有好土就一窝风挥起铁铲挖泥不止,大有古代愚公移山的气概!
第二步,当泥土挖好,搬运也是个问题。想当年每家每户又没有汽车,搬运东西全靠单位的公车,而公家的大卡车要借到不是容易的,所以大部分民众多采用里弄街道工厂的人力脚踏拖车,也就是脚踏车后缀一个双轮的拖斗,上海人称“黄鱼车”,到底是否与当年拉“黄鱼”有关就没有去考证过啦!
到了第三步,泥土挖来还得用各种容器来装了搬去家里,我们家在三楼,用大麻袋装了扛上去,木制楼梯被搞得多么肮脏就可想而知了。
正式制造已是第四步了,先要把泥土加水搅拌,用木棍或干脆用双脚。然后再像做馒头那样不停地搓揉摔打,其中每家每户还有些秘方加进点土灰什么的料,也不懂是为了什么道理?
一切准备妥当,第五步就是摆好砖模并放进已经很“精捣”(北方话)的泥土。在大力摔进泥土前,还要放一些滑石粉在木制的砖模的下方以防止泥土黏在地下拿不起来。在一阵敲打过后,确保泥土在砖模里均匀后,再用一把钢丝锯子在砖模的上方轻轻刮过。
最后第六步就是像挖古墓找珍宝那样轻轻地从四面打开砖模,小心翼翼地把裸砖从地上拿起,储藏在木架上凉干,然后再联络各个居民小组集体送到某窑炉去烘制成真正意义的建筑用砖吧!
虽然大家并不知道这些由我们亲手打造的泥砖最后的下场是否真的被烘烤成砖,但大家还是在这一场人民运动中享受了一种劳动的乐趣,也为相应毛主席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号召,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如今,在繁华摩登的大上海的地下,还留有大量当年所挖的大量防空洞,里面的泥砖可能就是当年的上海居民用简陋的工具所制造的,我希望它们依然坚固,不像现在的发展商所搞的“豆腐渣”工程那么烂,否则上海滩亮丽的高楼大厦就危机四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