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茬说昨儿中午差点把阳大侠噎死的那“大跌眼镜”的话头儿。
无独有偶,今早赫然发现蔡深江先生的部落格里高论在焉:
《最佳,花落谁家》
http://blog.omy.sg/chimkang/蔡深江
铁齿直断(
http://blog.omy.sg/mobeizao)在《最佳的定义》一文问:“其实何谓人材?何谓最佳?”谈的显然是教练一事,看似落幕的一出戏,拖着一条遗憾的尾巴,很难收。
他说:“如果有人为了排名,而把能力差的学生调走,或排除在外,结果得了全国第一,这间学校,能不能算最好?”
这个问题要问教育部,因为学校排名打从第一天推出,就有争议。懂得铺排的校长还真的会“要求”学生放弃报考某些科目,以让路给学校排名。精于算计的甚至要求学生别考高级华文,以便美其名能专注在其他科目。
电视台颁发奖项,不也费心费力扫除障碍,让该得奖的人,该夺冠的戏风光上台吗?花落谁家,不由得花决定。
“只专注于几名球员,而忽略或利用其他队友,最后摘下奖牌,这样的教练,能不能算最佳?”
把“球员”换成“演员”,把“队友”换成“艺人”,把“教练”换成“监制/导演”,这个世界一点也不陌生。
俺一任想象中的眼镜大跌特跌,重重砸在狐狸的N寸金莲上(对不厚道的狐狸,砸他个血肉模糊最好)
这事怎么能这么看?怎么能这么说?怎么能这个办法??
太……任性了吧!
如果,问一个男人是否一个好丈夫,或者一个女人是否一个好妻子,那没别人,目标单一,只能咨询于其配偶。
如果,问一个男人是否一个好父亲,或者一个女人是否一个好母亲,问题已然有些复杂了。因为一来孩子多过一个的话,这一碗水就必不能端平,绝对公平那是妄想;二来打发要糖、要玩具、要纵容其惰性和撒娇的小孩子,和协助成家立业的大孩子,以及“多年父子如兄弟”的大大孩子,那是差别大了去了!
……
再换个角度,如果,一个老师的优劣全都交予学生说了算,那么,哗众取宠、巧言令色的世风更该每况愈下,彻底沦落了。
如果,一个政府的力量主要(不说完全了)致力于取悦选民,那财政赤字、金融危机永无止境了——有位朋友最近分析大块头施瓦辛格那个州的事儿,很有道理。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去看。
什么叫“只专注于几名球员,而忽略或利用其他队友,最后摘下奖牌,这样的教练,能不能算最佳?” 这问题如果非难于一个收钱娱乐顾客的俱乐部,问的可谓恰切;强加于一个国家队……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任性?自私?鼠目寸光?不知道(响应吕将军和许连萱议员网络发言要“克制”的精神,俺谨慎地克制了其实很干净的500余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