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标题: [诗歌] 五律·矿泉水
水湾筏者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25230
精华 78
积分 7861
帖子 3081
威望 4755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6-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1 12: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五律·矿泉水

  深山曾作泉,欢闹小溪边。
  不觉出山后,已停吟客前。
  借君诗一首,留韵五千年。
  犹笑随波者,世人多不怜。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1 13: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水湾筏者 于 2008-8-1 12:25 发表
  深山曾作泉,欢闹小溪边。
  不觉出山后,已停吟客前。
  借君诗一首,留韵五千年。
  犹笑随波者,世人多不怜。

今天在博客拜读过,羡慕中。
顶部
水湾筏者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25230
精华 78
积分 7861
帖子 3081
威望 4755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6-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1 13: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08-8-1 13:30 发表

今天在博客拜读过,羡慕中。


谢谢李老爷子青目!
顶部
虫儿1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4663
精华 86
积分 11619
帖子 5096
威望 6488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1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1 14: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犹笑随波者,世人多不怜——大好!
顶部
罗贤生 (罗子贤生、hansen)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市井爱诗人


UID 4480
精华 103
积分 15731
帖子 6990
威望 8693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13
来自 深圳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1 19:3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Q
和《听蜀僧濬弹琴》一样顺溜(顺流),不留斧凿之痕。相比之,还多了一份入世的积极意义,姓李白眼了,这下应该佩服姓罗的。




随笔南洋心对月,寄情北斗自吟诗。

顶部
梦蝶翁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4402
精华 81
积分 11223
帖子 4493
威望 669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1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1 21: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借君诗一首,留韵五千年。——转联似乎远了些。
犹笑随波者,世人多不怜。——觉得结的离题了,也就是说,这意味似不在“矿泉水”的义理、意味中。




胡子是假的,脸蛋是借的,心情文字是自己的。

顶部
水湾筏者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25230
精华 78
积分 7861
帖子 3081
威望 4755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6-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2 00: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罗贤生 于 2008-8-1 19:36 发表
和《听蜀僧濬弹琴》一样顺溜(顺流),不留斧凿之痕。相比之,还多了一份入世的积极意义,姓李白眼了,这下应该佩服姓罗的。

都是一些大白话,水牛愧姓罗啊!
顶部
水湾筏者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25230
精华 78
积分 7861
帖子 3081
威望 4755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6-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2 00: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梦蝶翁 于 2008-8-1 21:19 发表
借君诗一首,留韵五千年。——转联似乎远了些。
犹笑随波者,世人多不怜。——觉得结的离题了,也就是说,这意味似不在“矿泉水”的义理、意味中。

水牛在写这几句的时候,想表达的意思如下以第一人称来写的)
我呀,曾经也是那深山中清澈纯真的泉水,还回忆着在那小溪边欢快地流淌。(深山曾作泉,欢闹小溪边。)
不知是哪一天,我被人从山里运了出来,而今天却停留在了诗人的眼前。(不觉出山后,已停吟客前。)
诗人啊,你写一首诗来赞美一下我吧,让后人也能记起我啊。(借君诗一首,留韵五千年。)
(我虽然装在瓶子里了,但能给人带来清甜),不象那些没装进瓶里,却随波逐流的,世间有几个人还知道他们呢?(犹笑随波者,世人多不怜。)
这几句白话,尚未说清想要表达的意思,谢谢老师指正!待水牛再思考一番。
顶部
林锐彬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70
精华 128
积分 7432
帖子 2603
威望 4817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5-14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2 09:2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梦蝶翁 于 2008-8-1 21:19 发表
借君诗一首,留韵五千年。——转联似乎远了些。
犹笑随波者,世人多不怜。——觉得结的离题了,也就是说,这意味似不在“矿泉水”的义理、意味中。

问好梦先生,水牛君。

      此诗感觉上蛮新颖可赏的,梦先生可否详析其缺点?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2 09: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林锐彬 于 2008-8-2 09:26 发表
问好梦先生,水牛君。
此诗感觉上蛮新颖可赏的,梦先生可否详析其缺点?

牛类的知音啊! :handshake :handshake 且看狐狸如何摇尾巴!
顶部
非非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5636
精华 106
积分 16181
帖子 7196
威望 8936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3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2 10: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水湾不解释我也没看出来哈。不过一解释便往深里想,往深里一想便觉全诗以矿泉水的口气表达其壮志有种以大见小而不是以小见大的感觉。或可反问,你被俘获了,献媚于人难道还要嘲笑你自由自在的同伴么?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2 10: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非非 于 2008-8-2 10:07 发表
水湾不解释我也没看出来哈。不过一解释便往深里想,往深里一想便觉全诗以矿泉水的口气表达其壮志有种以大见小而不是以小见大的感觉。或可反问,你被俘获了,献媚于人难道还要嘲笑你自由自在的同伴么?

诗无达臌!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2 10: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论“诗无达诂” 与 “微言大义”关系
发表日期:2007年7月30日      作者:GGG   已经有620位读者读过此文

在中国文化典籍中,《春秋》是鲁国重要的一部编年史书,《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春秋》所作的传。饶有兴味的是,同是解读阐释《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在汉代先后都被纳入了学官,在唐代又都成了倍受推崇的。这一解读阐释实践对中国古代诗学、美学和文化

《诗》无达诂源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精华第五》。从字面上看,《诗》无达诂就是对《诗经》的理解无法通达于以今语释古语,或对《诗经》的解释无法或难以做出通达、确定的解释,难以取得共同的见解。在今存董氏的所有言论中,是说仅此一见。但是从董氏提出《诗》无达诂的思想和《春秋繁露》27处征引《诗经》说事的实际来看,其核心思想却是由《春秋》的微言大义衍生的,并与其有着十分密切的通约性。
第一,专治公羊学的董仲舒,其《诗》无达诂上承《荀子·大略》,而这种赋诗断章的现象在春秋时代,非常普遍,虽然人言人殊,但却无人不晓。这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第二,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对《春秋》微言大义的解读阐释一致,董氏对《诗经》作品也进行了政治化、伦理化的定向阐释。如《楚庄王》篇所举之诗引自《大雅·假乐》,原诗是歌唱周王赐宴群臣时国泰民安君臣和乐的盛况,而董氏却用它来说明远近亲疏、礼义秩序的普遍合理性。不仅如此,董仲舒还从理论上对这种政治化、伦理化的定向阐释实践做了概括说明。后人在引用董仲舒的《诗》无达诂说时,往往忽略了后文的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这句话。其实正是从变从义理论的提倡,才在本质上决定了《诗》无达诂与《春秋》微言大义的衍生、相通性。何谓从变从义?所谓从变是指解释者可以依据自己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对《诗经》作品进行灵活自由的理解和解释。而从义则是强调解释者对《诗经》作品的主观理解和解释又必须顾及其中的微言大义,即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变例从变从根本上决定了《春秋》无达辞《诗》无达诂《春秋》甚幽而明,无传而著,其设方立例,不可以一方求,亦不可以多方得。譬如天文森布,一衡一缩,各有条理。久视而益明。《易》曰: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岂独《易》也哉。故曰《诗》无达诂,《易》无达吉,《春秋》无达例,要在变而通之焉耳。(宋.陆佃《陶山集(卷十二)答崔子方秀才书》,王云五主编,四库全书珍本别辑。)也正是正例从义从根本上决定了儒家士人对《诗经》和《春秋》都进行着政治性、伦理性的定向解读。由此可见,董仲舒所提倡的《诗》无达诂并不像人们一般所理解的那样纯粹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释义活动,它对解释者的自由释义是有某种限度的,而且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这种限度的确定完全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的,是与《春秋》的微言大义一脉相承的。
第三,董氏解经的思想方法也与《春秋》三传如出一辙。如《玉杯》篇云:“且吾语盾有本,《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此言物莫无邻,察视其外,可以见其内也。(清.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P4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语出《小雅巧言》,董氏却借此提出了自己解经的思想方法:察视其外见其内。苏舆注曰:察外可以见内,即微可以知著,观往可以验来,征人可以通天。故太史公曰:《春秋》推见以至隐。’”(同上)显然,董氏察外见内与《春秋》推见至隐在方法论上是一致的。又《竹林》篇云:“……故盟不如不盟。然而有所谓善盟;战不如不战,然而有所谓善战。不义之中有义,义之中有不义。辞不能及,皆在于指。非精心达思者,其孰能知之?《诗》云:‘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由是观之,见其指者,不任其辞。不任其辞,然后可与适道矣。(《春秋繁露义证》,P5051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是逸《诗》。在这里,董氏又借棠棣之华,反而后合提出了见其指不任其辞,不任其辞可与适道的释义解经理论。在这个释义解经理论中,可用可不用,而和能否适道却是关键。董氏见其指不任其辞,不任其辞可与适道的释义解经理论并不是其独创,而与《春秋》的微言大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春秋》的微言大义是这种思想方法或隐或显的运用与实践,而董氏则使之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论色彩。
诚然,董氏提出《诗》无达诂说,为汉代儒生们对《诗经》作随心所欲的阐释建立了理论依据。就思想方法而言,由《春秋》微言大义衍生的《诗》无达诂说是非常易于断章取义的。在这种方法下,经典实际上成了尊贵的玩偶,阐释经典也变成了据己所需的任意曲解。诚如清代学者卢文弨在《校本韩诗外传序》里所说:夫《诗》有意中之情,亦有言外之旨,读《诗》者有因诗人之情,而忽触乎夫己之情,亦有己之情本不同乎诗人之情,而远者忽近焉,离者忽合焉。《诗》无定形,读《诗》者亦无定解。试观公卿所赠答,经传所援引,各有取义而不必尽符乎本旨。(清.卢文弨《抱经堂文集(卷三)校本韩诗外传序》,《四部丛刊初编》,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影印本。)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由《春秋》微言大义衍生的《诗》无达诂虽是一种解经的方法,但由于它触及到文学理解和阐释活动的根本规律,所以被后世的文论家和美学家普遍接受并加以改造,从而使《诗》无达诂走向诗无达诂,并最终成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学阐释理论和文学阐释方法。
诗无达诂意指对同一文学文本的理解,不同的读者可以见仁见智。换言之,文学作品并没有一个确定不变的意义,也没有一种确定不变的理解和解释。因此,文学解释者们就没必要像经师们那样皓首穷经,诚惶诚恐地去追求圣人寄托在《诗经》中的微言大义。而这恰好是文论家、美学家标举诗无达诂与经学家们崇尚《诗》无达诂的最本质的区别:前者侧重诗的审美、抒情功能,后者偏重诗的政治、伦理教育功能。清代诗论家沈德潜说得好:读诗者心平气和,涵泳浸渍,则意味自出;不宜自立意见,勉强求合也。况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浅深高下,各有会心,如好《晨风》而慈父感悟,讲《鹿鸣》而兄弟同食,斯为得之。董子云:《诗》无达诂。此物此志也,评点笺释,皆后人方隅之见。((《唐诗别裁集.凡例》)其实在宋清两代,有相当多的理论家和批评家都表达了类似的主张和见解。另一方面,既然文学文本的思想蕴涵和审美蕴涵具有多义性,那么阐释者作出任何解读都将失之偏颇,因此主张诗之可读,不可解可以意解,而不可以辞解(薛雪《一瓢诗话》)也是诗无达诂的应有之意。
诚然,在文学阐释活动中,阐释者可以对文学文本进行自由的感发与联想,但阐释者并不能由此把文学阐释活动视为不受任何约束的主体性活动。恰恰相反,无论是主张诗可多解不定解,还是主张诗可读,不可解,阐释者对文学文本的感发和联想都应建立在对文学文本客观内涵充分占有的基础之上,并且都应在文学文本客观内涵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而不应像天马行空那样无所依傍。朱熹解读《诗经》的亲身经历就是明证:某向作诗解文字,初用《小序》。至解不行处,亦曲为之说。后来觉得不安。第二次解者,虽存《小序》,间为辨破,然终是不解诗人本意。后来方知只尽去《小序》,便可自通。于是尽涤旧说,诗意方活。”“及去了《小序》,只玩味诗词,却又觉得道理贯彻。(《朱子语类》卷八0)另一方面,同一部作品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是正常的,也是有条件的,不同的文化条件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解释。但是对广大读者来说,真正可接受的解释应该只有一种。这一种可以帮助读者切中肯綮地把握文本的精神实质。
微言大义诗无达诂,中国古人的审美思维和阐释理论可见一斑。但从历史上来看,这种独特的意义建构方式和释义方法有其意义,也有其局限,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毫无疑问,微言大义的意义建构方式和解读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批评。从现代的学术视野看,这种批评无疑抺杀了文学的特性,持这种标准去看待文学也无疑是迂腐乃至僵化的。但是正是这种微言大义的意义建构方式和释义方式却促成了中国古代特有的重诗教载道教化的文学创作传统和文学批评传统。如孔子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又云:《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不仅如此,他还将《诗经卫风硕人》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容色之饰解释为的关系。这种由诗中寻求深义,从而把诗歌与政教联系在一起的文学批评方式到汉代则有了进一步发挥和应用。如《毛诗序》便从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出发,认为《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爱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诗》固然为五经之一,但在汉儒眼里,《离骚》也兼有《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的特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且还是依托五经以立义(王逸《楚辞章句序》)的;而赋则是古诗之流(班固《两都赋序》)。这种自孔子始经汉代儒生发展便基本成型的诗教批评理论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微言大义的意义建构方式和解读方式也促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讲求比兴的传统。汉儒郑众重比兴与物象的联系,是比兴的本义;郑玄则重比兴的政治教化作用,显得牵强。然而从《毛诗序》、《毛传》、《郑笺》等对诗的分析来看,郑玄的比兴却成了汉儒解诗的指南针:他们将比、兴都理解为譬喻,并根据既定的先验主题,将《诗经》中的草木鸟兽都向政教风化、美刺讽谏等义理扭合,深掘其中的微言大义。而唐代僧人虚中在其诗格类著作《流类手鉴》(见张伯伟辑《全唐五代诗格汇考》)中则折衷郑众和郑玄的理论,将比兴与物象的联系及其政治教化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这样,比兴也便成为中国古人解诗最强有力的武器。
最后,微言大义的释义方式要求阐释者在诗文中求深蕴,寻讽谏,索微言,证大义,这必然会导致对诗歌内容的穿凿附会甚至误解和曲解。但是从阐释学的意义上说,这种穿凿附会乃至误解和曲解仍是其中一种解,是对读者主体性的一种张扬,也是对诗无达诂最强有力的注解。不过,这种穿凿附会乃至误解和曲解一旦走向极端,就会走向反面。从先秦迄清2000多年屡兴的文字狱表面上看似在讨论定罪的依据,实际上则是这种解读方式的一种滥用。它以微言大义从变诗无达诂作为学理依据——同一文本有不同的阐释,但结果却将从义”——同一文本的一种解释——甚至是一种无关作者、无关文本的穿凿附会乃至误解和曲解惟一化、绝对化。如苏轼的乌台诗案、《明史》之狱、《南山集》之狱以及吕留良之狱、查嗣庭之狱等,也都是这类文字狱的典型。这是标榜诗无达诂的文人们所始料不及的悲剧。

顶部
水湾筏者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25230
精华 78
积分 7861
帖子 3081
威望 4755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6-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2 12: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非非 于 2008-8-2 10:07 发表
水湾不解释我也没看出来哈。不过一解释便往深里想,往深里一想便觉全诗以矿泉水的口气表达其壮志有种以大见小而不是以小见大的感觉。或可反问,你被俘获了,献媚于人难道还要嘲笑你自由自在的同伴么?

敢问非非,水牛有两处不解:
一、矿泉水如果人不喜欢,那谁人还饮?是献媚于人否?是因为它存在着被饮的价值吧。此不解之一。
二、那随波逐流者,果然自由自在否?所笑者非追求自由者吧!此不解之二。
再加一点建议:非非君想得深,可另立意以笑矿泉水。象水牛这种蜩鸠,决起而飞,枪榆枋,焉知九万里之南池乎?请君君莫笑水牛啊!
顶部
水湾筏者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25230
精华 78
积分 7861
帖子 3081
威望 4755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6-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2 12: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08-8-2 10:20 发表
论“诗无达诂” 与 “微言大义”关系
发表日期:2007年7月30日      作者:GGG   已经有620位读者读过此文
在中国文化典籍中,《春秋》是鲁国重要的一部编年史书,《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 ...

认真理会一下两者间的关系,先细细读去!
顶部
梦蝶翁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4402
精华 81
积分 11223
帖子 4493
威望 669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1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2 12: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呵呵,对水湾君这首,我很喜欢前四句。对后四句,我说不出具体的缺点,但总感觉到有些言不达义。从韵味上讲,前两联可说是咏物之形态,后两联却未见物象之神魂。请水湾君原谅,我一向直言,不说便罢,说一定得说自己的真实想法。我的说法不一定对。仅仅供参考。




胡子是假的,脸蛋是借的,心情文字是自己的。

顶部
水湾筏者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25230
精华 78
积分 7861
帖子 3081
威望 4755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6-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2 12: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梦蝶翁 于 2008-8-2 12:53 发表
呵呵,对水湾君这首,我很喜欢前四句。对后四句,我说不出具体的缺点,但总感觉到有些言不达义。从韵味上讲,前两联可说是咏物之形态,后两联却未见物象之神魂。请水湾君原谅,我一向直言,不说便罢,说一定得说 ...

谢大拙老师的指点,水湾正学着写咏物诗呢!还请多多指正!
顶部
非非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5636
精华 106
积分 16181
帖子 7196
威望 8936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3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2 14: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我正想反其意笑笑这矿泉水呢。容我想来,水湾你可得不到俺的笑。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2 15: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非非 于 2008-8-2 14:41 发表
我正想反其意笑笑这矿泉水呢。容我想来,水湾你可得不到俺的笑。

笑~~~嘻嘻~~~
顶部
梦蝶翁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4402
精华 81
积分 11223
帖子 4493
威望 669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1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8-2 15: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08-8-2 15:10 发表

笑~~~嘻嘻~~~

哈哈哈哈……真女性化的笑。俺南蛮子哈哈大笑真到到流泪。




胡子是假的,脸蛋是借的,心情文字是自己的。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12-5 03:15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659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