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帮助
|
返回首页
随笔南洋网
»
南洋古今
» [转贴]浅谈新加坡的“华人新年”
成为随笔南洋网会员!
随笔南洋网 on Facebook
新新网-分类广告
华文网站设计制作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转贴]浅谈新加坡的“华人新年”
基辛格
版主
国务卿
UID 320
精华
53
积分 7701
帖子 3362
威望 4287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11-15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1
发表于 2007-2-25 15:5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转贴]浅谈新加坡的“华人新年”
满大街都贺年歌,政府禁止民间擅自燃放炮竹,民间也根本弄不到这玩意儿。原
以为满大街的贺年歌可以慰及一下77.6%的华人过自己的民族节日。(总人口约
420万)谁知道明年开始政府也打算管制满大街的贺年歌,要申请执照才可以放
歌。(说是以免吵嚷了他人)
关于政府的管理制度,这里我尚且不予置评。大过年的!咱就说过年的事。中华
文化和民族的节庆在离乡背井、颠沛流离的游子的落脚地被保留得淋漓尽致,顽
强的生命力显得有过之而无不及。
华人过年(这没有季节之分,常年气温25-35C,所以不叫“春节”)是其中一个
表现的典型。年除夕前半个月,人人就开始往家里搬肉干、年花、年糖年饼、年
衣、年画、年联、换床单换沙发套(多给换上红色)是用得着的或用不着的秋风
扫落叶似的-彻底体现新加坡人“怕输”的心理。也反应了当地华人对过年的重
视。
接近除夕0点时分,所有的东西跳楼价啊,啥都1块,5毛的随便了,那劲头是过
瘾啊,使劲搬不用钱似的、、、贪小便宜的人就团圆饭后出发采购绝对是物超所
值。但切记0点是个分水岭,0点之后东西买不到了,生意人能要的就往回搬余
货,不想要的也免浪费了劳力(当时的劳力比余货贵都可能)大卖场显相一片狼
迹。全城逐渐宵禁。年初一初二初三华人几乎不开门作生意,所以之前必须囤
货。否则就得吃上3天的印度煎饼或著马来沙爹之类的异族餐。初来咋到的我就
吃过这苦头-永世难忘(吃2餐印度炒面,伸出来的舌头,红通通-吸血鬼一
样)。
家里的团圆饭是非吃不可的,很忌讳。大街上TAXI没几辆作生意的。劳苦一年就
为这餐了,怎么可以委屈了自己?家,可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拼老命赶回家啊!
大年初一,大家开始串门拜年贺岁,穿上唐装(多数是到上海旅行时裁缝师量身
赶制的),满大街的红人(红衣)。传统华人的吉祥色。
互相拜年的礼仪也非常简单:带上2粒橘子(大吉大利)给主人,到访吃吃肉干
嗑嗑瓜子,10分钟走人往下家接著流串。回头主人回礼2橘子(彷佛大过年就是
整一个交换橘子活动日)。派红包(压岁钱)的规则是:已婚人士要给未婚人士
红包,无论年龄甚至抛开辈分。但给年长老人和父母,那是一种孝敬(敬老尊贤
是华人传统美德,这不能忘)。单身的老姑姑大舅舅不给孩儿们红包也算不欠理
由的。(新加坡单身人士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管你政府怎么鼓励结婚、生育的??
我就不、就不!)。
方汀
论坛元老
06.gif
UID 433
精华
58
积分 16314
帖子 7677
威望 8494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6-12-12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2
发表于 2007-2-25 20:2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1 基辛格 的帖子
我有同感。觉得回到了几十年前的中国。
芳苑绿汀 春日迟迟
http://www.sgwritings.com/433
分享到:
Facebook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邮件
Robin
管理员
UID 2
精华
12
积分 5680
帖子 2569
威望 2975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10-16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3
发表于 2007-2-26 00:1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还是在新加坡过年有气氛. 活动相当的丰富多彩. 吃喝玩乐都有了. 哈哈.
Singapore SMS Marketing, Mobile Marketing, GT Notify System
分享到:
Facebook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邮件
漠北孤鹰
中级会员
UID 674
精华
2
积分 1726
帖子 765
威望 953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1-15
来自 内蒙古
状态 离线
#4
发表于 2007-2-26 00: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这样子,很热闹,但是拜年的礼仪和广东一样,不像北方。
蝴碟兰
注册会员
UID 907
精华
2
积分 172
帖子 62
威望 110 点
阅读权限 5
注册 2007-2-26
状态 离线
#5
发表于 2007-3-1 12: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这里给的红包在中国是绝对给不出手的呀!
基辛格
版主
国务卿
UID 320
精华
53
积分 7701
帖子 3362
威望 4287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11-15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6
发表于 2007-3-1 13:4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出手大方又能代表什么?
争了面子, 背地里自己难受.
我在国外呆久了, 每次回去的感觉就是自己觉得"小气". 要知道在国外没买一件东西, 都是从自己工资里支出的.
闲人
中级会员
UID 578
精华
5
积分 1185
帖子 499
威望 68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1-2
状态 离线
#7
发表于 2007-3-1 13: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其实红包只是一个意思,讨个吉利,给的太多了反倒是负担了。
最近国内的朋友来玩,给了孩子一个红包。等我们发现是1000新币时,着实下了一跳,正烦恼如何还礼......
蝴碟兰
注册会员
UID 907
精华
2
积分 172
帖子 62
威望 110 点
阅读权限 5
注册 2007-2-26
状态 离线
#8
发表于 2007-3-1 14: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不过这里的2元红包实在太少了吧
感觉其中包含的感情分量也很少
内山
超白金会员
UID 9
精华
47
积分 21758
帖子 10506
威望 11155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6-10-16
状态 离线
#9
发表于 2007-3-2 09:3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新加坡的过年气氛跟我们家乡的不太一样, 但还是感觉非常亲切.
送栌柑的风俗我喜欢, 既讨个好彩头, 大吉大利, 又破费不大, 多收多吃也有利于健康. 很好!
红包的多少本就不该强求. 用红包金额来衡量感情, 那这种感情在收红包者的眼里本就不纯了, 不值钱了. 小孩子可以为收到大额的红包开心一下, 为小红包沮丧一下, 但大人不应该这样, 应该从中引导, 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压岁钱的意义, 而不是跟着他们一起数红包.
[
本帖最后由 内山 于 2007-3-2 09:36 编辑
]
闲人
中级会员
UID 578
精华
5
积分 1185
帖子 499
威望 68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1-2
状态 离线
#10
发表于 2007-3-2 12: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9 内山 的帖子
非常赞同你的意见
可就是说不出来这样的大道理,或许是闲着太久了吧
mr5hate
禁止发言
UID 663
精华
10
积分 3761
帖子 1778
威望 1981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07-1-13
状态 离线
#11
发表于 2007-3-4 00:17
资料
短消息
楼主说政府打算管制满大街的贺年歌,要申请执照才可以放歌。(说是以免吵嚷了他人),其实是错误的,真正原因是词曲人协会准备向播放贺年歌的商家收版权费,不然要提出控告。
穿上唐装的好像也很少,而新加坡派红包(压岁钱)的规则是:已婚人士要给未婚人士红包,无论年龄,但辈分比自己大的就不必了,当然给孤苦年长老人和父母,那是不同的。
新加坡还有一个好处,除了商家或有生意往来的,亲戚之间会送个礼篮表表心意,政府公家完全不收礼,谁敢送的等着坐牢吧,普通人也不用给上司或领导送礼,没这个规矩。
至於红包金额,内山先生说的非常正确,量力而行最好,为了面子,炫耀,甚至讨好孩子父母的风气实在要不得。
最后还是希望政府能有限度的开放燃放炮竹,毕竟这对过年气氛是很有帮助的。
内山
超白金会员
UID 9
精华
47
积分 21758
帖子 10506
威望 11155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6-10-16
状态 离线
#12
发表于 2007-3-4 01:1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闲人
于 2007-3-2 12:01 发表
非常赞同你的意见
可就是说不出来这样的大道理,或许是闲着太久了吧
谢谢, 谢谢! 既然这样, 那就别闲着了.....至少, 等以后看到我跟木鱼桥再吵架, 悄悄的给我帮个腔....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随笔南洋网
≡ 随笔南洋论坛 ≡
> 时事沙龙
> 文学天地
> 诗辞雅座
> 现代诗歌
> 小说戏剧
> 长篇连载
> 清水茶馆
> 影视聚焦
> 娱乐速递
> 狮城家园
> 财经专栏
> 房产家居
> 爱车一族
> 陪读社区
> 以法论道
> 摄影天地
> 旅游专栏
> 自驾游-自驾乐
> 原创精华
> 南洋古今
> 情感绿洲
> 有缘同行
> 菁菁校园
> 咬文嚼字
> 每日英语
> 留学生活
> 美食坐标
> 美食店家好介绍
> 折扣特价大比拼
> 周末大食会
≡ 南洋文化园地 ≡
> 狮城消息站
> 南洋艺术学院
> 新加坡华乐团
> 国大文化沙龙
> 新智读书会
> 第三代读书会
> 拉丁马士读书会
> 茶渊读书会
> 狮城书画专栏
> 古董艺术品收藏
≡ 南洋企业园地 ≡
> 创新创业论坛
> 中小企业论坛
> 企业动态分享
≡ 广而告之 ≡
> 广告通栏
> 旅游机票
> 找房租房
> 求职招聘
≡ 随笔南洋社区 ≡
> 社区新闻
> 专辑收藏
> 奥运专辑
> 残奥专辑
> 汶川地震诗文特辑
> 老兵专栏
> 校友会专栏
> 上海大学
> 华中理工
> 清华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北京大学
> 复旦大学
> 华中师大
> 南京大学
> 上海交大
> 中山大学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郑州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安交大
> 北邮专栏
> 暨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浙江大学
> 新加坡管理大学
> 北航专栏
> 福建师大
> 同济大学
> 华东师大
> 南洋理工大学
> 北京师大
> 中国科技大学
> 建议箱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9-29 21:43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846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流量统计
客户软件
发帖量记录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