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之美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斌    时间: 2013-9-15 22:40     标题: 中国之美

昨晚,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滨海艺术中心进行了亚洲巡演《中国之美,世界看到》新加坡站的演出。

首曲是美国作曲家迈克尔戈登的《北京和声》。这首作品的创作灵感据说受到天坛回音壁的启示,作曲家试图用后极简主义的观念和手法来表现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

音乐以弦乐的不同单音在不同声部作节奏和力度的循环往复变化,渐渐加入管乐和打击乐,当音乐走向高潮时,出现了管乐的三音列极简旋律,当旋律的模进与不同弦乐声部所构成的复杂音程和力度变化相结合时,人们似乎听到了不同的历史回声交叉混响与幻化---

接着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演奏者是“帕格尼尼”金奖获得者宁峰,他使用的是一把斯特拉迪瓦里顶级小提琴。

宁峰是一位典型的“表现派”艺术家,自始至终都闭眼陶醉在他的音乐中。能够拿到“帕格尼尼”金奖,无疑证明了他的技术已到了超凡入化的境界,而他并不就此止步,为了体现乐曲的内容而“大剂量”地运用了左手揉弦,甚至到了不惜牺牲音色优美的地步---

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水准和排场,无疑是国内一级的。乐队的弦乐声部与管乐声部非常融合,乐队队员都有很好的个人技术,可惜《梁祝》里面那段独奏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奏,明显大提琴显得弱了一些,与此同时乐队衬托的声部音量也太强了一些。

很欣赏指挥张国勇先生的大气和强悍,动作清晰而没有任何拖泥带水和故弄玄虚,站在指挥台上,他极度自信,就像是凯撤。

然而下半场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却暴露了中国乐团不擅长演奏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作品的毛病。弦乐的分弓、断弓及保持音奏法,在古典乐曲中是非常讲究的,大剧院乐团奏来显得弓太“黏”而缺乏弹性。再说贝多芬的旋律内在节奏重音和推动力(张力)也没能做得很出色,凸显出了亚洲乐团在演奏贝多芬乐曲时普遍的“疲弱”感,第一第二乐章尤甚,第三第四乐章稍有改善。

古典交响曲的多个乐章间多不需听众鼓掌。不过,也许是国内交响音乐票价过高,造成听众多半不是真正的爱乐人士。因此在国内音乐会里,乐章间的鼓掌司空见惯,甚至指挥都会对此有所期待,也许昨晚这次音乐会的听众也不是常规听古典音乐会的听众吧?

返场曲刘天华的《良宵》奏得实在太棒了,弦乐的默契配合和韵味,令听众陶醉不已,真没想到居然还有那么棒的音乐会“甜点”奉献给听众---

最后,也批评一下国内的音乐会节目单制作,就算再简陋也绝不能忘记介绍作曲家(这次,听众完全不能通过节目单了解新作《北京和声》的作曲家和作品的内容)。在欧美国家,音乐会节目单,甚至可以不介绍演奏家,但作曲家是一定不能遗漏的,这实在是一种尊重,一种对知识产权的无比敬仰!


作者: 九重葛    时间: 2013-9-15 23:07

评写得好专业到位啊!
作者: 秋天的云    时间: 2013-9-16 14:53     标题: 回复 #1 刘斌 的帖子

还有演出吗?在哪可以买票?
作者: 朵朵    时间: 2013-9-23 14:50     标题: 回复 #1 刘斌 的帖子

好专业的评论。猜想作者应该是音乐家吧。
作者: mpt    时间: 2013-9-23 23:47

确实是内行人说内行话。

QUOTE:
原帖由 刘斌 于 2013-9-15 22:40 发表
… 在国内音乐会里,乐章间的鼓掌司空见惯,甚至指挥都会对此有所期待 …

或许因为这是来自中国的大管弦乐团,所以不少旅居此地的中国人士和原中国籍人士,按照中国的方式给与支持吧?
作者: 刘斌    时间: 2013-9-30 00:39



QUOTE:
原帖由 九重葛 于 2013-9-15 23:07 发表
评写得好专业到位啊!

谢谢!
作者: 刘斌    时间: 2013-9-30 00:41



QUOTE:
原帖由 秋天的云 于 2013-9-16 14:53 发表
还有演出吗?在哪可以买票?

只演了一场而已,而且是不售票的,中国不少出国演出是不售票的。
作者: 刘斌    时间: 2013-9-30 00:43



QUOTE:
原帖由 朵朵 于 2013-9-23 14:50 发表
好专业的评论。猜想作者应该是音乐家吧。

音乐从业人员。
作者: 刘斌    时间: 2013-9-30 00:45



QUOTE:
原帖由 mpt 于 2013-9-23 23:47 发表
确实是内行人说内行话。



或许因为这是来自中国的大管弦乐团,所以不少旅居此地的中国人士和原中国籍人士,按照中国的方式给与支持吧?

听众里不仅有不少旅居本地的中国人,也有不少受华文教育的本地人士吧?
作者: 快乐蓝天    时间: 2013-10-1 12:25     标题: 回复 #7 刘斌 的帖子

错过了!原来不售票,难怪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不知道。。。。
作者: Eri    时间: 2013-10-1 21:24



QUOTE:
原帖由 刘斌 于 2013-9-30 00:45 发表




听众里不仅有不少旅居本地的中国人,也有不少受华文教育的本地人士吧?

那天和我并肩往音乐厅走的是一对印族情侣(约莫30岁左右);

音乐厅里坐我前排的一对华人夫妇是用英语交谈的。
作者: mpt    时间: 2013-10-2 11:24



QUOTE:
原帖由 刘斌 于 2013-9-30 00:45 发表

听众里不仅有不少旅居本地的中国人,也有不少受华文教育的本地人士吧?

我想情绪是可以带动的。
作者: 刘斌    时间: 2013-10-11 22:54



QUOTE:
原帖由 mpt 于 2013-10-2 11:24 发表


我想情绪是可以带动的。

是的,情绪还会感染的。




欢迎光临 随笔南洋网 (http://www.sgwritings.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