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诗歌] 五律•千佛山下(集甲骨文字)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家三郎    时间: 2011-5-2 03:15     标题: 五律•千佛山下(集甲骨文字)

以泉名天下,泉水育泉城。
垂柳家家绿,新苗岁岁生。
笔传玉女貌,史载老残名。
多少风云客,曾来齐鲁行。


城,《甲骨文字典》无此字,见于《古文字类编》353页——
周甲 140 《周原甲骨文》 曹玮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年
因此,不能用“殷墟卜辞”来代替“甲骨文”,有些殷墟卜辞没有的字,周代甲骨文有。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5-2 09:55 编辑 ]
作者: 李家三郎    时间: 2011-5-2 03:22





莫让“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变了味

□荣 斌
    前不久,某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济南王府池子片区的改造工程即将实施,起凤桥将拆掉重建(加长加宽),王府池子北面的小渠也将拓宽,王府池子周边加以“美化”,设置一些酒楼茶社,为人们观赏休闲提供良好环境云云。
    笔者早就听说济南的“明府城”改造工程已提上了议事日程,看了这条消息,才知道果然要大刀阔斧地干了。不过,笔者看到该消息并没有欢欣鼓舞,反而平添了许多隐忧。
    济南人都知道,王府池子、曲水亭街一带是时下济南幸存的、最具有泉城风貌标志性意义的区域。那是济南的无价之宝。一百多年前,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对“泉城”风貌作了十分精辟的概括,那就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这八个字,是济南这座城市的“魂”。人们知道,国内泉水多的城市不止济南一个,拥有名泉的城市也不止济南一个,但是,泉水集中在城区,众多泉水与市民日常生活亲密相融的城市,国内却只有济南一个。济南之所以被称为“泉城”,固然是因为泉水众多,更因为泉子密布在市井之中,泉水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王府池子、曲水亭街一带,是济南老城典型的民居区。那里街巷虽然狭窄,但别有风情,民居虽然简陋,但“济南味”十足;那里的居民,抬眼可睹泉容,伸手可掬泉水;他们对泉水的享受,不只是感官的欣赏,而且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享用。这等城市风情,对于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是具有文化标本意义的,是不应该轻言改造的。准确地说,我们只有保护的责任,没有改造的权利。
    对王府池子一带居民的居住条件加以改善,是必要的,笔者完全赞同。但这种改善与本文开头所述的那种“改造”,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经过那种改造开发后的王府池子,可能比如今光鲜靓丽,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文化信息,或许将随之消失。比如起凤桥,为何非要拆掉古朴的老桥再新建一座大桥呢?为何非要拓宽小渠且拆掉泉边民居呢?为何非要对那深巷里的一泓泉水涂红抹绿呢?将那里变成什么“王府池子花园”之类,就比作为泉城标本保存下来意义更大吗?
    如果为某种功利或利益所驱使,在王府池子一带大搞什么商业开发,那就更可怕了。也许开发者会尽其所能地打扮那里,甚至会在门前搞条水沟、架个小桥、栽几棵柳树等等,但那样还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味吗?充其量只是“店店泉水,铺铺垂杨”而已!
    然而,济南的泉城风貌,决不能搞成“店店泉水,铺铺垂杨”!
    而今,当济南在快速发展中与全国其他城市越来越雷同时,我们应该作出这样的思考——— 是坚守自己城市的独特风貌,还是任凭自己城市的独特风貌在大刀阔斧的改造中消失?我们也应该作出这样的思考——— 济南如果丢掉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八个字,这个城市还有“魂”吗?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5-2 03:27 编辑 ]
作者: 李家三郎    时间: 2011-5-2 03:32

看得见的声音——略谈《老残游记》“白妞说书”的艺术描写[url=]收藏本文[/url] [url=]分享[/url] 对《老残游记》思想内容的评价是存在分岐的。但对“白妞说书,,一段的艺术描写,却是一致肯定的。 由这一段精心安排的文字,足见刘鸽是一位深谙艺术之妙的大手笔。自第二回“老残从鹊华桥往南”一路写起,从容运笔,缓缓写来,看似平淡,却暗运斧斤,层层铺垫。及至写到白妞演唱,步步入胜,节节火爆,正如白妞的说书艺术,到得此处“拔了一个尖儿”,攀上泰山极顶,令人叹为观止。 白妞登台献艺之前,作者进行了大力的铺陈烘托。 在开演的头一夭,街上的小商小贩就议论着要在第二天停业,柜台的移计要轮流请假,去听王小玉说书。老残一路走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些话。及至茶房的介绍,更是绘声绘色。原来白妞的声音要多高有多高,中气要多长有多长。南蓖北弋,东柳西梆各种曲调无所不能。而且能适应各阶层人的口味,无不为之倾倒。至此,白妞未曾出场,已是先声夺人,由听众的谈论,突出了白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她风靡历下,倾城倾国的艺术魅力。这一段侧面描写,把整个济南城渲染得无处不有白妞在,无处不充满了对白妞的狂热崇拜气氛。 由考残的耳闻,进而写到目见。进一步突出了济南的“白妞热”。下午一点多钟开演,老残...... (本文共计4页)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5-2 03:36 编辑 ]
作者: 李家三郎    时间: 2011-5-2 04:58

刘鹗(è),原名梦鹏,又名孟鹏,谱名振远,字云抟、公约,又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他涉猎众多领域,著述颇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20回,光绪二十九年(1903)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上,到13回因故中止,后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始全。原署鸿都百炼生著。作者在小说的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小说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在这块风光如画、景色迷人的土地上,正发生着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狱。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第16回原评)。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玉贤是以“才能功绩卓著”而补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衙门前12个站笼便站死了2000多人,九分半是良民。于朝栋一家,因和强盗结冤被栽赃,玉贤不加调查,一口咬定是强盗,父子三人就断送在站笼里。董家口一个杂货铺的掌柜的年轻儿子,由于酒后随口批评了玉贤几句,就被他抓进站笼站死。东平府书铺里的人,一针见血地说出了玉贤的真相,“无论你有理没理,只要他心里觉得不错,就上了站笼了”。玉贤的逻辑是:“这人无论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将来连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语说的好,‘斩草要除根’。”为了飞黄腾达,他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屠刀。老残题诗说,“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本质。刚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绝巨额贿赂,但却倚仗不要钱、不受贿,一味臆测断案,枉杀了很多好人。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主观臆断,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小说还揭露了貌似贤良的昏官。山东巡抚张宫保,“爱才若渴”,搜罗奇才异能之士。表面上是个“礼贤下士”方面的大员,但事实上却很昏庸。他不辨属吏的善恶贤愚,也判断不出谋议的正确与错误。他的爱才美德,却给山东百姓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办盗能吏”玉贤是他赏识的,刚弼也是他倚重的,更为严重的是他竟错误地采用史钧甫的治河建议,废济阳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两岸十几万生灵遭受涂炭。在小说中楔入的桃花山一段插话中,着重写了隐居在荒山中的两个奇人□姑和黄龙子。通过两人的言行宣扬了作者所信奉的太谷学说,同时对当时的革命运动,即所谓“北拳南革”,即北方的义和团和南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恶毒的诋毁和诅咒,攻击他们都是“乱党”。义和团来势猛,他说“几乎送了国家的性命”;革命党起势缓慢,他认为“莫说是皮肤小病,要知道浑身溃烂起来,也会致命的”;告诫人们不要“搅入他的党里去”,表现了作者落后、反动的一面。小说的第一回,就是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的象征性图解。他把当时腐败的中国比作一艘漂浮在海上行将被风浪所吞没的破旧帆船。船上有几种人:一种是以船主为首的掌舵管帆的人,影指当时上层的封建统治集团。作者认为他们“并未曾错”,只是因为是走“太平洋”的,只会过太平日子,不意遇上了风浪,所以毛了手脚,加上未曾预备方针,遇了阴天,日月星辰都被云气遮了,所以就没有依傍。再一种人是乘客中鼓动造反的人,比喻当时的革命派,污蔑他们都是些“只管自己敛钱,叫别人流血”的“英雄”。宣扬如果依了他们,“这船覆得更快了”。还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则是指那些不顾封建王朝大局、恣意为非作恶的统治阶级爪牙。作者对他们也很反感,视为罪人。究竟怎样才能挽救这只行将覆灭的大船呢?作者认为:唯一的办法是给它送去一个“最准的”外国方向盘,即采取一些西方文明而修补残破的国家。小说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有些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如玉贤指毓贤,刚弼指刚毅,张宫保(有时写作庄宫保)为张曜,姚云松为姚松云,王子谨为王子展,申东造为杜秉国,柳小惠为杨少和,史钧甫为施少卿等,或载其事而更其姓名,又或存姓改名、存名更姓。黑妞、白妞为当时实有之伎人,白妞一名王小玉,于明湖居奏伎,倾动一时,有“红妆柳敬亭”之称。废济阳以下民埝,乃光绪十五年(1889)实事,当时作者正在山东测量黄河,亲见其惨状。正如作者所自言:“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须征诸实在。”(第13回原评)《老残游记》的艺术成就在晚清小说里是比较突出的。特别在语言运用方面更有其独特成就。如在写景方面能做到自然逼真,有鲜明的色彩。书中千佛山的景致,桃花山的月夜,都明净、清新。在写王小玉唱大鼓时,作者更运用烘托手法和一连串生动而贴切的比喻,绘声绘色的描摹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鲁迅称赞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中国小说史略》)。   刘鹗还曾写有《老残游记》续集,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之间。据刘大绅说,共有14回,今残存9回。1934年在《人间世》半月刊上发表4回,次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6回的单行本。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老残游记资料》收录了后3回。续集前6回,虽然也有对官僚子弟肆意蹂躏妇女恶行的揭露,但主要的是通过泰山斗姥宫尼姑逸云的恋爱故事及其内心深入细微的思想活动,以及赤龙子的言谈行径,宣传了体真悟道的妙理。后3回则是描写老残游地狱,以寓其惩恶劝善之旨。   此外还残存《外编》4700余字,写于光绪三十一年以后。除《老残游记》外,刘鹗著有天算著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术》,治河著作《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治河七说》、《治河续说》,医学著作《人命安和集》(未完成),金石著作《铁云藏龟》、《铁云藏陶》、《铁云泥封》,诗歌创作《铁云诗存》。1980年齐鲁书社出版了《铁云诗存》,其诗清新俊逸,功力颇深,反映了他的一些行踪和思想感情。
作者: 李家三郎    时间: 2011-5-2 09:53

城,《甲骨文字典》无此字,见于《古文字类编》353页——
周甲 140 《周原甲骨文》 曹玮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年
因此,不能用“殷墟卜辞”来代替“甲骨文”,有些殷墟卜辞没有的字,周代甲骨文有。
作者: 非非    时间: 2011-5-3 13:08

有趣!看到白妞说书的介绍想到民众的审美,在审美中所有人达到一种平等。这是种神奇
作者: 明月如心    时间: 2011-5-4 15:47

这首特好!
首联连用三个“泉”,书写时会不会有难度?
作者: 李家三郎    时间: 2011-5-4 15:57



QUOTE:
原帖由 明月如心 于 2011-5-4 15:47 发表
这首特好!
首联连用三个“泉”,书写时会不会有难度?

“泉”有不同的六种字形,要有六个重复的才理想,把所有的字形都展示出来。
作者: 明月如心    时间: 2011-5-4 16:00



QUOTE: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5-4 15:57 发表

“泉”有不同的六种字形,要有六个重复的才理想,把所有的字形都展示出来。

这个记下来,省字的好办法
作者: 李家三郎    时间: 2011-5-4 16:03



QUOTE:
原帖由 明月如心 于 2011-5-4 16:00 发表
这个记下来,省字的好办法

视不同的具体情况来用,“绿”只有一个,就要力避有重字。




欢迎光临 随笔南洋网 (http://www.sgwritings.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