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诗歌] 七律·红头船(新韵) [打印本页]
作者:
罗贤生 时间: 2008-5-2 21:06 标题: 七律·红头船(新韵)
七律·红头船(新韵)
红头船上顺风吹,前浪开航后浪推。
鲨鼓雷鸣通四海,日梭云绕挂双桅。
炎凉潮水遍及处,大小沙洲空念谁。
远赴南洋期满载,心中有岸几时归。
作者:
虫儿1 时间: 2008-5-2 22:15
先来欣赏~~~
读起来很流畅。不错。学习!
结句也很好!
作者:
李家三郎 时间: 2008-5-2 22:15
回复:七律·红头船(新韵)
鲨鼓雷鸣通四海,日梭云绕挂双桅。
========
好诗,尤喜此!
--------------------------------------------
发帖时间:2008-5-2 22:07:20
发言:煮石堂主
- 第:1 楼
作者:
李家三郎 时间: 2008-5-2 22:18
回复:致李盈枝
致李盈枝
茶烟一卷收,
网里看群楼。
离地千层客,
繁星拱不休。
——天外孤鸿
天水一望收,
外乡观蜃楼。
孤帆停泊久,
鸿翅不甘休。
临屏硬凑,问好先生!
天水一望收,——平仄仄平仄
外乡观蜃楼。——仄平平仄平
——请教先生,出句小拗,对句可以自救兼救出句否?
--------------------------------------------
发帖时间:2008-5-2 22:06:46
在那边遇到麻烦了,不答则失礼。
作者:
李家三郎 时间: 2008-5-2 22:26
联赠郝知本先生 --望舒居诗词50
此帖为什么一直打不开?而且我想复制过地址来,则南洋就立即“找不到服务器”了。把此帖取消,才能再来到南洋。
作者:
罗贤生 时间: 2008-5-2 22:32
原帖由 虫儿1 于 2008-5-2 22:15 发表
先来欣赏~~~读起来很流畅。不错。学习!结句也很好!
——晚上好,潮人对红头船有特殊的情感,所以学习写一个,以后再写一些。
作者:
李家三郎 时间: 2008-5-2 22:35
回复:七律·红头船(新韵)
鲨鼓雷鸣通四海,日梭云绕挂双桅。---也喜欢!
--------------------------------------------
发帖时间:2008-5-2 22:13:21
发言:楚留光
- 第:2 楼
作者:
李家三郎 时间: 2008-5-2 22:37
原帖由 虫儿1 于 2008-5-2 22:15 发表
先来欣赏~~~
读起来很流畅。不错。学习!
结句也很好!
同感,我觉得尾联好,结得最有味。
作者:
罗贤生 时间: 2008-5-2 22:39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08-5-2 22:18 发表
回复:致李盈枝
致李盈枝
茶烟一卷收,
网里看群楼。
离地千层客,
繁星拱不休。
——天外孤鸿
天水一望收,
外乡观蜃楼。
孤帆停泊久,
鸿翅不甘休。
临屏硬凑,问好先生!
天水一 ...
——哈,借机考我,“天水一望收”不是“平仄仄平平”吗?干吗还要救。
作者:
罗贤生 时间: 2008-5-2 22:44
所谓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以前海外的特别是南洋一带的潮人很多都是给“卖猪仔”过番的,所幸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东方的犹太人”会越来越兴旺的。呵呵,我家的华侨也是这样。
作者:
罗贤生 时间: 2008-5-2 22:46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08-5-2 22:26 发表
联赠郝知本先生 --望舒居诗词50
此帖为什么一直打不开?而且我想复制过地址来,则南洋就立即“找不到服务器”了。把此帖取消,才能再来到南洋。
——此帖包含了一些代码不符合数据要求,所以经常这样。
作者:
李家三郎 时间: 2008-5-2 22:49
原帖由 罗贤生 于 2008-5-2 22:39 发表
——哈,借机考我,“天水一望收”不是“平仄仄平平”吗?干吗还要救。
哈哈,真是晕了。
作者:
李家三郎 时间: 2008-5-2 22:55
颔联亦喜~~
问罗子兄五·一节好!
--------------------------------------------
发帖时间:2008-5-2 22:45:32
哈哈,还有比我晕的人,天涯游子吟忘了今天是五月几号。
作者:
罗贤生 时间: 2008-5-2 22:56 标题: 顺便复习功课
平平平仄平——这万能的拗救法实在好用,咳,无非都是人想出来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作者:
李家三郎 时间: 2008-5-2 23:07
原帖由 罗贤生 于 2008-5-2 22:56 发表
平平平仄平——这万能的拗救法实在好用,咳,无非都是人想出来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向晚意不适——仄仄仄仄仄
驱车登古原——平平平仄平
其实第一字是仄声也救得,因为仍不是孤平句,第三字真是威力无穷。
作者:
罗贤生 时间: 2008-5-3 02:18
红头船 开放分类: 商业、潮汕、航海 清代潮州与南洋的航运,是从中暹大米贸易开始的。而早期的大米贸易,都是暹罗船运载。这些船只,大部分由旅暹潮籍化侨经营,船员几乎全是中国人。乾隆年间,准许商民前往暹罗采购大米。潮州很快发展一支远洋帆船队。俗称“红头船”(船头油刷朱红色)。
潮州远洋红头船,大都是在暹罗建造的。清代初期。对造船出海限制很严,手续非常麻烦,迁延时日。而且国内造船价格远比暹罗高。当时潮州人在暹罗造船方便条件较多。且是柚木骨架,柚木船板。这类木材,潮州地方不出产,在我国也少有。
红头船最初是以申请运入大米而营运的,但是这项生意,“获利甚微”,因此,洋船主们就改运那些有利可图的货物:从南洋运回来的有象犀、珠宝等奇珍异物,犀角、肉桂等贵重药材,暹绸、胡椒香料、番藤等物产,只象征性地运载点大米以备查询。南洋的高级木料,如柚木、桑枝、铁梨木等,也作为“压再物”而运进来。由潮州运往南洋的潮产有陶瓷品、潮绣、雕刻、蒜头、麻皮、菜籽等。还有从北方转来的人参、鹿茸、兽皮、丝绸等。这些货物,在南洋各地很受欢迎,获利很厚。几年间,船业就蓬勃发展起来了。
红头般除了由富商巨贾独资拥有外,也有合资经营的,由一人牵头,招人合股,集资造船,船首不支薪水。仅在全船贸易收入中抽佣金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他人员待遇按职别而定。基本上是资本和劳务的合营。经营洋船获利很厚。红头船的出航,是结们而行的,这是因当时闽粤沿海常有海盗活动。
1971年至1972年,在樟林港遗址附近的南洲和和洲河床,先后出土两艘双桅红头船。其中一艘长39米,5层。另一艘残长为28米,船舷旁刻有“广东省潮洲府领口双桅一百四十五号蔡万利商船”。据考证,这两艘船系清代樟林古港远航船只。
1980年4月5日和26日,新加坡邮政厅发生了一套“早期船只历史”的普通邮票,其中有一枚面值1分的图案是“广东省红头船”。泰国澄海樟(林)东(陇)区联谊会将红头船作为会徽的图案。为了纪念红头船在中泰两国友好关系史上不朽的历史功勋,曼谷王朝拉玛三世制作了1台红砂船模型存放在岩尼瓦。红头船给当地百姓造福不浅,故有民谣:“泮船到,猪母生,鸟仔豆,缠上棚。洋船沉。猪母眩,鸟仔豆,生枯蝇。”这首民谣反映了红头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道出了樟林先辈对海运事业的希望。
红头船——华侨同祖国联系的纽带,也曾经是中国同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樟林——红头船的故乡,这个响亮的名字,将永远在南洋各国和广大华侨心头回响。
|
图片附件:
红头船.jpg (2008-5-3 02:18, 81.05 K)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54
http://www.sgwritings.com/bbs/attachment.php?aid=9938
作者:
林锐彬 时间: 2008-5-3 08:42
罗版是潮州人吧
读来倍觉亲切!
下附2003年旧作,也凑个热闹~~
多丽. 潮人过蕃志赋
(参观新加坡潮州文化展)
弃枯田,狠心别断肠人。过蕃邦、唯遗寄望,红头船往南奔。水茫茫、 七星引路,风浪恶、莫辨晨昏。鸥鸟萦回,乘涛抵岸,一生无似此良辰。
卖苦力、垦荒耕植,博半饱寒飧。栖身处、叠层栅架,蚊蚋为邻。 地丰饶、潮人不懒,觅空栽菜孳豚。伺时机善从小本,贩杂货、而及 柴薪。邑族相扶,经商有道,渐专营土特知闻。运输旺柴船头闹,大戏谢神恩。培英杰,乡贤兴教,落地生根。
作者:
林锐彬 时间: 2008-5-3 08:49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08-5-2 22:37 发表
同感,我觉得尾联好,结得最有味。
也觉得尾联结得好,有苍凉感。
另外发觉,用潮语朗读,别具韵味。
作者:
非非 时间: 2008-5-3 14:06
远赴南洋期满载,心中有岸几时归。
心中有岸不须归哈哈哈~~
作者:
林锐彬 时间: 2008-5-4 08:23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08-5-2 22:26 发表
联赠郝知本先生 --望舒居诗词50
此帖为什么一直打不开?而且我想复制过地址来,则南洋就立即“找不到服务器”了。把此帖取消,才能再来到南洋。
谢李版关注。
原贴在〖狮城家园〗〖浩然正气歌〗,请李版评点。
作者:
罗贤生 时间: 2008-5-4 09:54
原帖由
林锐彬 于 2008-5-3 08:42 发表
罗版是潮州人吧
读来倍觉亲切!
下附2003年旧作,也凑个热闹~~
多丽. 潮人过蕃志赋
(参观新加坡潮州文化展)
弃枯田,狠心别断肠人。过蕃邦、唯遗寄望,红头船往南奔。水茫茫、 ...
——锐彬先生您好,罗子是潮州人。您的作品中,对早期到南洋的潮人他们的生计有比较全面的叙述,很感动。我叔公是香港罗氏宗亲会的会长,和一些新马泰老华侨喝茶时回忆潮人过蕃的艰苦奋斗岁月,总是老泪纵横。像我年轻一辈所知无多,谢谢您让我加深了解。烦请您将这阕词单发,以备收藏。
欢迎光临 随笔南洋网 (http://www.sgwritings.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