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再版人世间6i。
长篇小说,再版人世间6i。
探索求知。
11/2003。
接下来的两天里,郎霞欣却被另外的一件事情牵拉着思绪。事缘那天她在那个讲座里,听到那位学者说他怎样把绝句从七言改做五言的事。那是唐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那一首。她觉得所说,和所改让她听得不怎么地接受。她按情推度了一、两天,把它写成一篇文字。她这时候把它用电邮寄给徐丽虹,看看她有些什么意见。文字如下:-
有一位学者,在一个文学集会上说,“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那首七绝,第二句的“路上行人欲断魂”,“路上”和“行人”重复。“行人”就已经是在路上行走的人了。他把它这样子改作五绝:-
清明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一位朋友说,没有了“借问”两个字,就少了那份文雅的气息。我说,去了“牧童”就少了那份诗情画意。我想如果说重复,改做“湿笠行人欲断魂”好吗?“彳亍行人欲断魂”好吗?或者“忐忑行人欲断魂”好吗?这些字和“路上”同是仄声字,意思也切贴,应该可以了罢?
同时我想是不是重复了呢?如果我们说:学生们在课室里听课,技工们在机器房里做金属的切割,研磨工作,乐队成员们在演台上发挥才华,奏出悠扬,悦耳的乐章。句子的主词是人,课室等等是地点和环境。同样地,“路上行人”的主词是人;他们是“在路上行走的人”,不是在课室等等地点和环境里行走的人。用“路上”指出地点和环境似乎没问题。同时,路上也有抬轿子赶路谋生的轿夫,和坐轿子的人。他们在路上移动着,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用“行人”指出所说的是怎么样子的人物,似乎也没有问题。所以路上和行人似乎并不重复。不过,这样子说,我也搞不清楚是通还是不通,有劳那位学者鉴定。
这之外,我想到二、四两字的平仄的问题。原诗说:-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仄 平 仄 平 仄 平
改成了五绝,二和四的平仄有点变化:-
清明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平 平 平 仄 平 仄 仄 平
这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明”字,须要是个仄声字。我想,如果是要示范怎样把七绝改做五绝,不如另选一首。现在用个平声字变作不合绝句的规格啰,这就有点可惜了。
□
徐丽虹回信说,她很同意郎霞欣的话。她说:“看过了那首五绝,我觉得我正想要说你说的话。同时我也想那位学者最好另选一首来改。选这一首,有所局限,真是可惜。”
。。。待续
□
[ 本帖最后由 荷塘 于 2020-11-28 09:4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