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林竹青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55253
精华 10
积分 1025
帖子 441
威望 581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0-1-21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4-2-1 15:2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泓莹与她的《鼓浪烟云》

(按:此文发表于《锡山文艺》第四十期,及印尼国际日报《东盟文艺》第177期)



见过泓莹这名字是老早以前的事。从前外公会将一些报纸或者杂志寄给我,泓莹这个名字来自《大厝》那本非卖品杂志里一篇报导外公的文章,烙印在我脑海里。

2008年大年初三,我回厦门过农历年时陪外子去寻访我儿时的足迹,走到中山路步行街。我指给他看自己儿时所住的房子,并走进斜对面的厦门新华书店。从前书店面街处隔了间小书摊,专门供人现场租阅连环画。那时父亲已去香港,母亲在集美上班,偌大的家里只有摇曳三寸金莲的曾祖母与我姐弟俩,还有天天来买菜帮做家务的三姨。刚上小学的弟弟很寂寞,成天泡在小书摊看连环画。那天,我原想找有“小冰心”之称的厦门侨生女作家陈惠英的作品,没有找到,却意外地在本土作家架子上见到《鼓浪烟云》。

外子见我拿了一本并不意外,他了解我对家乡的钟爱。我说泓莹这名字看起来好熟悉,回家找找定能找到她的文章。他问泓莹是本地人吗?我答未必,恐怕是乡下的或者外地的,反正,每个福建人都喜欢自称厦门人。那时,我这么说也这么想,甚至对这本小说的水平都不抱很大希望。我对现代小说有很深的偏见,总觉得大多数作者喜欢哗众取宠,语不惊人死不休!然而,一读下去,我就被这本朴质无华的小说给深深地吸引住了。这回读第二次它,依然惊艳。

和其它现代小说不同,《鼓浪烟云》文字很朴素。我说朴素并非指文字粗糙,反之,洋洋洒洒四十几万字遣词造句严谨考究,力透纸背。小说借虚构的主人翁苏甸及烘托他的台湾富绅李维嘉和印尼侨生苏理元勾勒出一部栩栩如生的闽南华侨血泪奋斗史。通篇贯穿闽南话与闽南民俗,生动活泼地烘托出一方水土,清新可喜。大部分故事都有历史依据,内容丰富多姿,节奏明快有秩,读来似曾相识。作者对厦门、鼓浪屿、临近的侨乡,以及数千公里外的印尼、新加坡的地方、景色、人物、食品、衣饰、用具、民俗、礼节等描写得活灵活现、娓娓动听,叫我这个生在厦门、长在香港、移民新加坡已长达十八年之久的闽南人倍感亲切,同时不无惊讶。泓莹,究竟何许人?

受好奇心的驱使,我在网上谷歌并找到泓莹的新浪博客,罕见地主动敲门,说明认识她的动机。很快便接到她回复,并确认我加为好友的邀请,来我博客回访。跟着,我们彼此关注并时常去浏览对方的文章。零八年初我要去厦门看望外公,约她午后在海景酒店咖啡馆一晤,她欣然应允。我以为她会以一位作家或者编辑的高度俯视我这么个小粉丝,不料她全无架子。我俩一见如故,相逢恨晚,一聊起来竟没完没了,不期然太阳已偏西。我着急地道,糟了,我还要去探望外公呢。我和你一起去。她说。抓起包包,便陪我跑第一医院高干病房去看望外公,还在医院楼下买了个花篮。

《鼓浪烟云》我读了两次。从我们的交往中我了解到这是政府授意写的一本以厦门及它的侨胞为题材主轴、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说。众所周知,厦门是个迷你十里洋场。厦门城始建于明朝,旨在对付倭寇。然而厦门的兴废也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数度兴又数度遭海禁而废,不管抗击倭寇、对付郑成功、还是解放后作为对台前线,否则,以它的文化底蕴与富庶程度断不至于发展得那么迟。1980年,美国时代周刊对中国刚开辟的四个经济特区进行考察后发表长篇专题报告,指厦门在这四个经济特区中无论哪一方面都一枝独秀,综合素质名列榜首。

厦门不是一日建成的。厦门历史上的繁荣与明朝郑和从近在咫尺的泉州刺桐港下西洋、清末英国人“永久暂住”、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以及众多“浮脚桶”下南洋的我们华侨子弟的先辈息息相关。那时,现在的厦门思明区海口一带满布着许多大块头建筑,头尾相接,与米兰市区的老住宅区很相似。上世纪中叶以前最繁华的开元路与中山路则和新加坡老建筑如出一辙,中西合璧,沿街底层都有五脚基。我很疑惑到底谁抄袭了谁?是厦门抄袭南洋?还是华侨把厦门这用来遮风挡雨的建筑风格带到了南洋?海口沿海一带如今被拆除一空的老建筑群为各洋行、商贾与政府部门的西式建筑,看起来犹如迷你上海外滩。而在这里工作的有钱人,无论洋人还是华侨则大多居住在海对岸的鼓浪屿。《鼓浪烟云》写的就是这群名流士绅们的故事。

鼓浪屿曾是万国租界,除了外交使节、传教士、洋行买办,能住在这小岛里的华人大多是各国回流的华侨工商巨贾,以及为洋人和有钱人服务的仆人及小商小贩。名人辈出,豪门林立。这块两平方公里不到的弹丸之地欧亚各国建筑菌集,别墅洋房林立,风格各异,相映成趣。岛中央伫立着日光岩(有称晃岩),岛上亚热带树木花草蓊郁,遍地三角梅,岛的四周布满商贾的私人码头及绵远不断的美丽沙滩。我最喜欢的是有说根据《红楼梦》怡红院构思出來的菽庄花园。菽庄花园是纯粹的中国园林式建筑,亭台楼榭、曲径回廊和苏州的园林在构思上很类似。然而,它比苏州园林更加气势磅礴。园林优劣以景为衡量标准,拙政园把北寺塔“纳入”园景而成一段佳话,菽庄花园则干脆把大海作为它的天然园林景观。沿马路走过去,满街是热闹的店铺民居。到了花园入口,转过照壁,突然耳目一新。天风海涛迎面扑来,碧海蓝天尽收眼底,能不拍案叫绝?狮子林因那座迷宫假山而出名,但和菽庄花园的“猴洞”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江南园林的九曲桥几乎都建在人工湖上,菽庄花园别开生面地建在海上。踱步九曲桥,人家看的是人工湖四周的回廊与建筑,菽庄花园仰头望日光岩美人兀立,回眸窥金色港仔后沙滩系着大海裙裾,垂首见桥下碧波汹涌拍打岩石溅起千层水花。千波亭、渡月亭翼然水面,枕石霸道地堵在九曲桥中央。我一直揣度着《鼓浪烟云》李家庄的原型会不会是菽庄花园?天海堂又可是隔壁的观海园?

小说自然是将许多真实与虚构的故事浓缩在几个主角人物的身上的,不可以对号入座。然而,《鼓浪烟云》到底写的是厦门这个小城市,戏剧化的描述增强了故事的张力,但历史背景与书中许多人物却如此真实。比如书中的那些著名建筑与历史背景,又如起了“乌棣珠”这么个地道闽南名字的鼓浪屿救世医院创始人、牧师郁约翰医生及有关他的许多生平事迹。而另外一些人物,其原型隐隐约约跃然于纸上,如祖籍龙海的台湾富绅林尔嘉,印尼糖王黄仲涵。小说中的许多看似离奇的故事其实都由真人真事改编,比如书中的”月姑”,让被乌棣珠断为死症的李家孩子起死回生的情节就出自鼓浪屿奇女子“斗姑”。她是地地道道的文盲,但冰雪聪明,40岁时其舅舅终于将祖传秘方传授给她。斗姑的儿科医术精湛,通过放筋结合自制药散灌服将乌棣珠束手无策濒临死亡的儿童救活,叫这位洋医生大为惭愧而登门造访这位目不识丁的“先生妈”。(注:先生是闽南人对有学识之人的尊称。妈在这里乃尊称女性之意。)

读《鼓浪烟云》时,我不期然而然地想起沈从文的《边城》与老舍的《骆驼祥子》,它们都很具地方特色,韵味独到。《鼓浪烟云》对闽南乃至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刻划得入木三分,颇有《红楼梦》的遗风。作者对鼓浪屿乃至福建、江南清末民初整半个世纪的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的描写叫我不得不佩服她地毯式资料收集的勤劳。挥洒自如,精致干练的文字功力更叫我望其项背,自惭形秽。

泓莹是地地道道的鼓浪屿人。祖上家底殷实,但因为生长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家庭背景令她举家被“逐出”鼓浪屿。当过知青,恢复高考后考进福建师范,曾任中文教师、作家、及厦门文联刊物编辑。她师范的老师傅子玖是外公挚交,她最景仰的厦门大学应锦囊教授是我义外公上海何满子的好友。现实生活中的泓莹在外成天背着个大包包,里面装满随时派上用场的摄影镜头与记录所需的用具,胸前挂着单反,神龙见首不见尾到处跑搜集资料,回家则是二十四孝女儿。为人特真,性格直率、很讲义气。我死里逃生后回新加坡,她特地来看我,然后背着她的包轻装上阵,一个人游遍了新加坡、槟城、吉隆坡、马六甲,四处采风。白天她在外面溜达,晚上我们一起欣赏她的抢拍作品,听她兴高采烈地描述她的发现,直到三更半夜。子曰:益友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感谢上苍让我有幸认识了泓莹,并近距离欣赏她独特的美,不管是她的人、她的为人、还是她的文字!
附件:

鼓浪烟云  [时间:2014-2-1 15:28]
顶部
三坊七巷
注册会员
Rank: 2Rank: 2



UID 62505
精华 26
积分 494
帖子 102
威望 392 点
阅读权限 5
注册 201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4-2-2 19: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谢谢分享,也希望看到你的摄影作品
顶部
苏杭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2276
精华 65
积分 30856
帖子 13997
威望 16811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7-28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在线
发表于 2014-5-2 21: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好文共欣赏,提上来方便阅读。
顶部
林子 (热带雨林)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林中自悠然


UID 555
精华 38
积分 11133
帖子 5012
威望 6085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12-2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4-5-12 16:0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去过鼓浪屿,但没读过这部小说,感谢竹青的分享。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12-4 10:49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130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