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篇文章,想起这么一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从中华学堂到三语学校——论印度尼西亚现代华文学校的发展与演变(一)
2013年7月6日
梁英明
2011年是印度尼西亚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中华会馆创建八帝贯中华学校110周年。同印度尼西亚所有华校一样,八帝贯中华学校在苏哈托政权时期曾被勒令关闭,校舍及全部资产均被当局没收。随着1998年苏哈托政权的终结,印度尼西亚政治环境发生变化,当局终于逐步解除了在社会生活中使用华文、华语和出版华文报刊等禁令。2007年11月24日,八华校友代表大会一致决定“重建”母校。经过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积极努力,一座比旧校更加宏伟的新八华校舍矗立在雅加达近郊的唐格朗(Tangerang)市。2008年,八华三语学校(Sekolah Terpadu PAHOA)开始招生开学,其后,校舍还在继续扩建中。与此同时,其他原华校校友会在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支持下,各类三语学校也相继宣告成立并招生开学。
面对当前印度尼西亚各地华社掀起的“复校”运动,回顾印度尼西亚华文学校的百年沧桑史,我们除了缅怀当年献身华文教育事业的先驱们的丰功伟绩以外,还可以从华文学校的发展历史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详细内容请上网:
http://www.qiandaoribao.co.id/news/33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