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禅机,颇有“
境风吹识浪”的意味。下面转个文章片段,和大家分享一下:
境风吹识浪
http://fjcjg.com.cn/html/fjbz/fxz/fxdg/2011/0114/26956_2.html
我们一切心理的思维、观念、情绪等等,基本上都是依他而起。在唯识学上,称为“
境风吹识浪”。我们的心性原本有如风平浪静的湖水,一有了风,就生起波浪。就湖水来讲,有起波浪的“可能”,却不能自生,一定要靠风来吹动,或其他力量来引动。我们的心性也是一样,有生起“识”的功能,但“识”不自生,必定要“根”“尘”(境)相对,才起“识”的作用。这就是
依他起性的最根本原理。
西方的唯物思想,只看到这一点。认为一切物质可以影响心理。因此,困于物质来制约人的思想。可是却没有了解到,能够起这些思想的背后,还有一个
能起的“功能”。这个功能,却是超越一切物质,不受一切物质所制。如果能够了解到这一点,就不会把人当做物质来看了。
凡是人,对于依他所起的一切思想、观念、情感等等,在心理与生理上,形成了习惯以后,就会普遍的计度着,想尽办法,把他牢牢抓住,这一种心理的性质,就称为“
遍计所执性”。
好比就口味来讲,有的地方的人,喜欢吃辣的,有的地方的人,却喜欢吃甜的。这就由于依他所起的习惯,当他养成以后,就不容易去掉,这就是“
遍计所执性”。
学禅学佛,就是要去掉“
依他起”与“
遍计所执”这两种心理毛病,而后剩下来去不掉空不了的,本来圆满、现成而实在的本性,证得这种本来就有的“
圆成实性”,就是学佛学禅的理趣。
[
本帖最后由 wavelets 于 2011-10-23 09:4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