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帮助
|
返回首页
随笔南洋网
»
文学天地
»
诗辞雅座
» 联一则——望舒居诗词207
留学生征文入围作品
成为随笔南洋网会员!
随笔南洋网 on Facebook
新新网-分类广告
华文网站设计制作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诗歌]
联一则——望舒居诗词207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林锐彬
金牌会员
UID 1470
精华
128
积分 7432
帖子 2603
威望 4817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5-14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1
发表于 2011-9-29 21:0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联一则——望舒居诗词207
馳雲化露 野濵文舉思鄒魯
點鐵成金 高木鳳來賴磬笙
存心常菊竹—落笔漫云烟
分享到:
Facebook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邮件
楼兰来也
中级会员
UID 54569
精华
30
积分 1575
帖子 582
威望 989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0-1-7
状态 离线
#2
发表于 2011-9-29 21: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漂亮,欣赏问好~~~~~
林锐彬
金牌会员
UID 1470
精华
128
积分 7432
帖子 2603
威望 4817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5-14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3
发表于 2011-9-29 21:3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楼兰来也
于 2011-9-29 21:29 发表
漂亮,欣赏问好~~~~~
大家都会感受到李版的高才与热诚吧!
李家三郎
版主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4
发表于 2011-9-29 22: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林锐彬
于 2011-9-29 21:37 发表
大家都会感受到李版的高才与热诚吧!
称赞自己的大作而不高亮,不是傻瓜就是精神失常。
梦蝶翁
超白金会员
UID 4402
精华
81
积分 11223
帖子 4493
威望 669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12
状态 离线
#5
发表于 2011-9-30 00: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林锐彬
于 2011-9-29 21:04 发表
馳雲化露 野濵文舉思鄒魯
點鐵成金 高木鳳來賴磬笙
好联!
哈哈,俺来加塞添足成漫画,找个乐子.
馳雲化露 野濵文舉思鄒魯 捉刀文饰牛骨头 庖丁失色
點鐵成金 高木鳳來賴磬笙 鼓瑟凤鸣牛耳朵 师旷惊心
[
本帖最后由 梦蝶翁 于 2011-9-30 04:03 编辑
]
胡子是假的,脸蛋是借的,心情文字是自己的。
分享到:
Facebook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邮件
马夫
高级会员
UID 1879
精华
31
积分 3927
帖子 1587
威望 2339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7-1
状态 离线
#6
发表于 2011-9-30 06: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林锐彬
于 2011-9-29 21:04 发表
馳雲化露 野濵文舉思鄒魯
點鐵成金 高木鳳來賴磬笙
好联!
李家三郎
版主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7
发表于 2011-9-30 08: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马夫
于 2011-9-30 06:56 发表
好联!
林先生用词欠妥,不才平生所学不过是“诗云数句,子曰三篇”,怎能和“邹鲁”扯在一块。不妨看看以下资料——
“邹鲁”一直被尊崇,在中国各地,有很多类似“滨海邹鲁”、“江南邹鲁”称呼,“邹鲁”之词亦不绝于史书典籍。《庄子·天下篇》载:“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司马迁也曾对齐地与邹鲁的风气作过比较,说:“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史记·货殖列传》)。邹鲁“俗好儒,备于礼”是很有名的。王献唐先生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中说:“儒之一词,即原于邾娄之娄”,而最早的鲁文化也是由“邾娄文化”里发展出来的。“鲁为娄转,因娄得名”。北周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中,有“于时朝野欢娱,池台钟鼓,里为华盖,门成邹鲁”之名言。唐代开元盛世时的“大手笔”张说,在其《奉和唐玄宗〈经鲁祭孔而叹之〉》一诗中,有“孔圣家邹鲁,儒风蔼典坟”之佳句。唐代另一大诗人孟浩然,在其《书怀贻京同好》中,有“维先至邹鲁,家世重儒风”之妙笔。值得一提的是,全部儒家中人,宋明以降被政府确认为“圣人”的只有五人,即圣孔子、复圣颜渊、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而这五位圣人全出自邹鲁地区。可见,邹鲁地区在培养儒学方面是非同寻常的。 古人之所以常说“邹鲁之士”或“邹鲁文化”,从来没有说“鲁邹”的,究其原因:邾为东夷古国,文化悠远深厚,鲁为东迁新国。“邹鲁”作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名词而有口皆碑,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鲁为娄转”是一个重要因素。另据传说,鲁为少昊金天氏之墟,而邹为大昊伏羲氏之域,至今在凫山仍有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女娲、伏羲庙(俗称“爷娘庙”)遗址。从立国时间上看,鲁为周初从西方迁徙来监视东夷诸国的新国,而邹则是原有的东夷土著古国。从古文化遗存来看,野店遗址出土的带有彩绘图案的红陶鼎,磨制纤细带有穿线微孔的骨针,精美的玉铲、玉环,陶器底部留下的布纹……充分说明距今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到了春秋后期,孔子诞生于邹,定居于鲁,周游列国,收徒讲学,删《诗》、定《书》、著《春秋》,创立了儒家学说,使鲁成为文教兴盛的中心。孔子殁后,儒学渐趋衰微,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天下学士不归杨则归墨。在此儒学濒于灭绝之际,邹人孟子挺身而出,继道统,辟杨墨,著《七篇》,继承、坚持、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使仲尼之教独尊于千古。因此,邹遂成了儒学复兴之地,与鲁同为儒学的发源地。到两汉魏晋,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经学家、文学家如韦贤、韦玄成、匡衡、王粲、仲长统、王叔和、唐彬、刘宝等都出生于邹地,并对当时社会乃至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由此可知,“邹鲁”成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且“邹”与“鲁”齐驱并驾,密不可分。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9-30 08:39 编辑
]
李家三郎
版主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8
发表于 2011-9-30 08: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9-30 08:38 发表
林先生用词欠妥,不才平生所学不过是“诗云数句,子曰三篇”,怎能和“邹鲁”扯在一块。不妨看看以下资料——
“邹鲁”一直被尊崇,在中国各地,有很多类似“滨海邹鲁”、“江南邹鲁”称呼,“邹鲁”之词亦 ...
但是就楹联艺术而论,是值得推精的。
红叶笑西风
金牌会员
UID 5237
精华
82
积分 9546
帖子 4179
威望 5324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6
状态 离线
#9
发表于 2011-9-30 12: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好联!林先生国庆快乐!
李家三郎
版主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10
发表于 2011-9-30 12: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梦蝶翁
于 2011-9-30 00:08 发表
好联!
哈哈,俺来加塞添足成漫画,找个乐子.
馳雲化露 野濵文舉思鄒魯 捉刀文饰牛骨头 庖丁失色
點鐵成金 高木鳳來賴磬笙 鼓瑟凤鸣牛耳朵 师旷惊心
老狐狸,雅府功高一焦大
小不点,行宫自背独蜗牛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9-30 12:38 编辑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随笔南洋网
≡ 随笔南洋论坛 ≡
> 时事沙龙
> 文学天地
> 诗辞雅座
> 现代诗歌
> 小说戏剧
> 长篇连载
> 清水茶馆
> 影视聚焦
> 娱乐速递
> 狮城家园
> 财经专栏
> 房产家居
> 爱车一族
> 陪读社区
> 以法论道
> 摄影天地
> 旅游专栏
> 自驾游-自驾乐
> 原创精华
> 南洋古今
> 情感绿洲
> 有缘同行
> 菁菁校园
> 咬文嚼字
> 每日英语
> 留学生活
> 美食坐标
> 美食店家好介绍
> 折扣特价大比拼
> 周末大食会
≡ 南洋文化园地 ≡
> 狮城消息站
> 南洋艺术学院
> 新加坡华乐团
> 国大文化沙龙
> 新智读书会
> 第三代读书会
> 拉丁马士读书会
> 茶渊读书会
> 狮城书画专栏
> 古董艺术品收藏
≡ 南洋企业园地 ≡
> 创新创业论坛
> 中小企业论坛
> 企业动态分享
≡ 广而告之 ≡
> 广告通栏
> 旅游机票
> 找房租房
> 求职招聘
≡ 随笔南洋社区 ≡
> 社区新闻
> 专辑收藏
> 奥运专辑
> 残奥专辑
> 汶川地震诗文特辑
> 老兵专栏
> 校友会专栏
> 上海大学
> 华中理工
> 清华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北京大学
> 复旦大学
> 华中师大
> 南京大学
> 上海交大
> 中山大学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郑州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安交大
> 北邮专栏
> 暨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浙江大学
> 新加坡管理大学
> 北航专栏
> 福建师大
> 同济大学
> 华东师大
> 南洋理工大学
> 北京师大
> 中国科技大学
> 建议箱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3-27 11:55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437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流量统计
客户软件
发帖量记录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