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特邀会员
    
蜀中之人
UID 9451
精华
236
积分 14499
帖子 5805
威望 8677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2-7 来自 Shanghai
状态 离线
|
|
师姐南来
今年的农历新年,很是热闹,我有几波同学纷纷南下新加坡“避寒”。
先说第一波吧!那是大学上音时代的同学,我们那年代,刚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不久,所以考进大学的人之中,有不少是文革期间遗留下来的超龄精英,班上那位现在大名鼎鼎的莫凡(歌剧《雷雨》作曲)就比我大了整个一轮十二岁,而我因为刚普通高中毕业就自然在班上排老小了。
这次南下的师姐,是仅在班上比我稍大的一位(大五六岁吧),来自南京。我跟她比较熟络倒还不在年龄相差较近,而是因两门主要课程的老师相同。主科老师都是《梁祝》作者何占豪老师,指挥课程又是同在夏飞云老师门下。
何占豪老师幽默风趣。但夏飞云老师就相当苛刻,甚至骂到你下不了台啊!
一开始,那些年纪比我们大不少的同学也都选指挥课程,可不久都受不了,纷纷退出。
好在我们俩年纪稍小,脸皮稍厚,在听夏老师的骂声的当儿还背着脸偷笑。
时间久了,夏老师的骂声也被我们当着是他艺术的一部分了---
虽然指挥课程只是我们主科作曲的选修课,但我们硬着头皮修完了大四大五两年的课程(俺们作曲需要读五年)。
没想到,这世界就是那么阴差阳错。来到了新加坡这地方,虽然还陆续有写曲开作品音乐会,但主要的谋生工具却是当年学的指挥课程。
除了行内人士,大部分的本地人只知道我是“金牌”乐队教练,甚至我辛苦自费勤工俭学在法国学就的音乐分析文凭也只在我偶尔写写乐评中发挥点作用。
话说回来,有些东西虽然表面没直接作用,但作用就在潜移默化中,作曲和分析其实对我作为指挥教练来说也有不少潜在的作用,甚至我拿的国大管理文凭也在工作中帮了我不少。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读书无用”呢?
新年里,师姐从军后(军队歌舞团作曲)第一次被“批准”(高阶)出国。兴奋莫明的她,早早已经通知我了,要来新加坡瞧瞧我混得如何?
没想到今年的中国南方好冷,一个不小心还冻坏的腿,还好上飞机前我提醒她可以让航空小姐推轮椅上下飞机才不至于受太大的皮肉之苦。
昨晚接她来我们的新家,谈笑之间,时光又倒流了一遍---
附件:
new home 006 [时间:2011-2-4 12:11]
|

UFO2012
http://www.sgwritings.com/945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