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基辛格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国务卿


UID 320
精华 53
积分 7701
帖子 3362
威望 4287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11-15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3-11 23:4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Yahoo!
来新加坡最初的日子


        2003年的某一天,我开车出门却没有去上班。我把车停在裕廊东的一个组屋停车场。给公司拨了个电话,说我有事请个假。早晨的太阳尚未十分热辣,晴空万里,风和日丽,上班上学的人们早已离开家,主妇们还没有开始准备饭菜,组屋区里显得格外宁静和清爽。这是新加坡普通的一天。
        这一天对我而言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十年前的同一天,我拎着皮箱出现在这座组屋楼下,闯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我被裕廊工业区的一间私人公司招聘来新工作。条件之一是公司提供免费的住宿。一下飞机,公司经理却先把我接到公司。见了老板,参观完车间。我想到自己身无分文,于是征得老板同意,向公司预支了二百新元。一直等到下班,才由室友老顾领我回去住宿的地方。
        这是一套五房式组屋。老顾向我解释,新加坡由政府建造并提供给受薪阶层居住的公共住屋叫“组屋”。房型分一房式、二房式、三房式、四房式和五房式突然间许多新名词涌进我的头脑。
        我们住的单元在九楼。新加坡的组屋虽有电梯,却不是每层楼停。电梯停六楼和十一楼。所以最方便的出入途径是在十一楼上下电梯。
        此间组屋单位属老板弟弟所有。老板和他的几位兄弟都住私人洋房。按建屋局规定,同时拥有组屋和私人产业者必须证明其仍然居住在组屋里,否则将遭没收。新加坡政策严厉,有钱人也不敢违背。老板弟弟为了“表明”是在此单位里居住,里面的家具电器一应俱全,而主人房则保留自用。老板弟弟一家,也隔三差五地回来住上一晚。并教导我们这些“住户”,一旦建屋局有官员来查问,我们必须回答说,屋主出门买东西去了,然后打电话给他们。
        “屋主”们不在时,我们完全自己照顾自己。就好象回炉大学过集体生活一般,自己买菜做饭自己洗衣烫衣打扫卫生。老顾向我“宣讲”了室友条例,即室友共同使用厨房煤气炉及厕所抽水马桶须注意和遵循的要则。好在我适应能力较强,日后并没有发生任何不愉快事件。
        电梯口有一间小杂货铺,在新加坡组屋楼下非常典型。卖些毛巾牙膏,零食干货等,老板三十多岁,皮肤黝黑,腰圆肚胖,笑脸憨厚,却也能讲多种语言。老顾把我介绍给他,老板热情地问长问短,似乎对中国抱又好感。我回问他,得知他土生土长,从没有出过国。我想,他对中国人的好感一定是由老顾等其他室友留给他的。
        199798年金融风暴发生前,私人公司虽然每周工作五天,但周六是一定要加班的。每周日才真正是休息日。这一天可以起得略迟点,起床后室友一起抹地、整理厨房和洗厕,然后一起去“湿巴刹”买菜,回来后各自做菜吃午饭。下午是自由活动时间,或去图书馆看书,或进城逛商场。就这样一周轻而易举地过去了。
        此单元除了主人房有空调,其它卧室则要靠风扇纳凉。与国内温带气候不同,无论窗口朝南朝北,总有半年会晚间较热。我们的卧式面向东南,近处是一间马来清真寺的尖塔顶,远处是裕廊东地铁站,视野开阔,风景优美。裕廊东地铁站看似不远,走过去却要花上将近15分钟。公司在裕廊工业区,上班得先搭地铁到文礼转换站,然后换乘巴士直达公司门口。总共要花费四、五十钟。为保险起见,我们通常提前一小时出门。晚上六点下班,回到家也就七点了。如果加班则更加迟了。
        每周五,我们会起的早一些,因为这一天天还没亮,我们就会被一阵高亢激昂、阴扬顿挫的歌声“唤醒”。这是清真寺在呼唤教徒祈祷。若干年后政府制订政策限制这样的“呼唤”。虽然,我对伊斯兰不了解,但裕廊东的这座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却深深吸引我,我常站在窗口凝望它。
        遇上公共假期,如果又和周日连在一起,那真是我们的“大日子”。我们会去裕廊东的中心去吃海鲜。如同滨海南的海鲜Buffet,当年只要每人五块。一年后涨价到七块。在再后来就关了。必须去金文泰才可以找到。再后来连金文泰那里也没有了,必须去滨海南吃了。这时候最开心,可以大快朵颐,拼命吃虾或螃蟹。吃够了,平日又可以省一阵子了。
        最花钱的要算电话费。当时新电讯独家垄断,买一张长途电话卡,十块钱只能打三分钟。打长途不可用“屋主”的电话,必须去楼下电话亭打。老婆希望常打电话回去,我心疼钱,说每周最多打一次。每次,问候完老婆、孩子和父母,电话费也用完了。没有讲完的话只能留去下周再讲了。
        半年后,老婆和孩子来新“陪工”。又过了半年,我们离开裕廊东搬去女皇镇。
        十年后当我回到旧住处时,我发现周围环境没有任何重大变化。屋子虽然换了主人,门还是旧门,窗窗还是旧窗。最令人惊讶的是,楼下的小杂货铺,样子依旧,连老板也没有变样。当我走近,老板居然一眼认出我。虽然他不记得我的名字,但他知道我是曾住在楼上的中国人。我说给他拍张照,他欣然同意了。
      正所谓:十年一觉故居梦,不知是幻还是真。
        注:2003年以后,那栋组屋进行了大翻新,每层加了电梯,外观也有所改变。而楼前的马来清真寺的尖塔被拆除,改建成一座外观现代化的寺庙建筑。

[ 本帖最后由 基辛格 于 2007-3-12 19:54 编辑 ]


图片附件: 20070311 shopowner.jpg (2007-3-12 19:54, 32.63 K)





顶部
叶明
管理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5
精华 352
积分 34223
帖子 9317
威望 16477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10-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3-12 00: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原来基辛格刚来的时候住在这儿啊. 去IMM常会路过的, 感觉很熟悉.

我也来新十年多了. 有时确会有一种冲动, 想去看看自己刚来时住过的地方. 可惜, 我们住的那区组屋被拆光了. 就是靠近Outram Park的那片空地. 据说当时拆的时候地价很高, 政府想把这区还不算太旧的组屋(靠近牛车水)拆了用做其他用途. 可惜刚拆完就碰上金融危机, 房价地价大跌, 所以这块地至今还空着, 不知将来会做何用途....




顶部
秋天的菠菜
特邀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644
精华 5
积分 2147
帖子 1014
威望 1131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10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3-12 09:3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原来这是基辛格的文章啊!

呵呵,握个手先!
文风朴实流畅,形象生动,希冀更多大作!
顶部
Robin
管理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2
精华 12
积分 5680
帖子 2569
威望 2975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10-16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3-12 15:5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时间过的真快, 我也已经来了十年多了. 经历了不少的变化.,不过感觉好象就在昨天, 非常的熟悉.




顶部
Dex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914
精华 6
积分 996
帖子 444
威望 55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3-12 18:1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哇,大家都是前辈!我刚来时住Wampoo Drive,小印度一带。一晃也6年多了。不过偶尔路过却没激荡出更多的怀念。也许没有归属感的人更容易健忘,也许有心遗忘而变得苍白,也许是昨天的无法回忆,今天的必须继续。明天会在哪里?或听凭命运的牵引......
顶部
村夫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一介村夫


UID 312
精华 136
积分 28403
帖子 12915
威望 1533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6-11-16
来自 郑州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3-12 18: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Q
怎么都是10年8年的?




啥都丢啦,除了人。

顶部
基辛格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国务卿


UID 320
精华 53
积分 7701
帖子 3362
威望 4287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11-15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3-12 20:0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Yahoo!
昨天写的匆忙,有不少错字和遗漏情节。刚刚重新编辑过。也补了一张照片。
早来未必了了。俗话说,后来者居上。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9-29 22:17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105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