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虎妈
最近虎妈在美国很红,甚至登上了《时代》周刊,虎妈所宣扬的所谓“中国式”教育方式也在美国教育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我还没有拜读整部作品,但是从一些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得到虎妈蔡美儿所谓的“成功”教育方式,说实在的,我很不以为然,甚至排斥这种野蛮、高压的管教方式。我认为,教育孩子以鼓励为主才是正道。严格必须要有,但严与爱也必须相辅相成。
虎妈蔡美儿是幸运的,因为她的两个女儿据说的确很优秀,但焉不知如果她不是虎妈,她的高素质的孩子也同样会有成就,又或许,引导得法,她们会在品性、情商方面成为更好的人。况且,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成绩、事业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指标。一时的学业成绩并不能代表全部。
而鼓励在教育中所能发挥的力量,我有亲身的体验。小洋三岁开始上雅马哈的音乐课程,五岁那年始接触键盘。当时同班的9个孩子中,好几位已经表现出对键盘的敏感度和音乐天赋(表现最突出的男孩在一年多后被招进了音乐天才班),所以全班的教学进度很快。不过也难怪,除了我和另一位家长之外,其他前来陪伴的妈妈们都会弹钢琴,而且大都是全职太太,可以说是全心扑在孩子的培养上。就算是另一位不会弹钢琴的妈妈,也只是做兼职工作,有很多灵活的时间陪伴孩子。而我呢,每天早出晚归12小时在外,有时还得把工作带回家,小洋的钢琴练习自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于是课堂中常常能听到别的孩子流利的琴声,而小洋还在转换手指上纠结。我想反正也不过是培养培养孩子的兴趣,所以并没把弹琴这件事太放在心上。
但是有一天从音乐课回家的路上,小洋显得很是闷闷不乐,他脸上有一种跟年龄极不相符的忧心忡忡,他说:“妈妈,我觉得自己不可以弹钢琴。你看别的小朋友弹得那么好!”他把“那么”两个字咬得很重,透着一种深深挫败的感觉。那一刻,我的心猛然被灼伤了。天哪!我这个妈妈做了什么,我把孩子置身在了一个让他感到挫败的地方,而且还是每周一次重复这件事。可是如果就这样让他退出,放弃钢琴,孩子心中会留下“我不行”“别人都比我优秀”的后遗症吧,而且,当以后遇到困难时,他会不会沿用这样的思路,“不行就放弃”呢?如果那时效仿虎妈,把孩子斥作垃圾,痛打他一番让他发愤图强,效果会怎样?我不敢想,但现在回想起来我庆幸自己没有采取强压方式。
但当时我的心里很没谱儿,于是向其他朋友询问,有的说小孩各有不同也许这孩子就是没有音乐天分,也有告诉我他们的小孩不喜欢就让他们放弃的。可我不愿意,我想我应该做些什么来补救。于是我开始争取每天用5-10分钟陪伴儿子练琴,然后无论他弹得多烂,我都鼓掌说“好,这次弹得不错”“哇!这次有进步”,我也特意在上课下课的路上跟他闲聊,慢慢渗透他“别的小朋友不过就是练习比较多,我们练很多很多遍,肯定也很好”这样的坚持和恒心的道理,我也说,没有人是天生就会什么的,没关系,大家都是慢慢学会的,我们也学,天天学,就会了。
那段时间,我没有因为他技不如人骂过他一次,也从不去比较他和别的孩子怎样怎样。现在想起来,我的做法一定带给了儿子很大的安全感,他慢慢消除了对音乐课的恐惧。渐渐地,儿子进步一点点了,一些些了。
不记得多久之后的有一次课堂上,老师要求大家轮奏,有两位平时表现很棒的小朋友不知为什么都出了小错,小洋没有,他准确而流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弹奏,老师表扬了他。还没下课,儿子喜滋滋地回过头来在我耳边轻轻地说:“哈,他们没有练习,他们都弹错了。”儿子略带得意地把“都”咬得很重,我知道在这之前,那俩孩子都是儿子心目中的“钢琴神童”,他常以近似崇拜的口吻说起他们。我心里很高兴,不是为孩子终于超过了别人,而是自信重新回到了儿子的身上。从那以后,儿子再也没有说过“我是不是不行”这样的话,倒是常常在他比不上别人或是输了的时候自言自语:“没关系,以后多练一些就好了。”后来妹妹也碰到同样问题的时候,他还常安慰妹妹:“你慢慢练习就会好的,真的,我也是。”
6岁那年年底,儿子也因在校内考试中全优被推荐参加了音乐天才班的甄选,虽然最终他没有获选,但他却没有了一年前那种黯然挫败的感觉。我很欣慰,孩子成长了,是当年的不放弃和持续不断的鼓励发挥了效用。
去年女儿开始学钢琴了,也遇到了困难,但情况跟小洋有所不同。小玥原本音乐班的老师辞职了,换了位没有什么经验的老师,于是学生们纷纷换班,到最后班级人数不够,我们剩下几个没有主动换班的便被发配到了其他班级。小玥原本在班上是属于进度快的小朋友,常常听表扬的,这下因为老师更换频繁,适应不过来,而且最后被分配到的班的老师又比较严厉和严格,小玥就开始表现得力不从心起来,而且从上课的积极性看得出,她很不适应新老师的教学语言和方式。
更糟的一次是,当其他的小朋友都围着老师唱音阶的时候,调皮的小玥站在外围靠墙壁的地方,明显的心不在焉,用背在墙壁上蹭来蹭去地自得其乐。老师转脸看见了,非常不高兴,停下了手里的弹奏,厉声呵斥小玥,一瞬间,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所有的小朋友和在场的家长都齐刷刷地盯着小玥。老师很严肃地说:“你必须要说对不起。你做错了你知道吗?”可怜的小玥,她平时在家里好强又倔强,现在在众目睽睽带着批判的眼光下,脚步往后慢慢挪着,涨红了小脸,小声嚅嗫着:“sorry teacher.”老师再转过脸去继续,小玥踉跄着跑回我身边,她满脸是泪,又不敢哭出声音,只是把头埋在我的怀里,强压着抽泣,窄小的肩膀一上一下。我好心痛。我甚至想站起来对老师说,就算孩子做错了,老师的批评是不是也得讲究点方式。不过我克制住了自己,我想应该还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那天的后半节课,小玥就一直坐在我身边,她不肯再上前去唱歌或参与其他的活动。我也不强迫她。我跟小玥说:“其实老师是很爱你的,不然,你躲在后面,老师怎么会看到你?”小玥的脸上泪水都还完全干,板起来的小脸上看不出表情。下课了,我带着小玥——其实是拽着,因为小玥躲在我的身后——去跟老师打招呼,我说:“刚才小玥在上课时不对,老师您批评得对,我们做家长的也很支持,不过可以给她一点鼓励的话吗,因为她已经知道错了。”我让了让身子,把小玥露出来,老师也看出了她的害怕,伸出手去摸了摸小玥的头,说:“下次不要这样了啊。”小玥扯着我的衣服要我离开,我知道,她并没有从这个阴影中走出来。
那天之后,我开始特别关心小玥上课和平时练琴的心情。我注意到,她好像不那么喜欢练习了,或者是表现得特别没有耐心,只要一遍弹得不对就乱发脾气,不是说我们在客厅讲话吵着她了,就是怪哥哥不好,还莫名其妙地大喊大叫,好像想要把什么吃掉似地。我想,也许她天生的性格就比较暴躁吧,而且键盘的学习也到了一定的难点,要短时间掌握的确有些费劲儿。至于老师,我不止一次地想过要给小玥换班,可是换给另一个老师教不是又要有适应的问题吗,这又让我犹豫不决。就这样,日子晃晃就到了今年。小玥还是在这个班上,在我的鼓励措施下,她看起来是好了很多,上课认真和专心多了(当然也是怕这个老师),但是对弹琴她还是提不起什么劲儿,水平也比哥哥同期差了一大截儿。我也曾私下想过,可能小玥是属于没什么音乐天分的吧。去年我带孩子们出国旅行,不能上音乐课,小玥觉得很高兴,回来后在新年前本来还有一节课,但是小玥那天早上起来就说头痛不想去上课,我也就由着她了。
今年小玥重回课堂,我多了个新的做法,就是每次下课后不是立即离开,而是特地带着她上前去给老师道谢和说再见。我对小玥说:“你看老师多辛苦呀,我们跟老师说声谢谢吧。”于是我们每次都上前去特意道别。老师有时在跟别的家长讲话,我们就在旁边等一会儿,有时老师只是点一下头微笑一下表示听到了,有一次老师拍了拍小玥的背,回家的路上我就说:“你看老师摸你的背,是说你今天弹得好咧。”小玥听了会开心地笑。
两个星期前的那堂课,我们照旧上前跟老师说谢谢,小玥站在钢琴前,老师顺势伸出双手来,把小玥抱个满怀。我在旁边说:“最近小玥都很努力练习呢。”老师说:“是啊,进步了好多呢。要再加油哦!”那天回家的路上,我说,你看,老师多么爱你。小玥笑得好灿烂。那天回到家,小玥很主动地说,妈妈,我要练琴了。这两周以来,小玥很听话地播放音乐课要听的CD,弹琴的时候如果弹错了就再来一遍,没有动不动就摔手不干,或是把书丢到地上。昨天钢琴课上我填写家长见面会之前的表格,我没有写任何的意见和不满,也没有提出疑问,我只在回馈栏写了一句话:“谢谢老师您给小玥的鼓励性话语和拥抱,她真的得到了极大的鼓舞,谢谢您!”
是的,我想如果孩子得到鼓舞,满怀安全感,充满自信,知道自己有满满的爱和支持,那么她会慢慢成长,战胜恐惧,克服急躁,看到光明和希望,努力做到更好。能为孩子创设这样一个环境,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从小洋小玥的转变上,我看到了鼓励的力量,我看到了爱的力量。所以我说,坚决不做虎妈。
[ 本帖最后由 七月 于 2011-3-6 20:3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