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
上和下相叠,欲上不上,欲下不下,叫做卡。如话“卡”在咽喉里,欲说说不出,不说欲说,很不痛快。卡有点接近“梗”,卡字中间那一横不好办,把上和下隔开却又相连,上不像上,下不像下,但又像上像下,真是上下难分难舍,临界线很模糊,以致上下不分,尊卑不分,没上也没下,却又有上有下。
卡,这个东西很奇怪,它有两个读音。当你读qia时,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在交通要道设置的检查站或收税的地方,如关卡。关卡又是国人和游客进出的关口,其他有税关、卡站等。也指军事哨站,如哨卡。卡在这里多少含有“截”的意思,如关卡是截住人和物品以便于检查之地。一是指夹在中间,堵塞之意,这是比较接近“卡”的原意。
当你读ka时,它又变成几种不同的身份,如可以指载重的大汽车、卡车或小的硬纸片,如现在很流行的地铁卡、电话卡、信用卡、银行卡、会员卡、生日卡,乃至于身份卡(证)等。也可以指卡通片、卡路里、卡介苗、卡门。台湾流行的“卡奴”,指的是那些刷卡刷得太厉害而爆卡的人,背负太多的债务而变成卡的奴隶。这些都是外文音译。
中文字不止一字多音,还有一字多义。不过,这也大大的丰富了中文字的涵义。如“卡”字,即可当成非物类字词,也可当成物类字词,本身承载的内容千变万化。
信用卡公司的广告用语:一卡在手,遨游天下。卡变成了一种身份、信用、炫耀、消遣和债务。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些人以为拥有一“卡”(卡还分钻石级、金银铜等),整个世界都在拥抱你,刷起卡来心不跳,面不改。就因为它小巧,流通性强,出入方便,才有不法之徒利用它,伪造它来犯罪。“卡”本身是无罪的,因“卡”而犯罪,随时都会“卡”在监牢里,那就应了卡的造形。
我们正迈向卡的时代,搭车、看戏、吃东西、看医生、更新商业准证、进出停车场、还图书馆的罚款、购买机票等等等,正是无处不飞卡。将来结婚生孩子,喜事丧事,无卡不行。卡已介入我们生活的方方圆圆,无卡难以动弹。钱包已不重要了,里头装的不是花花绿绿的钞票,而是五花八门的卡;信用卡、地铁卡、银行卡、保健卡、保险卡、读书卡、身份卡、结婚卡、美容卡、甚至气功卡、五行卡、疾病卡、艺术卡等等等。这不是说笑,总有一天会成为事实。不管是此卡彼卡,都带有“截”(劫)数,不善加使用,一味刷卡,终有上不上,下不下的窘境,真正被卡“卡”住,成为“卡奴”一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