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帮助
|
返回首页
随笔南洋网
»
时事沙龙
» 联合早报总编辑吴新迪说 新闻网站收费是大势所趋
成为随笔南洋网会员!
随笔南洋网 on Facebook
新新网-分类广告
华文网站设计制作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联合早报总编辑吴新迪说 新闻网站收费是大势所趋
嘉娜峰
高级会员
UID 53968
精华
1
积分 2119
帖子 971
威望 1136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12-25
状态 离线
#1
发表于 2012-3-7 18: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联合早报总编辑吴新迪说 新闻网站收费是大势所趋
报纸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向互联网延伸,为网民提供新闻信息的经验。
为网民提供多年的免费信息后,享誉全球的新闻网站设立不同类型收费制,已是大势所趋。
《联合早报》总编辑吴新迪说,在免费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一些用户所习惯的情况下,新闻网站要开始收费,确实面临很大的挑战。
但他指出:“有品牌的新闻媒体,提供的不仅仅是俯拾皆是的信息,还包括独家的新闻、深度的分析和多元的产品。”
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专攻媒体经济的教授詹姆斯·哈米尔顿(James Hamilton)也有同感。
他日前受本报询问有关新闻网站建立收费制时说:“任何网站如果可以收费,是因为它所提供的资讯独树一帜。”
哈米尔顿指出,新闻网站应采取的收费制会根据付费读者市场的大小而定。其中,读者的喜好和读者群的地理分布是关键因素。
《联合早报》旗下的联合早报网将在3月9日之后,先开始对新加坡的用户采取收费制。
虽然早报网设立于1995年,不过它设立收费制的措施是顺应近年来,国外报纸新闻网站一一设立收费制的趋势。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早在2005年就在网上设立收费制,但不久后又取消。
数年之后,《纽约时报》又来一次大胆的尝试,于去年3月推出网上收费制。
发行人小阿瑟·苏尔兹伯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 Junior)当时向读者表示:“这是重要的一步,希望大家可以认同它是一个对本报所进行的投资,是一个能够加强我们不论通过哪个媒介,都能向全球读者提供高水准新闻的投资。”
在短短三周内,有10万名新订户加入《纽约时报》付费电子版阅读的行列,人数更在四个月内翻倍,达22万4000名。
哈米尔顿认为,《纽约时报》的新闻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具有高质量、非常全面。”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则在1997年在网站上设立收费制,至今被公认为能够保留网络订户的成功例子之一。
规模较小的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晨报》(Dallas Morning News)则把地域因素考虑在收费制内。它向本地订户收取较高的费用,约每周7美元,而德州以外的订户因为收不到印刷版,只能网上阅读《晨报》内容,收费为每周2.31美元。
同时,有些报纸会在网上收费配套上,在不同读者群之间进行区分,向本地的读者群收取较高的费用。
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广告人报》(Honolulu Star-Adviser)在本岛收取每个月近10美元的费用,其他夏威夷岛屿收费为约5美元,美国大陆和国外用户则约2美元。
国外一些老牌报纸的网站已开始实行收费制,新加坡的用户反馈也显示他们愿意为有品质的网络新闻产品付费。
同属新加坡报业控股的《海峡时报》也已实行了网站收费制。
吴新迪说:“《联合早报》作为历史悠久的华文报,积极投资新媒体领域,借助新兴的科技平台提供综合、多选择的电子配套,包括网站、Web App和PDF App,让读者可以快速而方便地获取信息与观点。收费制将为更好的新闻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
老驴
禁止发言
UID 101986
精华 0
积分 2183
帖子 1070
威望 1113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7-9
状态 离线
#2
发表于 2012-3-8 08: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蘋果日报(香港与台湾版)是免费可看,文章精彩多了。
明报亦是免费,只有一些文章评论要付费,
早报要收钱?我看在南洋网没几个会付钱吧。
希望年终时早报可公佈有多少本地读者付钱看他们的网站。
运开
(简易居主人)
超白金会员
UID 108541
精华
84
积分 18042
帖子 8047
威望 9903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9-7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3
发表于 2012-3-8 08:5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官上任三把火,吴新迪这一把火不知会不会把早报网站烧得一干二净?
桃子
超白金会员
UID 53969
精华
45
积分 10954
帖子 5035
威望 5892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9-12-25
状态 离线
#4
发表于 2012-3-8 10: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这么多免费的英文网站,谁稀罕
沈飞扬
禁止发言
UID 101921
精华
30
积分 4249
帖子 1883
威望 2358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7-8
状态 离线
#5
发表于 2012-3-8 10: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牵一发动全身,不是不舍得那一点钱,而是要收费,就要注册,要登录,要把信用卡资料交给对方... 注册还钱之后,不看变成浪费,付钱之后,自然对其质和量都有期待... ...
真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给你免费,你就不要对我要求多多,要就看,不要就别看 ... 这是网络讯息的特点 ... 正因为这样,网站才不断要求自己做得更好 ...
小民
超白金会员
UID 101735
精华
6
积分 19221
帖子 9512
威望 97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7-7
状态 离线
#6
发表于 2012-3-8 14: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嘉娜峰
于 2012-3-7 18:08 发表
《联合早报》旗下的联合早报网将在3月9日之后,先开始对新加坡的用户采取收费制。...
有传闻说,日本的汽车生产厂商都会把舒适、稳定、性能较好的车型留给国内市场。对比之下,新加坡唯一的半官方华文报<联合早报>只对国内收费,听到后不免有些窝火。
分析其决策原因:
1。商业利益,早报网读者几百万,绝大多数在大陆,但新加坡钱多币大,这里收一块相当于大陆五块,具有事一功五的效应。而大陆那边免费可以维持众多人数,当然广告市场更有赚头。
2。政治影响,早报网的新加坡读者,大部分是那些老华校生,以及新移民,这个群体的社会声音较弱,但关心政治即多有反骨,为早报网本地收费可以约束其成长。
3。大中华化,早报一直为在大中华区的网上读者群引以为傲,君不见现在早报网基本上已经醉心于'第三只眼看中国'了,而看自家的第四只脑后眼则是半开半闭。'亲外必先排内'只有把内外隔开,才能更加大胆地向外扩张,避免外火内烧。
以前曾经对林任君倾心于华文报的文化功能,逃避报纸的新闻舆论,而颇有微词。可早报对内收费无异于把岛国华文文化一并焚书坑儒了。唉,现在真的想念林前总编了。
[
本帖最后由 小民 于 2012-3-8 14:55 编辑
]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7
发表于 2012-3-8 14: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早报网要收费,哪里有人去看?现在凤凰网,BBC中文网都是免费的,他们要是真的这么做了,那就是自己把自己埋了!
老驴
禁止发言
UID 101986
精华 0
积分 2183
帖子 1070
威望 1113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7-9
状态 离线
#8
发表于 2012-3-8 23: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早报网,
年终时记得公佈本地有多少读者付钱收看.
小民
超白金会员
UID 101735
精华
6
积分 19221
帖子 9512
威望 97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7-7
状态 离线
#9
发表于 2012-3-9 13: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回复 #7 狮城辩见 的帖子
早报网每日五百万的浏览读者,15%即75万本国人,而早报日发行量20万,纸报读者大约70万,这样算来,不读纸报唯独上网的早报网读者,本地不过十万,其中愿意缴费的不会超过五万。这区区五万人的年总交费不过六,七十万(月费15新元),如果再出去付费转帐手续费用及人工软件开销,一年下来,搞收费根本就是亏钱。这还没有算进由于收费而导致读者群流失而带来的损失。
当然,以控股,即使早报,对70万的赚进或亏出都不会太看在眼里。那么早报网在新加坡读者收费不是钱的问题,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老驴
禁止发言
UID 101986
精华 0
积分 2183
帖子 1070
威望 1113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7-9
状态 离线
#10
发表于 2012-3-9 14: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政府为了一点点钱,已对人民斤斤计较.
没想连文化界亦如此没"格"。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随笔南洋网
≡ 随笔南洋论坛 ≡
> 时事沙龙
> 文学天地
> 诗辞雅座
> 现代诗歌
> 小说戏剧
> 长篇连载
> 清水茶馆
> 影视聚焦
> 娱乐速递
> 狮城家园
> 财经专栏
> 房产家居
> 爱车一族
> 陪读社区
> 以法论道
> 摄影天地
> 旅游专栏
> 自驾游-自驾乐
> 原创精华
> 南洋古今
> 情感绿洲
> 有缘同行
> 菁菁校园
> 咬文嚼字
> 每日英语
> 留学生活
> 美食坐标
> 美食店家好介绍
> 折扣特价大比拼
> 周末大食会
≡ 南洋文化园地 ≡
> 狮城消息站
> 南洋艺术学院
> 新加坡华乐团
> 国大文化沙龙
> 新智读书会
> 第三代读书会
> 拉丁马士读书会
> 茶渊读书会
> 狮城书画专栏
> 古董艺术品收藏
≡ 南洋企业园地 ≡
> 创新创业论坛
> 中小企业论坛
> 企业动态分享
≡ 广而告之 ≡
> 广告通栏
> 旅游机票
> 找房租房
> 求职招聘
≡ 随笔南洋社区 ≡
> 社区新闻
> 专辑收藏
> 奥运专辑
> 残奥专辑
> 汶川地震诗文特辑
> 老兵专栏
> 校友会专栏
> 上海大学
> 华中理工
> 清华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北京大学
> 复旦大学
> 华中师大
> 南京大学
> 上海交大
> 中山大学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郑州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安交大
> 北邮专栏
> 暨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浙江大学
> 新加坡管理大学
> 北航专栏
> 福建师大
> 同济大学
> 华东师大
> 南洋理工大学
> 北京师大
> 中国科技大学
> 建议箱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1-1-26 01:52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10981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流量统计
客户软件
发帖量记录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