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标题: 新加坡文化是一盘“啰砸”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3: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新加坡文化是一盘“啰砸”

昨天问一位朋友:什么是新加坡文化?他回答说,新加坡文化就像一盘“啰砸”,大家觉得如何?
顶部
光之子 (童緯強)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禮教傳人、名教志士


UID 16679
精华 3
积分 27094
帖子 13414
威望 136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2-29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3: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請問是甚麽讓您產生了新加坡有文化的錯覺?




又逢一年交子時,此歲今宵最漫長
小雪已過大雪去,待小寒來候大寒
夏秋去兮冬至來,明年新春雪海藏
一年復始四季輪、冬至正是待春來
凜寒冰雪正思融、溫煖春風已欲吹
平安過冬盼新春,佳節雙慶樂無窮
祝諸位冬至快樂!祝炎黃子孫永世興盛,願姬漢舊邦長久安泰。

顶部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3: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新加坡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果,怎么说没有?
顶部
楚越
禁止发言




UID 112518
精华 2
积分 24236
帖子 11976
威望 12234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1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08  资料 短消息 
“啰砸”之义,又与沙拉或大溶炉有所不同

1。沙拉型- 各自为政

2。大溶炉型-全都同化掉

3。“啰砸”型- 有国族价值观同化的部分,也有保留各民族的部分。 。
“啰砸”的汁就是溶合的各糖,虾膏,姜花汁,酸果汁,辣椒酱,花生粹,等。
而“啰砸”的各水果,蔬菜,风梨,烘烤的豆干,油条,乌贼条,等材料有能保持它们一些独特的味道。
溶合成一体的美妙酱汁,加上各材料独特的味道,两者配合的天衣无缝,才是天下最美味的组合。吃这东西是会上瘾的。。
这才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 本帖最后由 楚越 于 2012-3-5 19:44 编辑 ]
顶部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楚越 于 2012-3-5 14:08 发表
“啰砸”之义,又与沙拉或大溶炉有所不同

1。沙拉型- 各自为政

2。大溶炉型-全都同化掉

3。“啰砸”型- 有国族价值观同化的部分,也有保留各民族的部分。 。
“啰砸”的汁就是溶合的各糖,虾膏,姜花 ...

看来“啰砸”的味道还不错哦,俺常看到,但还没有好好品味呢!

1、为何沙拉型,是各自为政?

2、日本是一个大熔炉,所以把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化与无形,同意吗?
顶部
楚越
禁止发言




UID 112518
精华 2
积分 24236
帖子 11976
威望 12234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1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16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5 狮城辩见 的帖子

沙拉型是指拼盘型,如旧苏联与南斯拉夫型等,是典型的各群体各自为政,然后树倒猢狲散,就是这样,没有建立好国族文化。

美国,德国,旧时日本,旧时台湾都是属一个大熔炉,用单一文化和语言。。但消灭各原有主体的文化和语言,是不分民族的,都属于单一国族。

说旧时日本因为古时它有大量吸收很多中韩和东南亚的人,但近代比较保守不吸收很多外国人。。

[ 本帖最后由 楚越 于 2012-3-5 19:54 编辑 ]
顶部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楚越 于 2012-3-5 14:16 发表
沙拉型是指拼盘型,如旧苏联河南斯拉夫型,大家各自为政,树倒猢狲散,就是这样,没有建立好国族文化。

美国,德国,旧时日本,旧时台湾都是属一个大熔炉,用单一文化和语言。。但消灭各原有主体的文化和语言 ...

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中国人在日本读书和工作吗?

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人中国人加入日本国籍吗?
顶部
楚越
禁止发言




UID 112518
精华 2
积分 24236
帖子 11976
威望 12234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1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41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7 狮城辩见 的帖子



QUOTE:
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中国人在日本读书和工作吗?
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人中国人加入日本国籍吗

我当然知道,近80-90年代以后在东京达地铁就常听到用汉语说话。。但大多数是日本读书和工作。。
中国人加入日本国籍还是比较少,大多数还是通过婚姻。。韩国人在那里土生土长几代了都不能入籍,文件上还属外人。。入籍是要大多数要改日本姓的。。

[ 本帖最后由 楚越 于 2012-3-5 14:49 编辑 ]
顶部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楚越 于 2012-3-5 14:41 发表


我当然知道,近80-90年代以后在东京达地铁就常听到用汉语说话。。但大多数是日本读书和工作。。
中国人加入日本国籍还是比较少,大多数还是通过婚姻。。

虽然很少加入日本国籍的,但还是有。

日本人对真正的汉文化还是很尊重的。
顶部
楚越
禁止发言




UID 112518
精华 2
积分 24236
帖子 11976
威望 12234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1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44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9 狮城辩见 的帖子



QUOTE:
虽然很少加入日本国籍的,但还是有。
日本人对真正的汉文化还是很尊重的。

入籍是要大多数要改日本姓..

不只是很重要,而是保留比较完整的华夏文化,他们的国学造质都很高,能直接读古文和保留各古华夏的文艺。

[ 本帖最后由 楚越 于 2012-3-5 14:48 编辑 ]
顶部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楚越 于 2012-3-5 14:44 发表
入籍是要大多数要改日本性

是啊,日本人这样做,其实看出他们的狭隘性!
顶部
楚越
禁止发言




UID 112518
精华 2
积分 24236
帖子 11976
威望 12234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1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4:51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11 狮城辩见 的帖子



QUOTE:
是啊,日本人这样做,其实看出他们的狭隘性

也不能这样说,您入籍泰籍,印尼籍,菲律宾籍也是大多数要改成他们的名和姓,您移民到西方国土也同样要拿洋名,

您在新加坡入籍或作工的也有很多拿个洋名。或为您小孩在身份证上加了洋名,虽不入洋教。

[ 本帖最后由 楚越 于 2012-3-5 14:54 编辑 ]
顶部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5: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楚越 于 2012-3-5 14:51 发表

也不能这样说,您入籍泰籍,印尼籍,菲律宾籍也是大多数要改成他们的名和姓,您移民到西方国土也同样要拿洋名,

您在新加坡入籍或作工的也有很多拿个洋名。或为您小孩在身份证上加了洋名,虽不入洋教。

那是你怎么做,俺可不这样做!
顶部
翁德生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23342
精华 4
积分 1005
帖子 478
威望 527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8-5-1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6: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何谓文化?其实有的通俗有的高雅都是文化,人们通常误以为京剧昆曲才算文化,七月歌台难登大雅之堂.其实落后地区非洲也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所以说新加坡当然有自己的文化,问题是新加坡是年轻国家,连语言也是个大杂院,所以文化也在转变成形中,或许需要再两三代才会明朗化,新移民也会为未来新加坡文化产生冲击,谁影响谁比较多目前很难预料.
顶部
楚越
禁止发言




UID 112518
精华 2
积分 24236
帖子 11976
威望 12234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1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6:47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14 翁德生 的帖子

但新加坡是处在东南亚里面,和延用西方的现代文明制度, 这就是它的大环境和地缘政治,这是跑不掉的,东南亚单单是印尼就是那么近,才不到半小时的船程,而印尼有上亿的人口和上万的岛屿。长远来说它都要融入东南亚文化的,再说再几年后都要东盟共同体了。所以新国保留马来语为国语,在军语和警语上也延用马来语。新国的红白旗在海上远看其实根本就和印尼的国旗一样。在东盟共同体体实行下各领域都会上互通的,人们也比较自由通往,那这新国的小红点人口比上这东南亚诸国的大人口,根本都不见了,文化上是没有大影响力,大潮流就是东南亚文化所主导。所以新国早就大力推行峇峇娘惹来与东南亚文化结合。国菜也与峇峇娘惹料理作主导,新航的空服也与马来服/娘惹装的sarong kebaya/纱笼卡巴雅为主导。

再说新国的移民政策都很小心,同时也积极引进印度人,菲律宾人,西方人,中亚人,等来平均各民族和宗教上的比例。

而南方华族的高雅文化,不是华北的京剧或江南的昆曲,而是更古老唐代之南曲/南音,和各南方方言的戏剧,当今都还活在他们的各文化和华夏宗教上,都是用南方方言的。

新加坡虽是年轻国家,但它也延持的四大文明的古老文化和宗教,这些古文化都活跃于整个东南亚,都有很厚实的基础,所以能比较轻易的借用整个地区的文化,不用花太多精力来制造全新文化。就拿新国的料理来说,它不是全新制造的,而是改良再创新于本来就有的东南亚,南亚,东亚,西方,等的料理。

[ 本帖最后由 楚越 于 2012-3-5 17:15 编辑 ]
顶部
运开 (简易居主人)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108541
精华 84
积分 18042
帖子 8047
威望 9903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9-7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7:1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12 楚越 的帖子

楚越把入日本籍改日本名,与新加坡人用洋名挂钩,有很大的误导性。

在日本,入日本籍,要改日本名,是法律的要求,是没有选择的。

在新加坡,你要给你自己取什么名字,完全是自己的选择,法律上并没有明文规定。
顶部
楚越
禁止发言




UID 112518
精华 2
积分 24236
帖子 11976
威望 12234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1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7:46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16 运开 的帖子



QUOTE:
楚越把入日本籍改日本名,与新加坡人用洋名挂钩,有很大的误导性。

不,运开君,您没有看清楚,

我说的是
1。入籍 日籍,泰籍,印尼籍,菲律宾籍 大多数要改成他们的名和姓 是他们国家的法律的要求。
2。在新马的一些移民和工作者有自愿拿个洋名的风气。

这两者的性质不同,一是强制,一是自愿。。

[ 本帖最后由 楚越 于 2012-3-5 17:49 编辑 ]
顶部
运开 (简易居主人)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108541
精华 84
积分 18042
帖子 8047
威望 9903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9-7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5 17:5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17 楚越 的帖子

谢谢,我有读到。

但是,我是说,把他们与其它地区基于法律的改名要求并提,与挂钩,有意无意给人的印象是新加坡社会取洋名为正统,所以移民和工作者有自愿拿个洋名的风气。

[ 本帖最后由 运开 于 2012-3-5 17:57 编辑 ]
顶部
狮城辩见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12306
精华 11
积分 7548
帖子 3559
威望 382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11-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6 09: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楚越 于 2012-3-5 16:47 发表
但新加坡是处在东南亚里面,和延用西方的现代文明制度, 这就是它的大环境和地缘政治,这是跑不掉的,东南亚单单是印尼就是那么近,才不到半小时的船程,而印尼有上亿的人口和上万的岛屿。长远来说它都要融入东 ...

华人还是喜欢吃华人餐!
顶部
楚越
禁止发言




UID 112518
精华 2
积分 24236
帖子 11976
威望 12234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1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3-6 10:24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19 狮城辩见 的帖子



QUOTE:
华人还是喜欢吃华人餐!

新国的本土料理中,就算那是属于南洋式的华族料理(南洋华人餐),不论是海南鸡饭,炒果条,肉骨茶,福建虾面,蚝煎,菜头果,辣椒螃蟹,黑胡椒螃蟹,烧烤魔鬼鱼,等,哪样没有添加南洋味的辣椒和南洋香料呢?而且还是无辣不欢。这都已经演变成南洋的独立分支了。  这与他们祖辈在明清的故乡的品味都已经不同了。 他们祖辈在明清的故乡都不敢品尝榴莲也不喝咖啡,但他们在南洋的子孙后代都已在南洋入乡随俗,和东南亚人一样已都上瘾榴莲和咖啡的品味了。
所以虽然都属于华人餐,但在南洋的华族餐法都已经演变成南洋的独立分支了, 可能还不习惯他们在远东的华族餐了,更爱东南亚的各种料理,因为品味相近了。
同样的,很多刚来到南洋的远东人,一时间都不能适应各种南洋式的华族料理(南洋华人餐),老是要找回他们家乡的料理。这就是他们之间的自然演变的不同了。

就如东盟开会议,都有东南亚大餐,这都包括各种辣味的食物和榴莲,咖啡,等。新国代表就能如鱼得水与东南亚诸国人大吃一顿。但其他在东南亚以外的代表就很难得到这些东南亚食物的品味了。

[ 本帖最后由 楚越 于 2012-3-6 10:43 编辑 ]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12-9 00:52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7097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