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怀鹰散文诗评论日记:散文诗的新风貌(2007.04.13)
--芊华的《喊不出娘》
作者:芊华
看到她来,我莫名的害怕,躲得远远。
我宁死也不肯唤她一声“娘”!仿佛一喊,另一个也叫“娘”的会突然吼成猛兽,把我吞噬掉。
她失望的眼神没一丝怨责,总是默默地望着我,我怯怯地看着她。
我和她站成一条宽阔的大河,听不见声音。
大门吐出她远去的背影,我在门缝里偷偷地瞧,轻轻地、轻轻地叫她一声“娘!”
回应的是空荡荡的小路。
娘她听不见。
十五六岁那年,夫弟用摩哆车载我到百里外的彼岸,看娘。
娘就住在胶林里。
我走进她热烈的眼神,邻人围来祝贺她母女团圆。
林 ...
|
2007-4-13 19:19 - 怀鹰 - 902 查看 - 0 评论
|
每次经过那条巷子,总会看到一位老太婆,坐在巷口的一张歪斜的椅上,两眼呆滞地望着巷口外的大街。那是一条热闹的街。
她从不跟人说话,不管晴天雨天,总在那样的时刻出现在巷口。
有一次,我走近她说:“老太太,你在等人?”
她回头看了我一眼,浊黄的眼珠挂满眼屎,满脸的皱纹有如百年老树的树皮,慢吞吞的说:“我在等人。”
“等谁呀?你每天都在这里等,他出现了吗?”
她摇摇头,说:“他永远也不会出现。”
“那你为什么还要等?”
“他是我儿子。”
我眼前迅速的闪过一连串的画面,也许她含辛茹苦的养大孩子,但孩子却遗弃了她。这是一幕人间悲剧啊,我说:“你儿子在哪儿?”
她抬起枯瘦的手,指了指天空。
我一下子愣住了,说:“你是说,你儿子已经……”
“他死去快3 ...
|
2007-4-13 00:18 - 怀鹰 - 967 查看 - 4 评论
|
你见过一朵盛开的花吗?
你见过一朵凋谢的花吗?
当你看那朵盛开的花,当你看那朵凋谢的花,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一种感激?一种虔诚?一种祝福?一种哀悼?
也许什么都不是,你的脑里只是一片空白。
花为什么盛开?花为什么凋谢?
那是一种我们称之为“神秘”的大自然的杰作。没有大自然的那双手,花不会盛开,花不会凋谢。盛开和凋谢,是一种程序、一种必要、一种结局。
她很自然,一点也不矫揉造作,一点也不扭扭捏捏、婆婆妈妈;她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写实。就因为有这样的“写实”,才有那样的“写意”;没有写实,“意”就无法渗透、深透。
花盛开了,你可看到她开的那一瞬间?你看不到的,你只能凭肉眼去判断,凭感觉去肯定那花开的事实。当你站在花前,闻着花香,也许你会展开想象的翅膀。花香是怎么传出来的?她占据的是一整 ...
|
2007-4-13 00:11 - 怀鹰 - 984 查看 - 4 评论
|
《高粱啊》
在金黄色的丰饶的土地上,
你开着用珍珠串成的花,
在台风落雪结冰的北方,
你点燃着熊熊的火把。
高粱啊!
我和你一样,
在北方那多难的母亲的土地上
扎根、抽芽、拔节长大……
还记得吗?
当我还是个黄毛未退的小娃娃,
就那么喜欢你呀。
用你的秫秸做我跨下的白马,
用你的叶子卷成吹起来呜呜响的喇叭,
用你的细篾扎成车马和眼镜和滴溜圆的大西瓜,
我更喜欢在你绿色的森林里
撒欢、打滚、捉蚂蚱、打乌米,
听你和旅行田野的山风游戏,
哗啦啦地抖着满身的长叶子,
就像落了一场雨……
还记得吗?
当我们用磨亮了的镰刀割下你,
那丰收的八月该多么让人欢喜;
忙完了秋天,打完了场,
我们就套好了老牛车,
顶着星星去赶集;
那是你给带来的好年月,
东家忙着盖房子置田地,
西家张罗着娶媳妇、嫁闺女……
高粱啊!
我在日日夜夜的想念着你,
我在日 ...
|
2007-4-13 00:04 - 怀鹰 - 1099 查看 - 6 评论
|
怀鹰随笔日记:我也当过演员(2007.04.12)
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我会成为一部电视剧《铁蝴蝶》的演员。这在我的生命里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事件,也许是机缘巧合吧。
当时电视台正在拍摄一部反映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历史剧,第一集由艾禺(本网站个人播客作者)撰写。头三分钟的戏是这样的,一支国民党的部队驻守在某地堡内,由来自东北的排长领导。在紧张的巡逻与保卫中,某年轻战士不禁唱起《松花江上》这首抗战歌曲。可是他唱得荒腔走调,正在写家信的排长纠正他说:“这首歌不是这么唱的,都给你唱歪了。”
年轻战士说:“排长,你也懂得唱这首歌啊?”
排长应着说:“当然,我来自东北。”
跟着,排长放下手中的笔,站起来唱,其他的战士也围了上来,大家一起唱,群情激昂。不料,日本鬼子悄悄的掩上来,然后在一阵剧烈的搏斗中,排长 ...
|
2007-4-12 00:51 - 怀鹰 - 1926 查看 - 22 评论
|
月光可以拒绝
由山和树交叠的阴影
山可以拒绝
每一个来叩响他心扉的
造访者
树可以拒绝
蜂蝶的踩青
只有黑夜不会拒绝
一个浪漫诗人在琥珀色的
梦里抒写的爱情
爱情的诗篇啊是夜的眼睛
是吹绿江南岸的柳风
是沉思的孔雀慢慢张开的
羽 是走在爱琴海滩无怨无悔
流浪吉卜赛人的 竖琴
悠悠流淌的忧伤
是燃烧的太阳鸟
[ 本帖最后由 怀鹰 于 2007-4-11 23:28 编辑 ]
|
2007-4-11 19:27 - 怀鹰 - 1110 查看 - 6 评论
|
习惯一个人静静的
在黑夜里唱歌
总有一些我无法理解的
感情的流动
在淡淡的月色下
在芦花招展的江边
知道会有一只金黄的
夜莺 愿意倾听
并且用薄薄的翅翼
轻轻拍打我
曾经受创的 伤口
若有此生 此生的运命
便是承担
整个黑夜的重量 整个
生命里最沉的瑰丽
如果 如果真有此生
用我最最真实的
心
去和整个虚幻的夜空对峙
直至被吞噬在浩浩的寒流之中
我不能祈求啊
正如黑夜不能祈求我的
奉献
我只能这样默默的
守着小小的孤傲小小的
灯台小小的清瘦的
影
当夜风缓缓吹过树梢
当夜露轻轻掉落在无人的小径
我已启航
[ 本帖最后由 怀鹰 于 2007-4-11 23:27 编辑 ]
|
2007-4-11 18:20 - 怀鹰 - 1010 查看 - 4 评论
|
谁把早春的花朵
如此随意地
别在我的窗口
我在长夜里跋涉
一路都有花香悠悠然
穿过梦的天空
谁把残冬的雪
如此漫不经心地
撒落在我的心里
溶化成绿汪汪的翅膀
谁把爱的果实
如此洋洋洒洒地
栽在我羞怯的眼波里
在我浪迹的征途上
潺潺地流进岁月的发梢
从此海角天涯
从此灯火阑珊
总有甜馨酿造一则山水
|
2007-4-11 00:37 - 怀鹰 - 1020 查看 - 4 评论
|
听腻了邓丽君那甜腻腻软酥酥的歌声,很偶然听到李谷一的歌声,从此就迷上,那还是很久以前的事。凡是她的卡带都买,那时还没有光碟。我蛰居在某乡村,每晚都听,不受干扰,也不会去干扰别人。我住的大方远离其他住家,堪称独立式木屋。
尤其喜欢听她唱《知音》,常常泪流满眶。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诉如泣,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简直唱进我的内心深处。之所以远避尘嚣,到这几乎与外界隔绝的乡村,也是因为受了“朋友”所害,不过倒也是福气。这宽广的天地专为我而设,我心无旁骛,可以很“专业”的读书写作。
放李谷一的歌,音量随心所欲。它化成清洌的小溪,潺潺地淌过心房,把我的心洗得如苍山一样空灵,白云似的素净。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是啊,知己、知音,犹似银河里飘渺 ...
|
2007-4-10 18:13 - 怀鹰 - 936 查看 - 4 评论
|
你穿着那袭彩衣
穿透六百年的悠悠岁月
向我走来
脸上镶着永不凋谢的
微笑
我们拥抱
紧紧拥抱
不相信真实是那么的近
然后我们手挽手
从广场那条街走过
是你的芳香引来蝴蝶吗
还是你化身为蝴蝶
那些衣装毕挺的男士啊
都捧着鲜花奔到你身旁
所有的马车都瘫痪在广场中心
喝着酒的人都咂破了酒杯
让金黄的酒液顺着弯弯的路
流到你脚下
我们走向海滨
船舰都响起震天的礼炮
一个城市疯狂了
一个城市的男人疯狂了
一个城市的女人都红着眼睛
远远的望着你的背影
连城市的天空都开放了
礼花像燃烧的火……
啊我们多么幸福
相逢在这六百年后的博物馆
这小小的展览厅
你微笑着和我走向大街
注: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博物馆,看到一袭六百年前的女孩子的彩衣,色彩斑斓,艳丽如新,造型漂亮大方,想象这女孩子当年走在街上……
|
2007-4-10 11:36 - 怀鹰 - 1205 查看 - 0 评论
|
怀鹰短篇小说日记之五:彩带(2007.04.10)
倪丽娥的预感并没有错,郑志彬的确是出事了。那天,爸妈正式向他摊牌;他们不晓得从哪里获知儿子跟一个瞎女在一起,十分的震怒。尤其是爸爸,他不能容忍儿子的行为。他对儿子下命令:“离开那个瞎眼的!我绝对不会接受她!”
儿子苦苦的哀求:“爸,你让我跟她在一起,她虽然瞎眼,但心地是善良的……”
瞎眼就是瞎眼!心地善良有什么用!
爸--
别再说了,离开她,这就是我的决定!
--不不
爸爸大力地拍打着桌子!
你要她,就不要爸爸!
你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他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他想不通,为什么爸爸要反对他跟瞎女来往,难道因为他是个生意人?他有身份有地位,就可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儿子的身上 ...
|
2007-4-10 02:12 - 怀鹰 - 1155 查看 - 0 评论
|
怀鹰短篇小说日记之四:彩带(2007.04.10)
她再也画不下去了;每次拿起画笔来,心里总有团团闷气,脑子里空荡荡的。
“小倪,这几天为什么不画画?”
“我……烦。”
“哦?为什么?”
她叹了一口气。
“谈恋爱是这样的啦,大家在一起,总是缘份。哦,他来了,我不打搅你们了。”关小姐嘻嘻一笑,识趣地走开。
倪丽娥感觉脸颊火烫火烫的,恨不得找个地方躲起来,但听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最后停在她的身旁。
“小倪,在画什么?空白?唔,空白也是一种艺术美。”
“艺术美?”
“它可以象征很多东西,比如一片白茫茫的雪原。”
“我没见过雪,我也不知道空白就是象征雪原。”她嘟了嘟嘴。
“现在不谈雪,走,我带你出去。”
“去……哪 ...
|
2007-4-10 02:01 - 怀鹰 - 1219 查看 - 0 评论
|
怀鹰短篇小说日记之三:彩带(2007.04.10)
“哦……原来是你……”她听出他的口音,脸上微微发烧,绷紧了的心弦慢慢的松开了。之后,她不再开口,在画布上轻轻的挥洒着。郑志彬呆呆的看着她。一个这么清秀的女孩子,偏偏失去最可宝贵的眼珠,老天爷真是造化弄人呀!他心里轻轻的叹息起来。
“郑先生--”
他如梦初醒,“啊”了一声,说:“我会不会妨碍你作画?”
“不…不会,我想,我已经完成了这幅画。”
“这幅画应该题为什么?”
她沉默了一下,说:“童年。”
童年?他有点迷惑。在他的想象中,每个人的童年,不外乎是那些玩具和游戏所谱上的乐曲。但画布上所呈现的却是一幅宁静的农趣图,难道这就是她的童年?他对她的兴趣越来越浓郁了。
“我这幅画……画得不太好吧?”
...
|
2007-4-10 01:24 - 怀鹰 - 1230 查看 - 0 评论
|
永远的蓝天和青草地 作者:林锦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抬头看
天空
那种温馨的蓝
是童年才有的颜色
而苍穹的云
也以娇嗔的白
依偎在蓝幕里 轻轻地
(那时没有风 真的)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低头看
草地
那种清纯的绿
是童年才有的颜色
而茅草的花
也以温柔的白
坐在绿毯上 闲适地
(真的 那时没有风 )
很久没有抬头 低头
只是朝着前方
举步
踉
踉
跄
跄
跄
扑倒 同时诀别
是迟早的事
(风 没有方向感
一味肆虐地吹着)
林锦的《永远的蓝天和青草地》,是一首怀念童年时光的诗。林锦的童年是怎样的呢?在诗人的脑屏幕里,最先记忆起来的是天空,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多久呢?该是与诗人一起成长的年代。那年代虽然没有什么玩具,没有现代化的那些刺激性的玩意,但久藏在诗人心里的,是一种非常开阔的 ...
|
2007-4-9 20:11 - 怀鹰 - 873 查看 - 4 评论
|
怀鹰短篇小说日记之二:彩带(2007.04.09)
只是,这样的一双眼睛,她要到何处去寻觅呢?朦胧中,她好像感觉它就镶嵌在画布上,如珍珠一样闪着光,虽然她没见过珍珠,但抚摩过它,光滑圆润而沁凉。她的手在涂满油彩和线条的画布上探索,就像真的触摸到一颗颗珍珠,那么真切,那么圆润,心也在微微的颤动。原来这个虚拟的空间有这么多的眼睛,圆圆满满的装饰了她那黑洞洞的梦,梦也镶上了万道金光。
她的苦闷,孤独和寂寞,似乎得到了某种渲泄,嘴角微微泛起一朵笑靥。
关小姐说:“昨晚做了什么快乐的梦?”
梦有快不快乐的吗?我不知道……
她在作画,整个身心都沉浸在那无边无际的幻景里。
那是一个不太闷热的下午,有一群来自光明世界的使者,带着他们的慰问,同情和好奇来参观这些盲人的活动。
...
|
2007-4-9 18:04 - 怀鹰 - 1356 查看 - 0 评论
|
倪丽娥是个盲女。
盲,意味着她失去了很多生活的乐趣;大自然这个美妙的词汇,包括它所拥有的一切景观,只是她脑海里偶然激起的一簇浪花。说浪花也不很贴切,她根本不知道浪和花是什么样子的,只能凭想象用心灵的那双慧眼去捕捉。有人告诉她:浪是雪白雪白的,一匹一匹象草原上的奔马,但她又犯愁了,她无法想象奔马的样子。后来,盲人协会的关小姐带她去唐城,让她跨上马背,在广场上绕圈子。那一刹间,她感觉自己好似腾云驾雾,身体轻飘飘;她伸出双手,想捉住那虚无飘渺的梦,却从马背上摔下来,幸亏只是擦伤手臂。她忍住疼痛,伸手抚摸马儿的头、颈、背、飞扬的鬃毛,两手不由颤抖起来,忍不住高声欢呼。
关小姐又带她去植物园“赏花”。那是一个带点湿气的早晨,太阳刚刚露脸,草叶上的露珠闪着晶亮的光。她赤着脚,在草地上漫步。脚板冰冰凉凉,有说不出的舒畅。她抚摸着胡姬的花瓣,感觉一丝丝的香气,正从花瓣透过指尖渗 ...
|
2007-4-9 10:51 - 怀鹰 - 1542 查看 - 4 评论
|
情节 作者:Dex
(一)
把门关上了,
按下了锁,
钥匙沿直线飞翔,
击中还没发芽的树梢。
(二)
三月有了喜色,
池水越过了警戒。
你的庭院
也被淹没了。
(三)
最先按捺不住的叶羽,
一路飞旋而上。
你早有预感,
再轻盈的,
还是必须回归泥土。
(四)
成双的脚印
不代表能逃离孤独。
最终,
你也没找到遗失的钥匙。
钥匙在这首组诗里是一个很重要的具有象征意味的道具。
作者开宗明义就跟我们说:把门关上了,按下了锁,钥匙沿直线飞翔,击中还没发芽的树梢。门是关上了,门里门外是两个世界,门内按下了锁,隔绝了门外的世界。那把启开感情的钥匙却飞向门外,击中还没发芽的树梢。这些描写无异告诉读者,经过一场剧烈的“战斗”之后,双方的感情也因这一把钥匙而决裂了。之后该如何收场呢?
这是一组带有情节的诗,在 ...
|
2007-4-9 10:11 - 怀鹰 - 991 查看 - 3 评论
|
两颗星,一盏茶 作者:中南半岛
秋天的一个黄昏
翻乱的报纸和
一样零乱的眼神
太阳就下山了
一去不复返的决定
心里的委屈
和月亮一起慢慢升起
和月色一起慢慢浓重
在已经崎岖的心里
像一条婉转不知所云的路
你的决定太匆忙
是局促的直觉不能延展
是冰凉的寒露等待天明
在解释不尽的理由
的背后,已经落地生根
已经义无反顾
传说,距离只是两颗星
算来,最多只是一盏茶
诗的表达层次可以是隐晦或明朗的,有些内容在某种意义上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表达,有时得用一些曲笔,不一定要让读者读得通透。实际上,太通透的作品反而失去诗意。当然,这会造成某些难以掌握的阅读上的困难。
就如中南半岛的这首《两颗星,一盏茶》,题目是很浪漫的,但表现的内容却不浪漫。此诗只有两个段落。
第一段写的是某种心路过程,时间是在“秋天的一个黄昏 ...
|
2007-4-9 00:55 - 怀鹰 - 793 查看 - 0 评论
|
还是让我们从古琴所引的第二节诗里的“典”来加以说明,这个“典”是借用李白写的《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我(李白)钟爱孟浩然,他那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都让天下人景仰。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功名爵禄,晚年在青松白云间过着隐居,与世无争的生活。在月光下独自饮酒,常常沉醉于中自得其乐。他这般迷恋乡野的景色,不愿意追逐功名侍奉国君,你的品格就像高山一样,我辈之徒怎么能够仰望得到?我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表达我景仰你像花一样清香芬芳的德行。
李白的这首诗高度地颂扬了孟浩然的品性,是诗人与诗人之间星星相惜的“唱酬”。李白并没有加入“议论”的行列,他看到的是诗人清高的另一面。
古琴看到的孟浩然,依然保持着“数落花”的形象:“你喃喃自语/还是谪仙(李白) ...
|
2007-4-8 23:09 - 怀鹰 - 1012 查看 - 1 评论
|
对现在的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孟浩然是个很陌生的名字。他是唐代的大诗人之一,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但如果你读过他写的那首“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眠),就知道他的诗写得多么富有情调多么有韵味。
古琴写了一篇跟孟浩然有关的诗,诗题《戏孟浩然三首》。“戏”字含有开玩笑的意思。我们看看古琴怎样跟孟浩然开玩笑。诗三首,三个情节、三个片断、三个“戏弄”的过程。在还没有分析这三首诗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孟浩然这个大诗人,以及古琴诗中的三个“典”,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孟浩然(689年或691年-741年)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出身自襄州襄阳,字浩然,本名浩,世称孟襄阳。
孟浩然在年轻时曾游历四方,与许多侠义之士结交,朋友可谓遍天下。张九龄、杜甫、李白、王昌龄、王维、韩朝宗、张子容等,与孟浩然都是忘年之交。 ...
|
2007-4-8 23:04 - 怀鹰 - 1078 查看 - 0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