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 2023-9-24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搜索文集




在线用户: 2

0 位会员, 2 位游客

2013-4-8   怀念美食009 - 食为天

看到网友Eri将她的〝个人空间〞改为〝食为天〞,觉得改得好,完全附合她的身份。

怎么讲呢?

因为她是〝美食坐标〞的重要〝坐标〞之一。

随便做个简单的统计,在最近的84个帖子中,Eri就占了33个,将近4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每十个帖子中,就有四个是她写的。

她不仅〝写〞美食,也〝做〞美食。

你看,她的一道道美食,是不是〝食觉〞与〝视觉〞的美妙结合?是不是让你情不自禁,食指大动?

口说无凭,请看以下的照片:

1.        茭白榨菜肉丝

2.        田鸡皮蛋粥

3.        秘制醉鸡

4.        培根海米冬瓜汤

5.        竹笙丝瓜排骨汤

古书上有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用简单的数学符号表示,即:食〉民〉王者。

福建人也有句话说:〝吃饭皇帝大〞,意思是说:吃饭为人世间最重要的活动,天大的事也得等吃饱了再说。

所以,吃饭最大。

所以,食为天!

[ 本帖最后由 苏杭 于 2022-5-31 15:08 编辑 ]

2013-4-8 11:57 - 苏杭 - 2929 查看 - 13 评论

2013-3-5   怀念美食010 - 童年的红豆冰

时常在食阁或小贩中心,看到上了年纪的安哥与安娣,捧着一碗红豆冰,找个角落坐下,一口一口地吃个不亦乐乎,我就想笑。

不是笑他们,而是笑我自己,不也常这样。

因为,他们和我一样,我们的童年,都忘不了红豆冰。

那年代,孩子的零用钱不多,一碗一毛钱的红豆冰是最便宜的享受。

念小学的时候,学校餐厅里有一摊卖红豆冰的摊位,是我们小朋友的最爱。

以前没有电动刨冰器,摊主大叔是用自制的手工刨冰器刨冰的。

这个刨冰器,好像一个迷你型的刨木长櫈,中间有一把刨冰刀。

刨冰时,用一个有很多小铁钉的小木板,按住一块长形的冰块,然后在〝櫈〞面上来回刨。

细细的刨冰就由刨冰刀的空隙间,源源不断地落入先前放在〝櫈〞下面的一个小碗上。

每天下课休息〔Recess〕时间,小朋友们总是在这个摊位前排起长龙。

共有两种选择。

其一是冰球,每个五分钱,只有冰,没有料,及在刨冰上淋上一些红色、绿色或棕色的糖浆汁。 ...

2013-3-5 17:00 - 苏杭 - 15492 查看 - 42 评论

2013-1-17   怀念美食008 - 沙爹情缘

那天晚上,夜总会里灯火微暗,气氛很罗曼地克,舞池里一对对男女正在翩翩起舞。

我不喜欢跳舞,坐在我身边的女孩,一身紫色的连衣裙,上衣左右两侧,有两条水波似的皱褶,一看就很顺眼 - 她就是我刚由同学介绍认识的女朋友,我现在的太太。

她告诉我她也不喜欢跳舞,正好,同学和他们的女伴去跳舞,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交流。

我和她相谈甚欢,一晚的欢聚,很快到了打烊时间,两人交换了电话号码,希望以后可以互相联络。

当然主动的是男方,我於是鼔起勇气,隔天就打电话约她看戏,没想到她竟一口答应,让我兴奋不已。

时间突然变得很慢,好容易才等到星期六的到来。

我整装赴约,谁知她已先在戏院外等我,使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向她道个歉,她却说不碍事,我对她的印象有了进一步的好感。

看完戏,我们便到伊丽莎白道的沙爹俱乐部吃沙爹宵夜。

我才发现我们其实有很多共同点:在众姐妹中她排行第五,我在众兄弟中也是排行第五;她是 ...

2013-1-17 15:05 - 苏杭 - 6100 查看 - 30 评论

2013-1-15   怀念美食007 - 忘不了那档马来沙爹

忘不了那档马来沙爹。

那是半个多世纪以前,我年纪还小的时候,在我们居住的这一带,中午过后,经常有一个中年马来人,挑来一档马来沙爹,就地开档做生意。

他是用一根扁担,搭在肩膀上,挑起两端各一个木箱子。

一端的木箱子上,放着一个长型的铁网架,下有炭火,用来烤沙爹。

当然少不了黄梨花生酱,通常放在一个大的铁锅里,由於刚煮好就挑过来做买卖,所以还有余温。

另一端的木箱子上,摆着沙爹串,有羊肉的,也有牛肉的,还有沙爹的配料:黄瓜切片和洋葱切片,以及用棕榈叶包裹的饭团〔KETUPAT〕。

箱子两旁各吊着两张小的矮木凳,开档时拿下来,摆在档前给顾客坐。

生意好时,四張矮木凳不够坐,有的顾客只好在一旁等候,而马来档主为了加速烤沙爹,手拼命搖一把葵花扇,让火力大些,以便更快烤好沙爹,因此常忙得满头大汗。

不像现在由顾客先点要多少支羊肉或牛肉的沙爹,而是一大盘地烤好一定数目的沙爹〔通常每种十支〕 ...

2013-1-15 13:30 - 苏杭 - 6545 查看 - 32 评论

2012-12-2   怀念美食006 - 〝珍露〞情结

喜欢吃〝珍露〞〔CHENDOL〕,完全是一种怀旧的情结。

念中学时,常和同学一放学,就匆忙赶搭〝绿色〞巴士,到小印度一带的丽士戏院,看一点半的电影。

看完电影,总会到戏院旁的一条小巷吃印度〝罗惹〞,而不可免地,一定会走到靠近马路的那一摊卖〝珍露〞的摊位,叫一杯每杯一角的〝珍露〞。

摊主中年人,中等身裁,穿着整洁,不像小贩,倒像个〝财副〞。

他用的是大口玻璃杯子,所以里面的〝珍露〞一目了然。

如果没记错的话,最底层是红豆,红豆上面是绿色的粉条,粉条上面是乳白色的椰汁,椰汁上面加些刨冰,刨冰上面淋些棕糖。

单看这些五彩缤纷的颜色,就够吊足你的胃口!

用长的铁匙,大力地往杯子里面搅,让刨冰融化,就可以大口大口地喝。

想吃红豆和粉条,就用铁匙往杯底层搅上来,口一吸,刨冰、椰汁、棕糖、红豆、粉条全吸入口中。

一时,口中香香甜甜地,心中冰冰涼涼地,在大热天里,这一口口的香、甜、冰、涼, ...

2012-12-2 10:16 - 苏杭 - 5147 查看 - 5 评论

2012-11-24   怀念美食005 - 米暹史话

米暹〔MEE SIAM〕是一种米粉食物,具有独特的甜和酸的调味。有些人认为它的名称与暹罗〔SIAM,泰国的旧名〕有关,受泰国烹调的影响,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源自马来人或土生华人。

米暹酸酸甜甜的调味汤汁让人联想到泰国的风味。将这种由罗望子、糖、干虾、峇拉煎〔虾酱〕和豆酱调制的汤汁,淋在米粉上,加上煮熟的鸡蛋切片、炒豆干、豆芽和韭菜作为配料,再加上一点参峇辣椒酱,即是一道可口的酸甜味米暹。

米暹是马来语“泰国面” 的意思,其中所使用的术语SIAM〔暹罗〕,是二战前对泰国的称谓。本地报纸最早提及这道菜名是在70年代,大约同一时期,食谱书籍中也有相同的描述,例如李光耀的母亲李进坤夫人的食谱。

然而,对於它到底是本地版的一种泰国美食,还是从泰国烹调得到灵感而由马来人创新的一道本地美食,颇具争议。有一种类似米暹的泰国椰浆米粉〔KANOM JEEN NUMPRICK〕,以及一种曼谷米粉〔SEN MEE KRUNTHEP〕被提及是这道米暹灵感的来源 ...

2012-11-24 12:32 - 苏杭 - 10416 查看 - 18 评论

2012-11-14   怀念美食004 - 怀念美食

我小时候住的地方,楼下就是一个菜市场。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小贩们就陆陆续续到来摆摊做生意。

附近华人村庄和马来甘榜的家庭主妇,几乎倾巢而出。

於是,小贩的叫卖声,加上顾客的讨价还价声,整个菜市场,一下子,就活了起来。

市场里,有卖猪肉的,也有卖鱼和卖蔬菜的,但,我们小孩,最在意的是,售卖食物的摊位。

至今,令人念念不忘的,有一摊印度人卖的〝米暹〞〔MEE SIAM〕。

摊主身裁瘦削,每天推着他的手推车,停在一个固定的地点,稍微做些准备,就开始做生意。

他特别调制,由阿叁、椰酱和大量虾米,熬成的浓汤,辣中带甜,是我的最爱。

我常由家中拿个大碗去买〝米暹〞,摊主从不吝啬,给我满满一碗汤。

每次吃完〝米暹〞,就用双手捧着大碗,然后一口一口的,把剩余的一大碗汤,全部喝进肚里,那种爽快的感觉,只有自己知道。

记得有一回, 为了躲避〝地牛〞,摊主在慌乱中,将手推车推过桥时,一不留神,手 ...

2012-11-14 12:26 - 苏杭 - 4899 查看 - 20 评论

2012-11-3   怀念美食003 - 砂煲饭飘香

除了肉骨茶,我和太太也喜爱吃砂煲饭。

而且吃砂煲饭与吃肉骨茶的历史一样长。

最早光顾的一档砂煲饭在牛车水一带,介於两间旧店屋之间的空地,档名叫什么忘了,总之入夜档口挤满人,一个座位难求。

红山一间咖啡店,有一档「新鸿运瓦煲鸡饭」,忠诚的顾客很多,打包、现卖,档主及其助手,常忙得不亦乐乎。 之后,搬去金文泰继续营业。

自从搬家后,由於路途远不方便,已很久没去光顾了,听说生意还是很红火。

在旧跑马路有一家「东江砂煲饭」。

我们以前也常去光顾,不过,它虽以砂煲饭称店名,其实以煮炒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猪脚醋,不容错过。

现在这间店已搬去劳明拉街,也就是在广惠肇留医院对面的一间角头店屋。

有一段时期,我和太太每年都会去深圳和珠海。

珠海的拱北口岸市场里有一家「煲煲靓数码煲仔饭」,它的田鸡煲仔饭,用一句广东话说,真的〝冇得顶〞。

每次去,都得吃它一、二回。

它的田鸡肉白细嫩 ...

2012-11-3 12:39 - 苏杭 - 7846 查看 - 14 评论

2012-10-26   怀念美食001 - 大嫂的面粉粿

大嫂刚嫁入我们家时,我们全家人还住在一起。

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共有十个兄弟姐妹。

每天,司厨的大师父,当然是我母亲,两个得力助手,一个是我大妹,另一个就是我大嫂。

她们三人,厨艺各有千秋,不过,每天的菜色还是母亲说了算。

母亲的花样,层出不穷。

所以,我们的口福不浅。

其中,大嫂的面粉粿,至今难忘。

这道家常菜,每次可以煮一大镬,足够我们全家人享用。

作法简单,先倒水入镬,半满,煮至沸。

然后,将之前准备好之面粉团,抓一把夹在掌心,稍微用力挤,挤出许多一小片一小片扁平状的面粉粿。

由於拿捏的程度不同,因此每片面粉粿形状各异,厚薄有差。

这就考大嫂的厨艺工夫了 。

每一片火候要煮得刚好,薄的不太烂,厚的要熟透。

只见大嫂在镬上,加盐、加酱清、加猪肉切片、加虾米、加青葱。。。。。。

一时热气腾腾,香味四溢。

一整镬的面粉粿,特别费劲,忙得大嫂额头皆是汗。 ...

2012-10-26 15:40 - 苏杭 - 10540 查看 - 31 评论

2012-10-22   怀念美食002 - 情牵肉骨茶

我和太太喜欢吃肉骨茶,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几乎每个星期没有吃肉骨茶不快。

儿子从小就和我们一起吃肉骨茶,可以说他是吃肉骨茶长大的。

他在国外留学时,自己常煮肉骨茶吃,〝以解乡愁〞。

我和太太〝拍拖〞时,常去「皇家山」〝晒月亮〞。

〝花前月下〞之后,便〝下山〞到马路对面的一条小巷。

幹什么?去吃肉骨茶也。

每到晚上,这里就设立起一个大排档,这就是〝正宗〞的「皇家山」肉骨茶了。

摊主潮州人,名字中应该有个〝城〞字;摊名叫做「城记肉骨茶」。

里峇峇里这一带发展快速,不几年光景,「城记」只好让路,先是搬到红山小贩中心,后迁到一个工业区继续营业。

曾去那个工业区吃过一次,但气氛已不同,以后也就没再去了。

不过,我还是没完全与这一家肉骨茶断了联系。

他的弟弟在沙球劳街的一间咖啡店开了一摊「亚平肉骨茶」。

附近办公室的员工很多,每晚生意好到不得了,人多时有时得等上一小时。

我 ...

2012-10-22 14:54 - 苏杭 - 11718 查看 - 37 评论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9-24 19:22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28284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