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 2023-12-5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搜索文集




在线用户: 6

0 位会员, 6 位游客

2022-4-26   为「怀念美食」讲几句话

我从小喜欢吃,名副其实的小馋嘴,大了也改不了好吃的习惯,而且对於吃过的好东西,总是念念不忘,所以,当我退休后重拾写作的热忱,我写了一些怀念美食的文章。这些文章都在一个叫做《随笔南洋》的网站上发表,但都以散文的形式,在该网站的「文学天地」版发表。

然后有一天,同一个网站的「美食坐标」版主,邀请我将这些文章转到她的版位发表。由於盛情难却,我接受了她的好意。她对我写的文章特别宽容,经常不吝给予「加精」(加为精华篇)。我的大部分这类文章都是在这段时期写的。真要感谢这位版主。

最近,我将这些文章编辑成一本电子书。我选其中的一篇文章「怀念美食」,作为这本电子书的书名,因为我想来想去,觉得这个题目最贴切,而且得来全不费工夫。

由即日起,我会将这些文章重新编辑,加上编号,并根据它们在「美食坐标」发表的日期,依次提上,欢迎各位旧雨新知/同好一起来品尝这一道道的“美味佳肴”。

2022-4-26 13:50 - 苏杭 - 29658 查看 - 1 评论

2021-12-14   「给面子」

后港村的一间咖啡店里,有一个摊位,名字好特別,叫做「给面子」

我和太太各叫了一碗原味肉脞面,一大碗面,除了肉脞外,还有豬肝和猪肉,一粒特制肉圆,以及许多磨菇,配料之多,真的给足面子,每碗才$3.80,但更重要的是:它的面氽烫得刚好,调味适中,好吃!

[ 本帖最后由 苏杭 于 2022-1-8 13:12 编辑 ]

2021-12-14 21:27 - 苏杭 - 29958 查看 - 1 评论

2021-10-21   青龙菜

这是太太的大嫂炒的一盘银鱼青龙菜。

我们是第一次吃青龙菜。

据知青龙菜只在金马崙山上才有栽种。

它的颜色浅绿,外观似韭菜,口味也接近韭菜,不過气味淡一点,口感更爽嫩。

2021-10-21 19:04 - 苏杭 - 30446 查看 - 3 评论

2021-6-25   肉松小贝@厦门中山街

2019年到厦门旅游。

在我们下榻的旅馆附近,就是繁忙的中山街,有一间糕点店「鲍师傅」,卖的原味肉松小贝,有点像迷你型的「面包物语」肉松面包。

走过被它吸引,买了一盒八个回旅馆叹茶、宵夜。

每个肉松小贝松松软软的,里面的夾心甜而不腻,口感极佳,很快的一盒八个都让我们(我和內人)吃进肚子里了。

2021-6-25 10:02 - 苏杭 - 30197 查看 - 3 评论

2021-6-14   端午节吃粽子

这是儿子的一个朋友送的,是他的朋友的母亲做的,我们三人每人每年只分得一粒,所以是限量版的,我得说值得等待,因为这是家庭制作的,所以是不计成本的,计有干贝、香菇、咸蛋黄、栗子、三层肉,满满的都是馅料,咸淡适中,味道佳,说真的,有点吃不夠喉呢。

祝各位网友,端午节快乐!

2021-6-14 20:44 - 苏杭 - 30026 查看 - 0 评论

2021-5-16   Lost & Found – Armenian Street炒粿条@303 Anchorvale Link Food Court

最近有人提起盛港有一摊炒粿条,人气很旺,由於就在我们家附近,便乘这个周未去探个究竟。

一看之下,熟口熟面,原来是以前常和太太去光顾的那一摊炒粿条,在Armenian Street的一间咖啡店內。

沒想到多年之后又在这里碰面了。

我们排了约半小时的队,才轮到我们。由於Food Court人多,我们改为打包回家。

回到家,打开打包纸,一阵猪油香扑鼻而至,还等什么呢?

这是古早的炒法,将粿条与猪油拌炒在一起,配以血蚶、鱼饼、腊肠、豆芽和韭菜,非常入味,顺滑而又爽口。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猪油渣,特別香脆,如果换喜欢古早味的蔡澜来品尝,也会叫好。美中不足的是,每包只有三两颗,不夠喉。

[ 本帖最后由 苏杭 于 2021-5-16 10:28 编辑 ]

2021-5-16 10:26 - 苏杭 - 30047 查看 - 3 评论

2021-5-3   传统砂锅饭@Kovan Food Centre

由两个年轻人经营,一次不经意的邂逅,惊艳,便常作回头客。

2021-5-3 12:13 - 苏杭 - 30296 查看 - 2 评论

2021-3-29   「豆豉秀」

何谓「豆豉秀」?「秀」者「Show」也,表演的意思,即「豆豉表演」,这是食阁连锁档「蒸好吃」搞的噱头啦,用以宣传它推出的「全豆豉」套餐,包括一笼豆豉蒸排骨、一盘佐菜 - 豆豉焖苦瓜(可选择其他佐菜,例如豆皮、菜尾等),和一碗糙米饭(或白饭)。每份套餐促销价$6.00。

我和太太连续两天去光顾「蒸好吃」(@后港购物坊Kopitiam)的「豆豉秀」套餐。什么原因让我们两天去吃同一套餐?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只为了那一盘佐菜 - 豆豉焖苦瓜!以豆豉调味焖出来的苦瓜,酥酥软软的,不苦,带点豆豉香味,借档口名谐音,真好吃!特别要提的是,排骨和苦瓜熬出来的豆豉汁,配白饭吃,同样,没得顶!

为什么我们对豆豉焖苦瓜情有独钟?因为它是我们熟悉的一道家常小菜。有时太太的大嫂也会做这一道苦瓜小菜,同样以豆豉调味,属於潮式传统的做法(据知广东人也有这一道小菜,做法大同小异),它是一盘开胃小菜,让你胃口大开。

顺便谈一下这一档「蒸 ...

2021-3-29 13:33 - 苏杭 - 29960 查看 - 0 评论

2021-3-13   绵绵冰忆旧

我年轻时候,常和太太在周末去坡底的禧街(HILL STREET)小贩中心吃午餐,因为,那里有一档从牛顿圈(NEWTON CIRCLE)一间排屋的咖啡店搬过来的炒粿条,是我们的最爱。

毎次,吃完炒粿条之后,便到它的隔壁档叫一碗绵绵冰和太太分享。据知,绵绵冰是台湾始创的,那时,它是一种新奇的饮品,有点像泡泡茶刚介绍到新加坡。

不过,不像现在,有多种口味,例如芒果、百香果、水蜜桃、奇异果、草莓等,而且配料(TOPPING)也有很多选择,例如芝麻、花生、亚答仔和仙草等,后来更有奶茶、巧克力、抹茶等口味系列,不一而足。

我以前吃的绵绵冰就简单得多了(或许刚开始吧),只有「白」冰,而配料也仅有红豆,但我们还是吃得津津有味,因为与本地的ICE KACANG比较,绵绵冰比刨冰更细、更薄、更软,口感极佳(当然新奇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这档绵绵冰是由—对来自台湾的中年夫妻经营的,两人穿着整齐,谈吐斯文,在众小贩之中,显得突出。她们有一个 ...

2021-3-13 21:34 - 苏杭 - 29913 查看 - 0 评论

2021-3-7   潮式鱼汤不是这样的

自从被一家餐饮业巨户相中、收入其旗下食阁新的一道招牌菜单,这档邻里的潮式鱼汤,立刻「飞上枝头变凤凰」,身价大涨,一时传为佳话。

这档潮式鱼汤就在我们邻里的一间旧式咖啡店里,档主在这里经营了大半个世纪,他的潮式鱼汤以每个步骤皆不马虎、慢工出细货称著,口碑极佳。

以前常和太太去光顾,后来较少去了,只因它的档前常排长龙。每吃一碗它的潮式鱼汤,总得等上至少半个钟头,碰上大热天,店里的闷热环境是一种煎熬。

现在,它在食閣新开了一档,太太便乘每星期三与她的三位姐姐聚餐之便(这次我刚好有事沒陪太太一道去)前往光顾。一來当然是想念它的潮式鱼汤(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沒吃了);二來是想在冷气环境下的食阁好好地品尝一下这久违了的滋味。

晚上太太回家后问她感受如何?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本以她一定会给予我一个心满意足的答复,谁知她却脸色一沉说有些失望。细问之下,原来是这什么一回事,让我如是道来。
...

2021-3-7 09:47 - 苏杭 - 30066 查看 - 0 评论

2021-2-4   潮州鱼饭

八频道星期二特写「夜行人」第一集讲述鱼饭的故事,根据节目旁述马炎庆高级政务次长的介绍,鱼饭其实就是平时我们讲的熟鱼,之所以称为鱼饭,是因为在潮汕原乡,渔民捕捞到各种鱼类和海鲜,当即在船上或岸边,用海水烹煮,即食充饥,由於量大能当饭吃饱。

我小时候住在一间角头店屋的楼上,楼下是父亲经营的湿巴刹,在众多摊位中就有一摊是卖熟鱼的,摊主是一个潮州大婶,人稍胖,有点严肃,但和顾客倒也有说有笑,因为他们都是住在附近的熟客。

她的摊位不算大,只有平常一张餐桌大小,各种熟鱼整齐地排列在一个个的竹筐里,一筐筐的摆满整个桌面,包括甘望鱼(潮州方言“望”字念成“BONG”)、色拉鱼,等等,有时在特别季节,例如在华人新年期间,还有白肚鱼。此外,也有小墨鱼和银鱼。我比较熟悉、也常吃的一种熟鱼是甘望鱼。

鱼饭的做法是先将鲜鱼打鳞劏肚去腮,洗净后用盐水浸泡,装于小竹筐中再放入大锅里用高浓度盐水煮熟,晾凉后即成鱼饭 ...

2021-2-4 09:38 - 苏杭 - 30555 查看 - 0 评论

2021-1-25   马来卤面(Mee Rebus)

摊位名:Aunty Sham Ayam Penyet

地点:惹兰白锡熟食中心(Jalan Berseh Food Centre)

很久沒吃到这么正宗的马来卤面(Mee Rebus)了。

所谓Mee Rebus在马来话里是有煮面的意思。其做法顾名思义,面条下水煮熟后,再淋上汤汁搅拌食用。

它的汤汁是利用蕃薯泥、咖喱粉、豆瓣酱、虾米、花生所熬煮出来的,浓稠,带点甜,一种我们既熟习而又久违了的古早口味。

配上一粒水煮蛋、少许炸豆干、葱、芫荽、炸葱头和豆芽,与面和汤汁一道吃,唔,Yummy!

掌厨的是一位马来妇人,但在前面招徕生意的却是一个华人大叔,不知他俩是什么关系?

[ 本帖最后由 苏杭 于 2021-3-7 09:48 编辑 ]

2021-1-25 13:06 - 苏杭 - 30554 查看 - 1 评论

2021-1-17   吴宝春面包店店名的由来

拉丁文是欧洲各国语言很多字彙的字源。

面包的拉丁文「Panis」,衍生出意大利文「pane」、法文「pain」、西班牙文「pan」、葡萄牙「pão」,发音都相近。

那么,面包的欧洲语如何漂洋过海化为台语呢?

原來,在欧洲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在十六世纪中最早抵达日本,引进了西方的面包,日文音译为「パン」(pan)。

在日本统治台湾时期,日本人把称为「pan」的面包传到台湾,但这个食物名字虽然融入了台语,並未写成中文字。

二0一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盃面包大賽,吳宝春以「荔枝玫瑰」面包参賽,荣获冠軍。二0一0年十一月,吳宝春在高雄开设第一家「吳宝春麥方店」,这是台语的面包(念作「胖」),首次被正式写成新造的中文字「麥方」。

以「麥方」为名,其实是希望藉由国际级的技术,使用在地食材制作面包,让世界品尝到台湾的美食。

附图:「吳宝春麥方店」新加坡分店

2021-1-17 20:54 - 苏杭 - 30233 查看 - 1 评论

2020-12-13   太太做的日式小菜 - 蜂蜜莲藕凉拌

先将莲藕切片,放在一个锅內,让滚水煮二分钟,取出,加盐、生抽、白醋、白糖、蜂蜜、黑芝麻,一起拌和,收入一个密封袋中,置於冰箱內,冷藏保存一天,翌日即可食用。

每片蜂蜜莲藕凉拌,脆脆的、甜甜的、冰冰的、凉凉的,加上黑芝麻的提味,口感极佳,欲罢不能,满满的一碗,被我们一家三口,你一口,我一口,一下子,吃光光。

[ 本帖最后由 苏杭 于 2020-12-15 09:09 编辑 ]

2020-12-13 21:34 - 苏杭 - 30283 查看 - 1 评论

2020-10-8   文志记猪杂汤

惹兰勿刹有两档猪杂汤,一曰正文志记猪杂汤@Foch Road,另一曰正正文志记猪杂汤@Sam Leong Road,两档皆自称正宗猪杂汤大王,都有各自的顾客群。

我们比较倾向前者,它的汤底以猪骨熬成,不带味精,即使喝完整碗汤,也不觉口喝。它的猪杂除了瘦肉、三层肉、猪肚、猪肉丸、猪肝等之外,还加了许多豆腐和咸菜。

说起文志记猪杂汤,最早在武吉巴督起家,我和太太常去光顾。它位於一座不甚起眼的组屋内,有点偏僻,但阻挡不了老饕们的蜂拥而至。

就不知现在惹兰勿刹这两档猪杂汤,哪一档才是原来的文志记猪杂汤?

2020-10-8 22:07 - 苏杭 - 32143 查看 - 14 评论

2020-9-22   泰式越南白饭鱼

上星期天在滨海湾花园吃晚餐,有一道小菜 - 泰式越南白饭鱼,令我们惊艳。

所谓白饭鱼就是银鱼的一种,听说是越南的特产。

经过泰式处理,又脆又可口,一下子被我们扫个精光。

虽然晚餐是任点任吃,但这一道小菜,每桌只限点一次。

2020-9-22 11:09 - 苏杭 - 30448 查看 - 9 评论

2020-9-20   介绍黄金坊熟食中心的美食

〔1〕「酉川砂煲饭」

第一次光顾黄金坊熟食中心的「酉川砂煲饭」,果然名不虚传,等了近一小时,值得。

知道它接受电话预订,下回先打电话过来,以免无谓的等待。

[ 本帖最后由 苏杭 于 2020-9-20 16:50 编辑 ]

2020-9-20 16:49 - 苏杭 - 30704 查看 - 6 评论

2020-8-27   草莓果冻芝士饼

这是我们最近爱吃的早餐 - 「The Jelly Hearts 」的草莓果冻芝士饼〔Strawberry Jelly Cheesecake〕。

顾名思义,共有四种原料:草莓+果冻+芝士〔全脂奶酪〕+脆饼。

中间的草莓呈心型,夹在果冻里,这或许是这间糕点店名称的来源吧。

[ 本帖最后由 苏杭 于 2020-8-27 11:28 编辑 ]

2020-8-27 11:20 - 苏杭 - 30779 查看 - 8 评论

2020-8-26   吴宝春面包店

又去吴宝春面包店买吴宝春获得国际比赛大奖的面包 - 〝酒酿桂圆面包〞。

这是太太和收银员的对话:

收银员:〝要不要切?〞

太太:〝不用。〞

收银员:〝老手!〞

收银员:〝需要这张卡吗,教你如何保存面包的方法?〞

太太:〝不必。〞

收银员:〝常客!〞

多会讲话的收银员!太太高高兴兴拿着两大袋的面包,走出吴宝春面包店。·

附图:纸袋上的面包是吴宝春另一得奖面包 - 〝荔枝玫瑰面包〞

[ 本帖最后由 苏杭 于 2020-8-26 20:30 编辑 ]

2020-8-26 16:06 - 苏杭 - 30523 查看 - 10 评论

2020-7-31   「Roti John」史话

在新加坡还没有汉堡包之前,就有了「Roti John」,它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很普遍和广受欢迎的一种小贩美食。

「Roti John」有时被称为新加坡版本的汉堡,使用一条松软的法式长棍面包,将它纵向切成两半,夹在其中的馅料是煎蛋卷,里面有碎肉〔牛、鸡肉或羊肉〕和洋葱切片,有时还加了叁峇辣椒酱。

法式长棍面包的上面放的是煎蛋卷,当蛋卷煎至略呈褐色时,将两半拼叠在一起。 填满煎蛋卷的面包上,撒上浓稠的蛋黄酱、番茄、辣椒甚至芥末酱。有很多不同的变化,例如加入奶酪和洋葱等。

如今的「Roti John」已是一顿丰盛的餐食。它是由鸡蛋、肉类、蔬菜和各种调味料 - 咸、甜、辣混合而制成的。面包柔软、蓬松、嫩滑,吃时有时酱汁和油脂会顺着指缝间滴落下来,套一句KFC的广告词:〝好吃到吮手指〔It’s Finger Licking Good〕!〞

然而,第一个「Roti John」就简单得多了。它的起源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1950年代,英国 ...

2020-7-31 16:31 - 苏杭 - 30929 查看 - 4 评论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12-5 17:32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640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