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
不久以前,在莫斯科曾举行一次不寻常的音乐会:数十年之后,第一次呈献阿历山大•史葛列宾(ALEXANDER SCRIABIN)著名的交响曲 「火之诗」,因为它是有彩色「伴奏」的。到底,现在已经可能将他作品中「彩色的部分」付诸实现了,这,应该归功於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努力发明的一种新的电子乐器,彩色电子风琴。因此,长久以来,备受争论的彩色音乐,到此似乎告一段落。彩色音乐已被承认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大约在二千三百年前,阿里士多德在他的论文「关於灵魂」中写道:「各种颜色可以形成令人喜悦的组合,而颜色与颜色之间,也可以形成和谐的比例,就好像音乐中的弦一样。」这可能是彩色音乐史上最早的言论了。
许多哲学家、自然学家和作曲家,一直都在尝试达致一种彩色音乐的理论,並不断改良乐器俾作正式的演出。在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阿历山大•史葛列宾,苏联杰出的作曲家,结合理论与实际,毅然地采取了决定性的步骤,在他的交响曲谱中加进彩色的部份,称为「彩色键」。它的效果是根据作曲者对每一个键的感觉而以某一种颜色表达出来的。
「音乐和我们周遭的每件东西一样,必须敷以颜色並浸浴於彩色的波涛中」,史葛列宾说。他的许多作品都可以说是这种概念的「草稿」。交响曲「火之诗」是 他最后完成的作品。一九一五年二月间,他第一次试用彩色键。钢琴部分由他自己弹奏。在演奏会中,多种颜色的灯光构出各样的彩色图式,但,灯光的强度还是保持一样,没有变化,因为,在那个时候,灯的仪器,並不齐全,以致只能粗略的体现史葛列宾对彩色音乐的理想。
然而,这个理想还是持续下去,並赢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当然,也有反对者,他们坚持音乐不需要「加料」,因为,音乐本身已经能很完善地表达它的思想和感情,任何外加的「因素」反倒会坏它的效果。这种说法或许有他们自己的一套理由:音乐可牢牢地握住我们的思想和感情,使我们陶醉於其中而忘却了周遭的一切事物。许多人甚至闭上双眼欣赏音乐。
到底效果会否遭受破坏,如果我们不将聆听音乐和观看彩色和线条的改变,这两种注意力加以分开?这就是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受邀和音乐家、灯光照明工程师、电子和电脑专家,共同研究以创造彩色音乐的原因。经过了十年持续不断的研究和实验的结果,他们已越来越接近了既定的理想。「火之诗」就是伴同强烈而复杂的彩色灯光照明系统呈献的。
莫斯科的演奏会堂拥有一架不寻常的设备,彩色音乐风琴。它能产生各种彩色的光谱,並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变幻无穷,也就是说,交响曲的彩色键在迴转幻画的银幕上和天花板上作多样化的映现。这种新的乐器是由一名经过特别训练的彩色音乐师弹奏的,对於它,人们普遍地谈论着。有些专家相信,灯光和色彩必须要由一种高度效率的仪器加以控制,因为它能够根据人的听觉和视觉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音乐的声音。这种仪器能够发出讯号,以便控制光线的强度和光度,以及颜色和谐和互相辉映的效果,因此,彩色的旋律和音乐的声音,将可以配合得「天衣无缝」。
但是,许多艺术工作者却反对将彩色的部分,全部依赖自动化仪器的操作,他们认为如果以一个人来控制彩色风琴的琴键,並根据他们的即兴感受以诠释音乐,这样,便可以达到一个更好的感情表现和个人艺术鉴賞力的抒发。近年来的实验都是朝向这个概念而努力的。
「火之诗」是由苏联电视与广播电台的交响乐队和大合唱团联合演出的。波立斯•甸前柯弹奏彩色风琴,华士里•德斯基,国际钢赛冠军,演奏钢琴。
在开始的几段音乐介绍,一片迷濛的蓝紫和紫色灯光映现在巨型的迴转幻画银幕上和天花板上。光和色的强度和光度逐戏剧性的增加,在深浓的颜色中爆散较为明亮的闪光阴影,最后形成一把光彩耀目的火焰。伴随着一种狂风暴雨的交响音乐,光和色横扫了整个演奏会堂。燃起的火焰代表从原始的纷乱状态,经历並征服了风暴和障碍,过渡到有条不紊的境界,以象征人类理知的胜利。
在史葛列宾有生之年,他的交响曲「火之诗」只获得少数人的欣赏。数十年过去了,我们现代的人已经能够了解和喜爱他的音乐,並为他貫注於音乐中的那种与时代精神一致的卓越人道思想深受感染。
发表于「清水茶馆」 2021-6-29 21:38
附图:阿历山大•史葛列宾(1872年1月6日 - 1915年4月27日)及「火之诗」插图(摘自互联网)
图片附件:
Alexander Scriabin.jpg (51.01 K)
图片附件:
火之诗.jpg (34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