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谦逊不再是美德
记得念小学时,老师一再教诲说谦逊是一种美德,并且还在毕业纪念册上写着:
满招损,谦受益
与XX同学共勉之
到了中学时代,我更坚信谦逊是我们华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因为孔夫子似乎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时,中国古代文人学者对竹子怀有特殊的感悟情怀,其所谓“居而无竹则俗”一语,多少可说明了这一点。古人尚竹的原因在于:竹不但有节,象征节操、气节,而且皮硬身空,象征为人处世要虚怀若谷,不可狂妄自大。
然而,如今时代不同了。谦逊不再是一种美德,而是受华文教育者的致命弱点。这是一位年轻朋友的高见。他认为,谦逊会使人觉得你孤陋寡闻,信心不足,缺乏领导才能,以致无法和别人竞争。真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语道醒梦中人,令我茅塞顿开!
谦逊既然不再是美德,我就要大力提倡“谦招损,骄受益”说,并尽量往自己脸上贴金;还要把孔夫子的话悄悄地改为:“敏而好学,则耻于上问”,“强不知以为知,是知也”。每当别人称赞我时,再也不说“哪里,哪里”,或者“不敢当,不敢当”,我大可洋洋得意地说声“谢谢”!以表示受之无愧。
为了引起世人的注意,我无论在国内或出国旅行、经商,都不曾忘记提高声量,宣扬我们的“第一”——即使不是世界第一,也是亚洲第一。甚至连动物园里的阿明,植物园里的“胡姬花”,飞禽公园中的瀑布,我都可以大作其文章,把它们列入“世界之最”:最聪明的猿猴,最独特的花卉,最雄伟的人工瀑布。(如果你查遍大陆和台湾出版的辞海、词渊和百科全书,都找不到“胡姬花”,就可证明它的确是我们的特产?)。要是在国外有人提到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什么“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我也不气馁,因为小桂林不就是桂林的缩影?而麦里芝畜水池比西湖翠绿、清澄得多!
谦逊既然不再是美德,我不妨大言不惭地告诉你:有朝一日,我将以专家身份到各国去,用英语发表专题演讲,大谈第三世界国家致富之道,并吁请他们到我国来“取经”。然后,我或许又顺道飞往华盛顿,向美国参众两院议员论述孔孟的修齐治平学说,教导美国人如何利用儒家思想使自己走出经济困境。在总结陈词时,我要说的话是:In short, you may learn from us!(其实,这样的口吻并不过份,不久之前,布什总统在我国的午餐演讲会上,也曾说过:We wish to learn from you。当时我也在场)万一美国听众嗤之以鼻,或者居然喝倒采,我并不在乎,反正次日清早我就要乘搭专机到北京去了。到了北京,我还要以“世界级学者”的名堂,到北大、清华作专题讲演,指导中国人如何治理国家呢!
听了我在各地演讲的口气,难免会引起某些外国舆论界的非议讥笑,甚至套上“夜郎自大”的帽子。对此我并不担心。你想:年轻一代国人的华文程度每况愈下,他们不读或少读华文报章,即便读了又有多少人了解“夜郎自大”的真正蕴涵?
(一九九二年发表于《热带文艺》)
[ 本帖最后由 符懋濂 于 2012-9-8 05:54 编辑 ] |
谦虚是美德, 没错。 但还有一句话 叫 当仁不让。 这意思就是 不要谦虚过头了,更不能假谦虚。
比如 两个人 面对一台有故障的电脑, 第一个人 调试了20分钟 还没搞定, 另一个人见此情况开始嘀咕了:你且停手, 让我来试试吧。 结果不到10分钟, 问题解决了。
|
回复 #1 符懋濂 的帖子
请符老师草拟一份求职简历,示范如何谦虚?
|
回复 #1 符懋濂 的帖子
有些人谦虚成癖,让他一夜之间转变180度,无异于时空转换—— 难。
|
有人拿着“你不谦虚”的帽子,强要别人接受他的建议 
|
曾在某件事情上,我跟很多朋友谈过说过,可以说一百个人(虽然我没有一百个朋友),就有一百种建议,最后,还是得靠自己的想法判断去做出选择 
[ 本帖最后由 沈飞扬 于 2012-9-8 23:08 编辑 ]
|
回复 #4 珊瑚草 的帖子
接受我辅导的新老师,曾经问我:我们不仅要努力工作,还要设法让别人看到我们的努力;不能只埋头苦干,而要学会“敲锣打鼓,能言善道”。真的是这样吗?
我无言以对,顿时茫然。
[ 本帖最后由 符懋濂 于 2012-9-9 16:22 编辑 ]
|
“谦逊”和“融入”都还是一种美好的人生态度。只不过,针对极少数的家伙(非三非四),我坚持不“谦逊”,也不“融入”!
[ 本帖最后由 刘斌 于 2012-9-9 14:24 编辑 ]
|
原帖由 刘斌 于 2012-9-9 14:22 发表
“谦逊”和“融入”都还是一种美好的人生态度。只不过,针对极少数的家伙(非三非四),我坚持不“谦逊”,也不“融入”! 好样的! 
|
当仁不让和谦逊、谦虚是绝对没有冲突的。只有在当仁不让之后,不争功、不倨傲、以平常心待之,这才是谦逊、谦虚。
|
原帖由 珊瑚草 于 2012-9-8 10:27 发表
请符老师草拟一份求职简历,示范如何谦虚? 我是符老师。对教育,我胸有成竹;对学生,我无私付出!
|
回复 #14 刘斌 的帖子
恐怕还要列出成绩才行。比如:
我的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成绩如下。。。
这是因为他们个个天资不凡,勤奋好学,所以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你请他们好过请我? )
|
回复 #15 珊瑚草 的帖子
江“青”确实胜于“蓝”苹啊!
|
一个谦逊又是当老师的人,会对着自己不理解中华文化的学生冷嘲热讽,说他们是数典忘祖的二毛子,然后还沾沾自喜的发帖炫耀自己的所为吗?
|
原帖由 谈笑风生 于 2012-9-9 23:27 发表
一个谦逊又是当老师的人,会对着自己不理解中华文化的学生冷嘲热讽,说他们是数典忘祖的二毛子,然后还沾沾自喜的发帖炫耀自己的所为吗? 我不明白:若对方不理解中华文化(其实是中文程度不足以理解中华文化),"冷嘲热讽"或"说他们是数典忘祖的二毛子",岂不形同对牛弹琴?有屁用乎?
我(何况符老师)才不干如此蠢事.
|
原帖由 谈笑风生 于 2012-9-9 23:27 发表
一个谦逊又是当老师的人,会对着自己不理解中华文化的学生冷嘲热讽,说他们是数典忘祖的二毛子,然后还沾沾自喜的发帖炫耀自己的所为吗? 请回去看清楚别人帖子的内容,说话的语境,才做回应、批评,好不好?不要断章取义,好不好?拜托啦!
只有这样,才算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
原帖由 谈笑风生 于 2012-9-9 23:27 发表
一个谦逊又是当老师的人,会对着自己不理解中华文化的学生冷嘲热讽,说他们是数典忘祖的二毛子,然后还沾沾自喜的发帖炫耀自己的所为吗? 当然也有极少数老师是属不诚实者,嘴边一套行动又另一套。 
|
我能体会一位华族老师对华族学生学习华文华语的不在乎的态度的痛心和失望。
但引用“二毛子”是不是十分恰当?
老师既然针对学生抛出了“数典忘祖”和“二毛子”这两个词,就有责任让学生完全明白它的含义和意思,循循善诱。但不要忘了,不能有背弃新加坡之嫌。不然有朝一日,当学生明白了它的含义,会怎样为自己定位?是迷茫?是坚定?是愤恨?是彷徨?谁会去引导他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