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所谓旧公民,故名思义,是指土生土长的新加坡公民,或者还包括新加坡独立之前,就从外国来到新加坡而加入新加坡公民的老移民。而新移民则是指新来的移民,在新移民里面,有来自中国的(两岸三地),也有来自印度的(包括兰卡等南亚次大陆),也有来自其他亚细安国家的(主要以马来西亚为主),还有来自日本、韩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
对于新加坡社会的现在和未来来说,如何保持团结一致,而不至于使得社会产生不和谐现象,这对每一个新加坡人来说,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事儿。然而,来自不同地区的新公民,其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因此观点和行为方式也未必一致,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社会和谐的问题由此出现了。(过去是种族和宗教问题,现在是新旧移民的新问题)
现在问题是:
1·新旧移民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新旧移民会存在问题?
2·如何才能使得旧公民与新移民的距离拉近?
请参考如下早报社论。
弥合新旧公民之间的断层线
社论 2012年7月23日
上个星期六(7月21日)是新加坡一年一度的种族和谐日。每年,学校、基层组织等团体都会配合种族和谐的来临举行各种活动,让各族学生及民众一起庆祝这个旨在促进各族同胞融洽共处的日子。与此同时,政府领导人往往也会借着这个时机发表讲话,提醒民众为了避免1964年7月21日导致华族和马来族多人伤亡的种族流血冲突事件重演,在我国这个多元种族社会里,维护种族关系的和谐是至关紧要的,因为这是新加坡赖以长治久安的基础之一。
李显龙总理前天在德义区族群与宗教互信圈的种族和谐日庆祝会上致词时,除了强调各族之间要珍惜得来不易的和谐关系并努力加以维持以外,还呼吁国人应该关注新旧公民之间的“断层线”问题。在进一步阐述这个概念时,李总理指出,新旧公民也许是同文同种,但彼此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和人生经验及态度都不尽相同,这些差异难免会造成一些误会和摩擦,处理得不好就会使社会出现新的“断层线”。
断层线是一个地质学术语,指的是地壳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界线,也是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李总理借用它来比喻新旧公民之间的关系,相信是要说明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好,我国社会迟早会因此而发生问题,就像地震迟早会沿着断层线发生一样。所不同的是,人类在自然界的断层线面前无能为力,社会学意义上的“断层线”却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去弥合的,关键在于新旧公民双方愿不愿意为此付出努力而已。
既然李总理提到新旧公民之间“也许是同文同种”的关系,或许可以把所谓的“断层线”视为同一种族内部的和谐问题。准此,那么我们的种族和谐日的意义就更加饱满了,因为除了强调种族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外,它也重视种族内部的和谐关系。从西海岸民众联络所为了庆祝种族和谐日,举办了由本地人和新移民一起煮家乡菜的活动,不难看出一些基层组织已经开始朝着促进种族内部和谐的方向努力。
对新加坡人来说,种族内部的“断层线”问题并非始于今日,华族就曾经因为语文源流的不同,分成泾渭分明的“华校生”和“英校生”两大块。经过多年的交流与磨合,这道当年几乎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至今已经弥合得差不多了。与之相比,“同文同种”的新旧公民之间的差距显然没有那么大,要拉近距离也比较容易。
拉近距离并不意味着要新公民完全接受新加坡的一切。只要他们肯效忠国家,愿意接受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和双语政策等核心价值,其他差异如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等,我们理应本着欣赏和尊重的精神去接纳他们。打个比方说,同样是面食,但是北印度人习惯吃烤饼(Nan),南印度人习惯吃煎饼(Roti Prata),由于我国早期印度移民以南印度的淡米尔人为主,国人也就习惯了煎饼,可是烤饼近年来却随着北印度新移民的增加而流行了起来。我们应该把这样的差异视为对新加坡多元文化的补充与丰富,而不应视之为干扰与挑战。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的,就是只能要求已经归化入籍的新公民成为和我们一样的新加坡人,而不应该要求在法律意义上仍然是外国人的永久居民及各种准证持有人也和我们一样。只要他们遵守新加坡的法律,其一切行动都是自由的,例如在体育竞赛场上为他们的国家的体育健儿加油,而不是为新加坡运动员打气。即使他们是在新加坡居住与生活,但只要他们不入籍就仍然是外国人,而我们应该像尊重外国人一样尊重他们。
总而言之,新旧公民要融洽共处,双方都需要付出心血和努力。旧公民愿意接纳,新公民不愿融入,不行;新公民愿意融入,旧公民不愿接纳,也不行。只有一方伸开接纳的双手,另一方同时伸开融入的双手,新旧公民才能完成互相拥抱的动作。
[ 本帖最后由 狮城辩见 于 2012-7-23 13:41 编辑 ] |
这里要多一点说明,PR不属于新移民,因为他们只是在这里工作,但未加入新加坡国籍。
|
我认为新新加坡人,其实在生活融入上没有大问题。而价值观,人生经验及态度在旧新加坡人彼此之间和新新加坡彼此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
那么,是不是旧新加坡人不把新新加坡人当新加坡人了?同时新新加坡人没有把自己当新加坡人了?而不能成为一体,造成断层?
探讨这个话题,没有存在对错之分。
以谭丽事件为例,如果主角是洋人的话,新新加坡人所持的观点是不是不会改变?引申了:
1。新新加坡人在意识上感觉自己是中国人,只是国际代号是新加坡?
2。新新加坡人觉得自己是新加坡人,只是理念上是以情为先,当然就自然有了情意结?
这种情况是不是只发生在新加坡国内,到了国外,新新加坡人和旧新加坡人就会不分你我变成是一体的?
|
原帖由 mpt 于 2012-7-24 13:31 发表
我认为新新加坡人,其实在生活融入上没有大问题。而价值观,人生经验及态度在旧新加坡人彼此之间和新新加坡彼此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 差异是难免的,因为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所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将会形成五彩缤纷的新加坡。和而不同,没什么不好!
|
原帖由 mpt 于 2012-7-24 13:31 发表
那么,是不是旧新加坡人不把新新加坡人当新加坡人了?
同时新新加坡人没有把自己当新加坡人了?而不能成为一体,造成断层? 1·应该不会,只要法律上已经承认一个人加入新加坡,旧新加坡人没有理由不承认。
2·这第二个问题也不会,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既然选择新加坡为自己的国家,那就没有理由不承认自己不是新加坡人,但旧公民必须清楚的是,新公民不是出生在新加坡,对原来的祖国还必须有感情,这跟亲母和后母的感情关系一样,不可以要求新公民要跟旧公民感情是一样,这在历史上的新加坡人可以看出来。
3·造成断层的不是人,而是政策如何调整的问题,如果政府一直同仁,那么造成断层的可能性将不会存在,就像美国,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新移民与旧公民一样和谐生活,而形成新的文化。
|
原帖由 mpt 于 2012-7-24 13:31 发表
探讨这个话题,没有存在对错之分。
以谭丽事件为例,如果主角是洋人的话,新新加坡人所持的观点是不是不会改变?引申了:
1。新新加坡人在意识上感觉自己是中国人,只是国际代号是新加坡? 新公民不是全部来自中国两岸三地,大陆来的新公民只是一部分,
从国籍来说,一旦加入新加坡,在法律上必然是新加坡人,但情感上也将逐渐归属新加坡(感情是慢慢培养的)。
|
原帖由 狮城辩见 于 2012-7-24 13:49 发表
差异是难免的,因为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所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将会形成五彩缤纷的新加坡。和而不同,没什么不好! 对,这很好,这本不是问题所在,但您不是要探讨:
原帖由 狮城辩见 于 2012-7-23 发表
现在问题是:
1·新旧移民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新旧移民会存在问题?
2·如何才能使得旧公民与新移民的距离拉近?
|
原帖由 mpt 于 2012-7-24 13:31 发表
新新加坡人觉得自己是新加坡人,只是理念上是以情为先,当然就自然有了情意结? 旧公民必须要理解新公民对出生地和出生国存在感情,如果将对出生国的感情理解成“断层”,那将是最大的误会,感情不是一天两天培养出来的,感情也不是强求来的,只要一个人愿意加入新加坡,不可能没有感情。所以旧公民务必要对新公民同情的理解。
“这种情况是不是只发生在新加坡国内,到了国外,新新加坡人和旧新加坡人就会不分你我变成是一体的”
不分你我,那是很难的事儿,比如一个马来族的新加坡旧公民,跟一个从英国来的新加坡新公民到美国去,比如工作关系等,他们之间会部分你我吗?文化价值观都不一样,如果是一个中国潮州和福建来的新公民和祖籍是福建或潮州来的旧公民,如果因为工作关系,在海外,彼此都是新加坡人,那么彼此一定会更加不同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狮城辩见 于 2012-7-24 14:09 编辑 ]
|
回复 #4 #5 #6 #8 狮城辩见 的帖子
所以,现在都不是问题了?
|
原帖由 mpt 于 2012-7-24 14:13 发表
所以,现在都不是问题了? 现在问题是:
1·旧移民是否能有点耐心,宽容接纳新移民,而在态度上友善对待新移民,如果新移民感觉到被人当成另外一群人,而不把新移民当成“自己人”,那么,要想他们在情感上融入是很难的。
2·如果新移民没有融入的意愿,而在态度上也不容纳他人,不把这里当家,那么他也将很难自我认同现在的身份,他终究会离开这里,因为人毕竟都要入乡随俗,没有一个人可以跟自然环境对抗可以活得快乐的。
|
回复 #10 狮城辩见 的帖子
您给的是答案,不是问题。而且是您认定的答案。既然您有了答案,还探讨什么。
是不是要探讨旧新加坡人如何迁就,包容新新加坡人。
[ 本帖最后由 mpt 于 2012-7-24 15:45 编辑 ]
|
原帖由 mpt 于 2012-7-24 15:43 发表
您给的是答案,不是问题。而且是您认定的答案。既然您有了答案,还探讨什么。
是不是要探讨旧新加坡人如何迁就,包容新新加坡人。 不是问题是你的结论,探讨什么就随你便了!
谈消除彼此之“断层”,谈新移民的“融入”,这是单方面的吗?
如果是单方面的问题,那还谈他干什么?
|
回复 #12 狮城辩见 的帖子
好。您已经说了新新加坡人的难处,还有旧新加坡人要改进的地方。
那么,可不可以说说,旧新加坡人的难处,和新新加坡人应该改进的地方。
|
原帖由 mpt 于 2012-7-24 15:43 发表
是不是要探讨旧新加坡人如何迁就,包容新新加坡人。 如何形成一个具有包容的社会,是大家的理想,
政府引进新移民,也应该是希望国家变得更有活力和包容性,
大部分人是具有包容的,但是也不能否认少数害群之马不能包容新移民,比如前些日子有人在骂人等。
|
原帖由 mpt 于 2012-7-24 16:01 发表
好。您已经说了新新加坡人的难处,还有旧新加坡人要改进的地方。
那么,可不可以说说,旧新加坡人的难处,和新新加坡人应该改进的地方。 我并没有说过你如上的话,你这话是哪里来的,你的意思是,你自己“难处”吗?
[ 本帖最后由 狮城辩见 于 2012-7-24 16:09 编辑 ]
|
原帖由 狮城辩见 于 2012-7-24 13:57 发表
1·应该不会,只要法律上已经承认一个人加入新加坡,旧新加坡人没有理由不承认。
2·这第二个问题也不会,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既然选择新加坡为自己的国家,那就没有理由不承认自己不是新加坡人,但旧公 ... 1。我说的是感情认同上,不是文件上。
2。我以前已经说过了,接纳第一代新移民就包括了他们对祖国的感情。
3。政府不是都一直是一视同仁的吗。
4。要生活在美国才有深体会,这是另外话题。
|
原帖由 mpt 于 2012-7-24 16:12 发表
1。我说的是感情认同上,不是文件上。
2。我以前已经说过了,接纳第一代新移民就包括了他们对祖国的感情。
3。政府不是都一直是一视同仁的吗。
4。要生活在美国才有深体会,这是另外话题。 所以,只要政策上创造平等,一视同仁,就不必当心“断层”的问题。
你说感情上认同,不能要求所有新加坡人,大部分就不错了,
比如巩俐,你能要求她在感情上认同新加坡吗?
|
原帖由 狮城辩见 于 2012-7-24 16:07 发表
我并没有说过你如上的话,你这话是哪里来的,你的意思是,你自己“难处”吗? 这是不是新新加坡人的难处:
1·。。。。如果新移民感觉到被人当成另外一群人,而不把新移民当成“自己人”,那么,要想他们在情感上融入是很难的。
2·。。。。那么他也将很难自我认同现在的身份,他终究会离开这里,因为人毕竟都要入乡随俗,没有一个人可以跟自然环境对抗可以活得快乐的。
|
回复 #1 狮城辩见 的帖子
应该设立一天公共假期,名为:新旧公民和谐日,以促进融合。
|
原帖由 狮城辩见 于 2012-7-24 16:17 发表
所以,只要政策上创造平等,一视同仁,就不必当心“断层”的问题。
你说感情上认同,不能要求所有新加坡人,大部分就不错了,
比如巩俐,你能要求她在感情上认同新加坡吗? 是不是这个“断层”还没有成立?
|
原帖由 mpt 于 2012-7-24 16:20 发表
这是不是新新加坡人的难处:
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是,融入是双方的,新移民想融入,假如旧公民没有友善---(我是说如果)
[ 本帖最后由 狮城辩见 于 2012-7-24 16:2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