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有些人认为中国将在十年后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然而,有些学者又认为:中国根本无法在总体实力超过美国。真的吗?究竟在什么时候,中国可以在总体实力上超越美国,成为世界老大?
能超越美国,需要哪些条件?无法超越是因为什么原因?
新加坡《联合早报》9日刊出评论《中国正超越美国吗?》。评论说,中国的面积及其高速经济增 长,几乎肯定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增强其与美国的实力对比。这肯定会让中国在权力资源上更加接近美国。在本世纪上半叶,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中国对美国构成强大 的竞争,但在总体实力上却无法超越美国。
二十一世纪正见证着亚洲逐步回到其历史上曾经在经济和人口方面所占据 的地位。在1800年,亚洲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占超过全球的一半。但在100年后的1900年,其生产总值萎缩到仅占全世界的20%——这可不是因为什么天 灾人祸,而是当时的工业革命已经使欧洲和北美两地摇身一变,成为了世界工厂。
亚洲的复苏始于日本,随后延伸到韩国,再到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首的东南亚地区。如今,这场复苏正聚焦于中国,并日益包括印度,复苏过程让数以亿计的人得以摆脱贫困。
然而,这一转变也引发了国家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忧虑。去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盛(Goldman Sachs)预计,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27年超越美国。
但 即便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能在2020年代赶上美国,这两大经济体在内部经济结构上依然不尽相同。中国还是会拥有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假设在 2030年后,中国的GDP年增长率达到了6%而美国只有2%,中国的人均收入也无法与美国并驾齐驱——这一指标能更好地反映经济的成熟度——情况要到 21世纪下半叶才会有所改变。
此外,以线性预测方式来推测经济发展趋势可以是具误导性的。新兴经济体在经济起飞阶段,都会从进口的技术中获益。当它们达到更高的发展阶段时,经济增长率一般就会放缓。
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越了其西部与北部地区。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是特快的。到2030年,中国需要依靠的老人数目将比需要依靠的孩童多。一些中国人口学家担心,中国会在实现富裕前便已老化。
过去十年,中国从世界第九大出口国的位置逐渐攀升,最终超越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但在世界贸易与财政平衡摩擦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必须有所调整。事实上,中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就是着眼于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并刺激国内需求。
中国军力不大可能超越美国
有些分析家认为,中国的目标是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就算这是对中国意图的正确解读,中国似乎不可能拥有实现这一目标的军事实力。毫无疑问,中国军费支出 (今年增加逾12%)的增长甚至高过其经济增长。但中国领导人得面对其他国家的反应;中国为了实现其经济增长目标而对国外市场和资源的需求,也可能因此面 对一些约束。
中国的面积及其高速经济增长,几乎肯定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增强其与美国的实力对比。这肯定会让中国在权力资源上更加接近美国,但中国却不一定会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当前许多基于GDP增长的预测仍然是过于单方面的:他们忽视了美国的军事和软实力优势,及中国在亚洲内部势力平衡上所面对的地理劣势。按我的预测,在本世纪上半叶,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中国对美国构成强大的竞争,但在总体实力上却无法超越美国。
最重要的是,美国和中国应当避免造成对彼此实力和意图的夸大恐惧。对冲突的预期本身也可能是造成冲突的原因。事实上,中美两国并不存在根深蒂固的利益冲突。中美两国,加上世界其他国,能够从合作得到更多的好处。 |
我怎么就成了过于悲观,
中国目前缺少的是什么样的眼光?
不是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而是完全察觉不到自己的问题
你连续性地看一看中央出台的政策,你就会发现,
政府从来都是埋雷以后自己买单,许多地政策前后冲突
就是因为先行政策总是做错,只能从新修补,比如07年股市疯狂时候,政府居然自大地以为是流动性过剩,进而提高利率。股市不降反升,搞得泡沫加速膨胀,爆炸之后的余波到今天都没缓过来。
我当然希望中国国富民强,我会有那样的态度,完全是因为内心的遗憾和愤怒,在看到当权者一次次利令智昏,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之后,无奈所致。
中国想超过美国,关键在于**
如果可以实现** 那么赶超美国需要3代人, 大约50年左右,但这个前提是立即实现**
如果不实现** 永远都无法赶超
碧根
  |
2012-2-9 15:06 | |
原帖由 北纬 于 2012-2-8 22:37 发表
再给你补充点数据:
2011年中国网购交易额创历史最高纪录:7735亿人民币,1.87亿人参与;绝大部分经由支付宝完成;
2011年Paypal日交易量创历史最高纪录:3亿美金,折合18亿人民币左右;
2011年第一季度美 ... 至于我的数据和理论
关键这是互联网,打字太累,否则在学术辩论中你根本不可能这样跟我胡搅蛮缠
第一,您所谓的数据和我的有什么区别,我说了支付宝日最大交易额75亿元,国内网购总量在10年超过了5000亿
这和你的含义差很多吗?
你为什么错,你用网购和4%的比例(还是我提供的数据)
得出的结论只能是现有消费额总量,
问题是你拿这个除以GDP 你自己看看占的百分比 我们的比重正常吗??
我要讨论的是消费额的扩大空间,扩大GDP中消费所占比重,所以用的是储蓄
你能不能看懂以后在发言,这两者之间牛头不对马尾,
我在吃苹果,你说我偷吃人家的香蕉,你能不能看一下啊。
碧根
  |
2012-2-9 15:17 | |
中国经济超越美国的N种版本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国际排名不断刷新,中国何时超过美国这一话题引起国内外热议,相继出现各种不同版本的预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版本:
IMF版:2016年超美
2011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世界经济展望》发表的报告中,认为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6年将超过美国。根据购买力平价测算,IMF认为2016年中国GDP将由2011年的11.2万亿美元升至19万亿美元,而2016年美国GDP将由2011年的15.2万亿美元增至18.8万亿美元,届时美国经济规模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将降至17.7%,而中国经济所占的比重将升至18%。
社科院版:2020年超美
2011年4月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1年《新兴经济体蓝皮书》。蓝皮书认为,如果按照中国年均7%—8%的经济增速和人民币年均升值5%的速度,美国则按照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速(即1.7%),再考虑到美元在未来将出现的长期贬值趋势,根据这些假设条件测算,中国名义GDP可在2015年内达到美国经济80%左右的规模,而到2020年则可能超越美国,成全球最大经济体。
林毅夫版:2030年超美
2011年3月23日,世界银行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香港出席中国经济发展论坛时表示,如果中国今后保持8%的年经济增长率,那么20年后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彭博社援引林毅夫的话称,到2030年中国超越美国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将是美国的两倍。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版:2035年超美
2008年7月,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发表了一份报告。该报告称,按照更为常用的市场价值方法计算,中国将在2035年超过美国。到2050年中国GDP将是美国的两倍,届时中国的GDP将达到82万亿美元,而美国则为44万亿美元。该基金会经济学家凯德尔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受到内需的驱动而非出口,因此能够持续发展。他在报告中指出:“由于其在过去几十年的成功发展不是由出口而是由内需拉动,因此在21世纪中国经济将继续增长,不受世界市场的限制。”
罗伯特·福格尔版:2040年超美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福格尔2010年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文预测说,204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达到123万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全球经济产出的3倍。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8.5万美元,是对欧盟预测值的两倍多,远高于印度和日本。届时这一规模会占到全球GDP的40%,中国将远超过美国(14%),GDP规模占压倒性的全球第一位。福格尔所发表的123万亿美元是以购买力平价数据(PPP)为准得出的。
第N个版本
高盛曾在其2003年的研究报告中大胆预测,中国经济将在2039年超过美国。在充分考虑了汇率、政府政策等变量的情况下,该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GDP年增长率将由目前的8%减缓至5%,到2040年减缓至约3.5%。即便如此,在2039年超过美国,到2041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近日,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作出预测,认为“中国经济有可能在不到10年时间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 人民论坛 》(2011年第15期)
|
对此话题持关注态度的受调查者达67.2%
近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相继赶超英国、德国、日本等老牌发达国家之后,关于中国经济总量何时超越美国的讨论更加激烈。
您对“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这一话题的关注程度是?30.8%的受调查者选择“比较关注”,选择“非常关注”的为22.1%,选择“一般关注”的为14.3%,“不太关注”和“不关注”的比例分别占19.1%和13.7%。
总体来看,对此话题持关注态度(一般关注程度以上)的受调查者达67.2%,持不关注态度的占32.8%。这一数据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当前国人的心态。因为近现代积贫积弱的历史,建设一流强国不仅是仁人志士的追求,也是普通国人的梦想,在这种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超英赶美”几乎成为普通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在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二后,何时超越美国自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据我们调查,32.8%的受调查者对中国超越美国持不关注态度,大致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当前思想观念日趋多元,每个人的兴奋点各不相同,不少人更关注实际利益,而对国家、民族等宏观命题关注较少。二是当下中国经济虽然高速发展,但部分人未能充分公平地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所带来的更多好处,他们并没有感觉到生活质量的相应提升。有受调查者就表示,即便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是件好事,但似乎跟自己切身利益没有太大关系。其三,还有不少受调查者认为,即使中国经济总量能够超越美国,但其他方面差距还很远,仅关注经济总量的超越,意义不大。一位受调查者尖锐地指出,对于普通中国百姓而言,在人均GDP不到美国十分之一时谈论赶超美国似乎有点遥远。
|
公众对2035年超美的信心满满
近年来,中国不断刷新世界GDP排名,有关中国GDP总量赶超美国的说法层出不穷。“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有许多不同版本,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您认为哪一个更靠谱?”。
根据调查结果,公众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版(2016年超美)的信心值为43.16,对社科院版(2020年超美)的信心值为48.67,对林毅夫版(2030年超美)的信心值为61.34,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版(2035年超美)的信心值为72.32,罗伯特·福格尔版(2040年超美)的信心值为67.34。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超美的各种不同版本,距今时间越长,公众对其信心度相对越高,到2035年左右达信心峰值。专家指出,这一趋势反映了公众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长期看好。
上述版本中,IMF版(2016年超美)似乎最给力,但这一版本得分仅为43.16,公众对其信心度最低。受访专家强调,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国外一些机构或人士会看重、甚至放大中国力量的崛起。因此,IMF版的预测不排除有“捧杀”中国的因素,其深层含义可能是要求中国以一个大国身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在采访当中,持上述类似看法的受调查者多达半数。有受调查者指出,即便2016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赶上了美国,经济内容仍不能望其项背。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版(2035年超美)的得分为72.32,公众对其信心度最强。专家指出,这一结果表明了公众对超越美国的理智心态。长期以来,在超越美国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冒进”心态(如大跃进运动)。但在此次各种版本的预测中,得分最高的2035年是比较居后的,说明国民能够理性认识到差距,心态日趋成熟。不少受调查者指出,经济总量只是一个对比指标,GDP向人民幸福指数转换的程度也需要考量,经济总量背后的增长模式更值得思考。为了赶超而赶超,就会犯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
针对以上各种版本的预测,有专家强调称,对世界上两个最为复杂大国的长期比较预测充满不确定性,并非完全可靠。但从趋势来看,中国经济总量超美是迟早的事,实际时间可能比预测时间提前到来,也可能晚于这一时间。如果中国经济开始放缓,赶超美国的时间就会推迟。无论超越与否,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的事。
|
我们应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
如何看待“经济总量超美”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总量超美”?36.4%的受调查者认为“经济总量超美说明不了问题,应看人均水平”;28.8%的受调查者认为“要高度警惕,保持清醒头脑”,分别列第一、第二位。
这说明,大部分中国人已认识到了GDP标准的狭隘性,经济总量只是实力对比中的一个指标。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各阶层人士都能冷静客观地看待这个现实,也有人认为,经济总量第一并非是件好事。
正如专家所说,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而价值链上研发以及服务、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仍掌握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手中。在劳动生产率指标上,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经济GDP总量的超越绝不等同于综合国力的超越,更不意味着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和世界格局的终结。
不少受访者指出,我们更应关注的是GDP超美之后的挑战。如老龄化、贫富差距、高失业率、潜在的房地产及证券市场泡沫等诸多问题。
总之,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尚需时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我们应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
|
中国超越美国的3大追问
林跃勤
需要对“超越”验明正身,做出全面而深刻的诠释,不能只满足于GDP总量这一远非衡量和界定世界第一大国的真实含金量的标杆,这些是杜绝片面、曲解和投机取巧的前提 虽然不同预测版本确定中国经济规模超越美国的时间各不相同,但2020-2030年间居多,个别预测提早到2016-2017年,甚至2011年。国外还有舆论认为,中国目前已经超过美国,是世界最大经济体。
对长周期未来预测从来都是一种主观臆想成分居多的冒险行为,更何况对世界上两个最为复杂大国的长期比较预测,应该说,更充满风险,不可过分相信。因为,细想之下,有一些疑问值得关注。
直线式简单推理预测方法的说服力有多高
直线式简单推理预测方法的说服力和实证性不高。片面地依据过去的增长轨迹套用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假定超越与被超越两者均大致沿用以往的等速行进是不准确的。而实际上,未来不等于现在,现在不等于过去。虽然,在发展环境和条件不发生突变情景下,发展趋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毕竟未来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未必会是过去的重复或翻版,所考察的两个经济体的基数、规模、水平和成熟度也迥异于过去,发展速度自然不可能简单重复过去的,尤其是追赶者与被追赶者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其经济增长驱动力差异甚大。
按照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在起飞阶段通常增长速度较快,进入成熟阶段后经济增长速度将明显下降。中国是一个发展起点低、基数小、非成熟经济体,且正处于起飞阶段。过去30年中国借助于改革开放和高储蓄、高投资、高消耗、高出口等简单、粗放模式取得了高增长,但随着经济体扩大、资源剧减、环境压力加大以及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外部出口潜力与风险也相应加大。高储蓄、高投资、高污染、高出口等驱动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必然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正如韩国等曾经崛起的东亚四小龙一样。所以,依据过去30年的高增长率来描述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率,是有一定风险的。而美国作为成熟经济体和创新能力强劲经济体,可以保持稳定的增长水平,在一些年份甚至不排斥相当高的增长率。因此,按照惯性思维将中美未来发展轨迹定格在过去的发展动态趋势上,未必妥当。
各种预测的一个共同点是依据把两大经济体过往经济增长的线性轨迹套用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得出的简单感性判断,缺乏实证检验,人类历史上也没有类似的案例。
超越的是GDP总量还是综合实力
预测超越的内涵不清,将GDP总量当做整体经济实力或者说综合实力,就会以偏概全。这里,超越的概念本身有很大模糊性,是综合经济实力超越还是单一的经济总量超越。实际上,多种预测中所指的超越,仅仅指GDP总量而已,但给人的印象却是综合经济实力、甚至是指一国整体实力。从本质上讲,超越意味着整体实力或综合实力的胜出,一国综合实力不仅包括经济还包括资源禀赋、人口、军事、外交以及文化影响力等多方面的内涵。仅从经济实力层面看,除了经济总量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经济效率、持续能力、收入分配、人均收入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卫生、寿命、可持续性、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等软实力元素。早在两个世纪前,清帝国GDP占世界1/3,远超任何一个欧洲列强,却败于经济总量小很多的英国、法国,后败于日本等。主要原因在于中国GDP是缺乏现代技术的农耕乡村经济,而英、法、日等国家则是基于先进技术进步的工业、城市经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软元素对于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竞争力等意义更为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美国正致力于打造基于创新的巧实力与竞争力经济,将使其发展活力更加强劲,不可忽略。
一些中国超越美国的预测往往片面强调GDP的作用,不无以偏概全之误。至少存在片面理解,将超越仅局限于GDP,即经济总量这一元素上。还应该看到的是,虽然美国增长率较低,但因为基数大,其一个百分点的绝对值相当于中国3个百分点的增长,加上美国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创新而非投资规模扩张,其可持续性要高出很多。
此外,GDP总量也掩盖了居民福利水平这一关键性本质。不讲人均所得而奢谈大饼多大,有舍本逐末之嫌。做大蛋糕的根本目标在于使每个社会成员分得的份额相对均等地增多,否则,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没有同步提升,社会公平正义残缺,整体人力资本难以提升,富豪大量转移财富等。这些都会使这个国家的发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和动乱等灾难中,最终使其一度直线式飞跃的发展态势逆转。拉美一些国家就陷在“中等收入”泥潭数十年难以自拔,无法顺利前行。殷鉴不远,值得重视。此外还要考虑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经济质量效益、可持续性、人均收入与财富水平等要素。如果经济总量实现了对第一大国的超越,但百姓还处于普遍贫穷的境地,或者与被超越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数倍,社会福利水平天壤之别,则无论如何有愧于“第一大国”的身份。这样的所谓超越绝对不是货真价实的超越。
对未来的发展变数考虑如何
各种预测没有或者较少考虑到未来赶超者与被赶超者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将其十年或十年以上的长周期发展环境与条件假设为风平浪静。而这种假设往往难以得到现实的支撑。世界发展实践证明,各种大小危机层出不穷,这些对中国的经济顺利发展必然产生意料之外的冲击,类似于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尽管这次危机对中国等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主要依靠强大的政府财政政策,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才化险为夷的,但较重的强刺激后遗症迄今还未痊愈。未来,面对类似甚至更为猛烈的外部冲击,中国还能如此轻松过关,率先复苏吗?
此外,美国依据其美元霸权还可以通过增发国债、货币、美元贬值等方法吸纳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财富,不能低估美国等发动货币战争来削弱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保持美国财富增长的阴谋所造成的各自力量此消彼长的效果。如据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张岸元主任将每年外汇储备增量以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测算换汇成本,再以升值后不同汇率水平测算汇率成本得出的测算结果,2003-2010年中国仅新增的外汇储备帐面汇率损失额就达到2711亿美元。美国实施的新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将给第一美元储备大国的中国造成何等损失尚需时间来估算。美国等面对中国的崛起强化封锁、围堵、打压和排挤的势头可能会愈演愈烈。如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大国责任、不再给予中国发展中国家优惠地位和政府援助、要求增加中国联合国会费等。
一些预测很难说是严谨的、负责任的或者说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结论
基于上述的分析,虽不能肯定所有预测都属于瞎子算命,但同样不必怀疑的是,一些预测很难说是严谨的、负责任的或者说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结论,很多所谓预测甚至可能是一些所谓学者或机构的信口开河,或者只是制造数字游戏,哗众取宠,甚至也不排除一些境外学者和机构捧杀中国的企图。既然这样,就应该冷静看待各类预测,包括权威机构的所谓中国超美之类的预测,更不能以很中听、经不起推敲的数据当作充饥之饼,并将其作为自然而然的必然结果,飘飘然,进而押注于中国自动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坐等宏伟蓝图的自动变现。夺回200年前被美国摘走的世界大国皇冠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但梦想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达成。首先,需要对“超越”验明正身,做出全面而深刻的诠释,不能只满足于GDP总量这一远非衡量和界定世界第一大国的真实含金量的标杆,这些是杜绝片面、曲解和投机取巧的前提。
追赶正在途中,超越远在山外。面对超越预测热,需要更多冷思考,尤其需要更多汗水与智慧!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
原帖由 wengkinchan 于 2022-12-14 12:08 发表
完成中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對繼續作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