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四言诗•咏情
有女如玉,在河之洲。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有女如玉,在水一方。
求之不得,我心永伤。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无言相对,十月如春。
永以为好,其乐无疆。
甘为牛马,无已大康。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10-8 23:33 编辑 ]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8-22 16:29 发表
戏笔一组•试拟四言律诗
四言律诗格式
平起式
○○⊙●,⊙●○○。
⊙●○●,○○●○。——该种句式首字为仄声字则犯孤平。
⊙○○●,⊙●○○。
⊙●○●,○○●○。
仄起式
⊙●○●,○○●○。
⊙○○●,⊙●○○。
⊙●○●,○○●○。
○○⊙●,⊙●○○。
⊙——可平可仄。
四言律绝•冷僻
今无陈起,古有江湖。
别样才尽,遑论有无。
⊙○⊙●,⊙●○○。
⊙●○●,○○●○。
“论”用作动词时,旧读平声。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6-29 13:51 编辑 ]
○○⊙●,⊙●○○。
⊙●○●,○○●○。——该种句式首字为仄声字则犯孤平。
⊙○○●,⊙●○○。
⊙●○●,○○●○。
仄起式
⊙●○●,○○●○。
⊙○○●,⊙●○○。
⊙●○●,○○●○。
○○⊙●,⊙●○○。
⊙——可平可仄。
二、仄起式
四言律绝•咏古(次韵《左传》所引佚诗)
国有千乘,兵拥万弓。
败亡何速,天下无朋。
⊙●○●,○○●○。
⊙○⊙●,⊙●○○。
与平起式句式完全相同,只不过是换了位置。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8-22 16:29 发表
[ 本帖最后由 君遥 于 2011-10-9 01:55 编辑 ]
|
还没有碰过四言诗,旁观着。。。
|
原帖由 月下踏歌 于 2011-10-8 23:31 发表
 还没有碰过四言诗,旁观着。。。 四言是《诗经》的主体;可见这种句式以及与之相应的音节组合在《诗经》时代是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值得注意的是:《诗经》时代的作者并非没有能力使诗歌向五言发展。相传为周成王时所作《小毖》(见《周颂》)的“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虽只两句,却是质朴而有韵味的五言诗。《召南·行露》更是以五言为主的诗篇①,诗中“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之句,虽仍质朴,较之《小毖》的两句却又进了一步:它连用四句五言,一、二两句不但设想奇特,造语也颇老到;唯三、四两句与一、二两句在字面上重复太多,显得粗糙一些。但类似的粗糙现象在《诗经》的四言诗中也常见。总之,《诗经》的作者们如有意识地要改四言为五言,其诗歌的艺术成就在总体上也不致受多少影响。何况当时诗人对四言这种句式的局限也不是毫无觉察。例如,《卫风·木瓜》所表现的是轻快、欢愉之情,通篇即无一四言;《魏风·伐檀》指责“君子”不劳而获,情绪激烈,全篇二十七句,四言的也只有十二句,与愤激的《行露》情况类似。但既然如此,为什么《诗经》仍以四言而不以五言为主体呢?想必在那个时代,四言比五言更能在审美意识方面获得普遍的认同。
http://sgwritings.com/bbs/viewthread.php?tid=15308&extra=page%3D1#pid93863.htm
|
在河之洲
州,后作“洲”。著名书法家写小篆,居然将“五洲四海”之“洲”写作“洲”。何止贻笑大方。连我小小草民都为之愕然。
《汉书》:“自合浦、无闻南入海,得大州。”
|
没耐心读过诗经,书读得少。
|
如隔三秋
鬲,通“隔”,某些著名书法家写甲骨文金文,往往添上个耳朵,使之现代化。
《管子》:“法令不得至于民,疏远鬲闭而不得闻。”
|
原帖由 月下踏歌 于 2011-10-8 23:55 发表
 没耐心读过诗经,书读得少。 尽管男女授受不亲,握手还是可以的。故握之。我虽有耐心,一辈子也就是“诗云五首,子曰三篇。”
|
无已大康
此句是全篇的硬伤。
已,是“甚”的意思。
登大山而小天下——“大”即“泰”。大康,即是泰康,安乐的意思。全篇句子通俗易懂,最后来了个费解的句子,智者不为也。为者如本人,非愚即蠢。化用诗经句,必须让现代大多数人能看懂。
|
集句诗经呀。想想这些两三千年前的句子,迄今也仍然觉得即平实明白,又风流蕴藉,雅正也。
|
原帖由 梦蝶翁 于 2011-10-9 09:47 发表
集句诗经呀。想想这些两三千年前的句子,迄今也仍然觉得即平实明白,又风流蕴藉,雅正也。 是集甲骨文四言诗,最后一句改不成,则此篇作废。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10-9 10:31 发表
是集甲骨文四言诗,最后一句改不成,则此篇作废。 再找一句嘛!
另:“既”和“即”通假么?
|
原帖由 明月如心 于 2011-10-9 11:11 发表
再找一句嘛!
另:“既”和“即”通假么? 甲骨文里分别有“即”和“既”。
再找一句谈何容易?挺好的一句,却不能字字与甲骨文暗合。
|
我要继续完成集中山王三器之《新娘》,不和丫头深入探讨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了。
|
曹操可以胡整个"慨当以慷",要是他集甲骨文,一定也胡集个"惟有杜康,老师这个集得比曹操的好"
|
哈,这个有意思,可当求婚宣言在婚礼上读,比现在什么词都好。
|
原帖由 红叶笑西风 于 2011-10-9 15:34 发表
曹操可以胡整个"慨当以慷",要是他集甲骨文,一定也胡集个"【惟有杜康】,老师这个集得比曹操的好" 对曹丞相大大地失敬了,原来他早在一万年前就通晓甲骨文了。
|
原帖由 非非 于 2011-10-9 15:38 发表
哈,这个有意思,可当求婚宣言在婚礼上读,比现在什么词都好。 末句不改,终是废品。
|
原帖由 非非 于 2011-10-9 15:38 发表
哈,这个有意思,可当求婚宣言在婚礼上读,比现在什么词都好。 哈哈,我准备把这些推荐到婚庆公司去做他们的广告词。不知道是不是违反了美丽尖合众国的知识产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