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
已是无 犹有罪,至今不忘可心人。
山光闲赏四时易,爱语天然百世新。
为子为孙知敬老,在家在外学修身。
上天未赐敛财命,使得忠贤成庶民。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10-5 08:38 编辑 ]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10-4 12:00 发表
已是无 犹有罪,至今不忘可心人。
山光闲赏四时易,爱语天然百世新。
为子为孙知敬老,在家在外学修身。
上天未赐敛财命,使得忠贤成庶民。 空的这个字,是让读者来填写的吧!或许就是一个“空”字,但念“无空”的时间,空又作仄声了,所以故意“空”着。
|
原帖由 水湾筏者 于 2011-10-4 12:04 发表
空的这个字,是让读者来填写的吧!或许就是一个“空”字,但念“无空”的时间,空又作仄声了,所以故意“空”着。 我很自信地写了这个七律,多日来,今天才有空书写。结果,中山王三器铭文并无“官”字。我又不是名家,可以任意杜撰或随心拼凑,只好暂时空着。以后再想办法修改。本人不才,对古老文化始终怀着一种敬畏的心理,不敢亵渎或任意糟践。当然,如果一不小心成了名家之后,就可以无所顾忌了。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10-4 12:15 发表
我很自信地写了这个七律,多日来,今天才有空书写。结果,中山王三器铭文并无“官”字。我又不是名家,可以任意杜撰或随心拼凑,只好暂时空着。以后再想办法修改。本人不才,对古老文化始终怀着一种敬畏的心理 ... 原来还有此般机关,水牛未曾识破,笨牛一头。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10-4 12:00 发表
已是无 犹有罪,至今不忘可心人。
山光闲赏四时易,爱语天然百世新。
为子为孙知敬老,在家在外学修身。
上天未赐敛财命,使得忠贤成庶民。 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来写一个贪官。有好色的一面,也的确是家中的一个好儿子、好孙子。至于“学修身”就带有调侃、讽刺意味了。至于尾联,则对其深为同情,仅仅上天没给他受贿、索贿之命,才使得一位公仆中的“忠贤”被罢官,革职回乡。有罪之身为何未蹲班房,可以自由地闲赏四时不同的风光,则是普通老百姓的智商所无法理解的了。
|
爱语天然百世新。
原句“化用”元好问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而作“爱语天然万古新”。书写时才发现,《金文编》各种彝鼎中,共有212个“万”字,但并无中山三器的。故改为“百世新”。
|
作者: [添加为好友] 发布时间:2010-5-18 浏览数: 12601 次 浏览字体:[大 中 小] |
|
糟蹋甲骨文形象的作品可以休矣
苏金海王冰石抨击甲骨文书法创作乱象
日前出席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第三届换届大会的甲骨文研究专家苏金海、王冰石,对当前海内外甲骨文书法创作热中的乱象提出了批评。他们表示:“当前甲骨文书法中胡拼乱造、东倒西歪等糟蹋甲骨文形象的作品,频频出现在网络、电视、出版物中,破坏了中华文字鼻祖的神圣和尊严,给我们的后代造成了误导,贻害无穷。这种状况可以休矣!”
苏金海系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王冰石系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协副主席、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
王冰石告诉记者:“甲骨文是原生态的没有污染的古老文字,目前已确认5000多字,能识读的有1000多字,用于书法创作仅有七八十年时间。甲骨文反映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经济、军事、政治、外交、天文等,同时具有艺术特性,能进行书法创作。但要写好甲骨文书法有几个先决条件:一是行草书要过关,要从造型、结构、用笔等方面下工夫;二是要具备必要的古文字修养和基础,能熟练准确地运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三是要有文学修养,能自己撰写楹联等,特别要注意临写甲骨拓片,有感悟地写出天然去雕饰的原汁原味的甲骨文书法来。”谈到创作甲骨文书法,王冰石说必须强调“三性”:一是书写性和契刻性的结合,缺失哪一方面都显得匠气;二是趣味性,偏旁部首可适当移位,亦书亦画才有神秘感;三是创造性,前两者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创造性则有很高的审美要求,要建立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
谈及当下书法展中的甲骨文书法创作,苏金海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娱乐展”,如老年书展、行业书展等,参展作者多为离退休人员及一般书法爱好者,特点是艺术水平较低,书写基础较差,以健身娱乐为目的;二是“书法展”,参展作者多为省市级书协会员,艺术水平、书写基础都不错,但缺乏艺术个性;三是“艺术展”,参展作者多为中国书协会员、甲骨文专家、文史学者,他们艺术水平高,书写基础好,追求艺术个性。
苏金海、王冰石共同表示,甲骨文书法在书法大门类中是个小品种,许多人没有把它当回事。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它其实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建议中国书协重视,成立甲骨文书法专业委员会。甲骨文专家学者也要参与引导,经常举办甲骨文学术讲座和甲骨文书法临习班及创作培训班,普及和提高并重,让甲骨文书法艺术大放光芒。
|
谈甲骨文书法的严谨性(发布时间:2011-3-2 浏览数: 180346 次)
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中国殷商祖先的伟大创造发明;是当今汉字的起源、鼻祖、祖神。
甲骨文,自1899年出土以来,经罗振玉、董作宾、王国维、郭沫若、胡厚宣等几代古文字学家苦苦研究才破译出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甲骨文,还是全人类的始创文字。它在世界文字史上瑰宝级的地位和价值引起了许多国家极大关注。日本收藏甲骨片12400片、加拿大收藏8702片、英国收藏3089片、美国收藏1882片、德国收藏715片、俄国收藏199片、瑞典收藏100片、法国收藏99片、瑞士收藏99片、新加坡收藏28片、比利时收藏7片、韩国收藏6片等等,这在世界古文字收藏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而且,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韩国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还有专门研究甲骨文的学会。
甲骨文“独而不群”、“和而不同”,自立于汉字书体之林。最具汉字象形性的,唯甲骨文是也。
因此,搞甲骨文的书法要先认识到甲骨文的特性:首先是它的科学性,然后才是它的艺术性。
近年来,不少书法人涉猎甲骨文书法篆刻,不少佳作问世流传,这是喜人的好事。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良倾向:1、自“造”甲骨文字;2、落款明明写着“甲骨文”或“集殷墟文字”,作品中却大量使用借来的篆字;3、竟有人说能用甲骨文写唐诗三百首,还有的说能用甲骨文写毛主席诗词。
对此,我不敢苟同。而且,我担心这种倾向会把甲骨文书法引向歧途,贻害后人。
大家知道,文字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而甲骨文的殷商时代各方面水平都很低下,人们对文字的创造和需求很低,因此甲骨文字数很少。据我个人查验,现代人能用的甲骨文字也就900字左右。
比如,甲骨文里没有“船”字,只有“舟”。因为当时人们主要居集在中原一带,当时生产力水平只能做个小木舟,在风平浪静的湖、河、江上当个交通工具或捕个小鱼小虾。至于遥远的海,甚至于到急流巨浪的大海航行捕鱼是根本不可能的,人们日常不与海打交道。所以,甲骨文也没有“海”字。请问,你怎么去写“夜半钟声到客船”?又怎么去写“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唐诗,写毛泽东的诗词,没有几千字做基础是无从谈起的。
于是,有人就开始“造”甲骨文字。但,科学告诉我们:不可以!要尊敬古人。今天的书法人根本没有这个资格,根本没有这个权利。我们的资格和权力只是在殷人造字的基础上写写字而已。而且“造”字误人子弟害人匪浅。别人看了,记下了,一传十十传百。岂不知甲骨文里根本就没有。
因为甲骨文字数少,一般从离它最近的书体—篆书借字是可以的。但我有个原则,一幅作品里只要有一个是借来的篆字,那么,在边款上就不能落“甲骨文”或“集殷墟文字”的注明了。因为,这样的作品已经不是地地道道的甲骨文了。权当一幅古文字书法作品吧。
甲骨文字少,这是历史事实,我们无法改变,必须接受。只要用心,照样可以写出字数不多但地道的甲骨文书法作品来。问心无愧、经得起推敲。多好啊!
甲骨文是一门科学,甲骨文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也是科学,既然是科学,从艺态度就应老老实实,就应字字有出处,字字有根据。
让甲骨文书法艺术朝着正确健康方向发展,让我们书法人展现给世人的是“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甲骨文书法作品,便是我写此文的欣慰了。
其实这不也是甲骨文书法作品欣赏者、收藏者的期盼吗?
|
“现代甲骨文之父”写的是“假骨文”
江苏3家研究机构联名向社科院举报——
近日,包括“中国书法网”“琉璃厂在线”等国内著名书画论坛上,一则名为《中国甲骨文艺术研究会会长谢兆岗,请你不要再糟蹋老祖宗文化》的帖子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发帖人称,谢兆岗利用网络宣传,给自己冠以“现代甲骨文之父”的头衔,自2008年起书写、贩卖错误的“假骨文”作品近6万幅,甚至造成国内外机构对甲骨文研究方向的偏差。
“不要以为懂的人少,就可以为所欲为。”江苏3家甲骨文研究机构的专家随后证实了网帖说法,国内公认最年轻的甲骨文学者吴征利用半年时间,收集了大量证据,并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文研究院举报。
“10万元一幅?不卖!”
国内的甲骨文学者对谢兆岗这个名字必然不会陌生。2008年6月,他在湖南展出自己的甲骨文作品,现场有商家开价10万元欲购买其中一幅,被他当场拒绝。
2008年8月,谢兆岗又以中国甲骨文艺术研究会会长的名义向奥委会捐赠了42000幅甲骨文作品,称“要将甲骨文文化展现给全世界。”
“这两件事让他在业界成名。后来在网媒的推动下,他被不明真相的人称之为现代甲骨文之父。”吴征说,自己曾经也被谢兆岗蒙蔽,直到接触了谢兆岗的作品后,他才发现 所谓的专家原来是个“砖家”。
吴征以谢兆岗在字画拍卖网上的作品为例:“2009年,谢兆岗用甲骨文译写了《陋室铭》,短短80字的篇幅里,竟然有15个明显的错误,另外还有18个自行杜撰出来的甲骨文字。”
之所以说谢兆岗错了,吴征的依据是中国社科院历时20年、由近百名业内专家监督编撰的《甲骨文字典》。“就凭现在已有的甲骨文研究成果,就足以证明谢兆岗所写的是彻头彻尾的‘假骨文’。”
“假骨文”受到台湾学会质疑
今年3月,在吴征的牵头下,中国甲骨文艺术网、江苏甲骨文学会、南京市甲骨文诗词书法研究会的20多名研究人员聚集宿迁,经过开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谢兆岗的作品存在明显的谬误,并筹备向中国社科院举报。
3月底,台湾单方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要将甲骨文纳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陆专家随即作出回应,建议应当由两岸共同为甲骨文申遗。但此时有台湾学者却指出, “大陆学界无人,根本不懂甲骨文,很多研究的方向和成果都是错误的。”台湾学会列出的“相关证据”,其中便有谢兆岗在网上拍卖的作品。
“为了应对外界的质疑,谢兆岗干脆将他独创的文字统统叫做‘德天体甲骨文’。”吴征告诉记者,谢兆岗造字的规律,其实很简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从目前的甲骨文 拓本中,还没有发现“把”这个字,而谢兆岗就将甲骨文中的“手”与“巴”两字拼接,形成了一个以现代字形结构为依据的“新字”。
江苏甲骨文学会的专家还指出,“她”这个字是新文化运动初期的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的。在此前的中国文字里根本不可能出现。“就是这样一个20世纪才出现的文字,谢兆岗也一样用‘女’加‘也’的方式造出了它的甲骨文写法。”
中国社科院已经介入调查
“研究甲骨文必须做到严谨,所有的字都必须以历史为依据,不能想当然。”吴征认为,如果只是以单纯的拼接方法造字,那未免小看了中国的甲骨文。“如果这样也行,那国内外所有的研究机构马上可以就地解散!”
据介绍,中国目前发现的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000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已经确认识别的只有1000多字。而这一点只要是稍懂甲骨文的人都知道。谢兆岗创造的德天甲骨文 显然背离了这一事实,但仍有不少人愿意出高价去买谢兆岗的字。对此,吴征和他的同事们很无奈。
对于原因,吴征猜测:“买甲骨文书法的,有很多是外行,购买不过是因为看着好玩,或是单纯地附庸风雅,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并不难理解。”
“新加坡的甲骨文研究机构上月已经就德天甲骨文的问题向我们提出了询问,这种假骨文如果不及时制止,必然会对国内外甲骨文研究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本月初, 国内唯一由政府创办的省级甲骨文研究机构——江苏省甲骨文学会联,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文研究院提交了举报信。另两家江苏的研究机构在举报信上签名。
昨天,记者根据谢兆岗及其研究机构在114、网络上登记的20多条联系方式与之联系,但所有的电话均为空号或是已经易主。
本报记者 嵇天
作者:吴征甲骨文 29位粉丝 2010-5-19 22:44 回复此发言
“现代甲骨文之父”写的是“假骨文”
荒谬,区区一俗物也敢称“甲骨文之父”,古人历经风雷电雨四时更替,仰观宇宙俯察大地凝结千年大智慧才造化出甲骨文这般惊天泣地之神器,后人无知,妄尊其上自以为是,更有不识泰山之辈任意造字,污我甲骨神文太深,上愧天地,下愧华夏列祖,真乃天地不容,古道之不传久也哉,今人之愚钝实属今人之不幸...
|
用甲骨文字填词,吴征是第一人,他是开了先河的,起到了奠基作用的,这一点当之无愧,就当今而言,用甲骨文字填词,也是屈指可数。
但是,必须指出,罗振玉等先辈们用甲骨文字所集诗句,含有文学创作的萌芽,是不容否定的,更可以这样说,先人们的初始作品,堪称吴氏集甲诗、词、联、句之文学雏形和基础。
自1999年以来,吴征先生先后用甲骨文字填词80余首,《集甲录》收入40首,在形式设计、内容选择、意境描写、用词把握等方面,都是一流的。吴征先生先的集甲骨文字词,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走进人物、事件、感情的纵深。如《集甲录》中所发表的<钗头凤>:“黄花酒,朱丹口,夜来长将岁雀守,西山月,秋水荷龙云宝鼎,凤尾香罗。祸!祸!祸! 残玉门,尘环兽,梦泪为君人依旧,秦方客,蜀兵车,征途雁少,雨夜梦多,何!何!何!”就是描写某些年青人,不爱惜自己的人生,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并告诫人们,这种行为是滋生事端的祸根,词中还描写了他的恋人,无可奈何的情形。
59回复:中国当代甲骨文书法艺术家吴征先生甲骨文书法作品欣赏
向吴征先生求教之005:
陆游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此调历来以陆游这首“钗头凤”最为出名,故作正体。本谱双调、六十字,上、下阙各十句、七仄韵,二叠韵。每阙后四韵转韵。下阙前三韵与上阙前三韵同韵,下阙后四韵与前阙后四韵同韵。考其谱应为:
(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
且不论大作是否合律。“残、环、雁”是我特别想用的字,但在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和《古文字类编》中没有找到这三个字。恳请先生告之此三字的出处或依据。谢谢!
60回复:中国当代甲骨文书法艺术家吴征先生甲骨文书法作品欣赏
陆 游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之作,是依唐宋规矩而填,其中“恶、薄、阁、托”等韵脚字,都是入声字,即属于仄声。故不能依现代读音读作平声。这是填词者尽知的常识。名家不可误导读者。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10-4 12:00 发表
已是无 犹有罪,至今不忘可心人。
山光闲赏四时易,爱语天然百世新。
为子为孙知敬老,在家在外学修身。
上天未赐敛财命,使得忠贤成庶民。 已是无 犹有罪—— 退至荒山犹有罪
至今不忘可心人——如今难忘可心人
|
五绝•论幽默
一语阴霾散,花开万众怀。
诙谐充满爱,爱里尽诙谐。
看来师傅对人都有怜悯之心呀,连对贪官也不例外
|
原帖由 君遥 于 2011-10-4 22:03 发表
五绝•论幽默
一语阴霾散,花开万众怀。
诙谐充满爱,爱里尽诙谐。
看来师傅对人都有怜悯之心呀,连对贪官也不例外 任何人都是一个多面体。杀人无数的蒋介石却不失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10-4 21:13 发表
已是无 犹有罪—— 退至荒山犹有罪
至今不忘可心人——如今难忘可心人 依然不行,看来今天不能书写了。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10-4 12:00 发表
已是无 犹有罪,至今不忘可心人。
山光闲赏四时易,爱语天然百世新。
为子为孙知敬老,在家在外学修身。
上天未赐敛财命,使得忠贤成庶民。 无官身更轻,只念可心人。
但赏山光色,闲听鸟语声。
有心终不老,养性又修身。
能否知天命?无为一庶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