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 | | |
|
重阳
宋·喻良能
一年秋节重阳浓,园林上下皆清风。
远山百里削寒玉,平湖十亩磨青铜。
亦好茂树蓊西北,露枝霜叶纷青红。
枝头寂寂少啼鸣,天外隐隐飞征鸿。
弄月基蟠绿净中,东南况有小垂虹。
潭清潦尽境更好,水落石出摹难工。
爱山堂前花作丛,疏疏杨柳瘦毛同。
红蕉碧桂互掩映,芦花蓼穟交蒙茸。
新亭爽垲瞰空阔,赁栏一目连七峰。
烟霏雾霭扫欲尽,但见突兀撑晴空。
携筇更登月山椒,嶙峋怪石高玲珑。
香炉近出陂陁侧,云黄复在南山东。
水声激激来涧曲,飕飕风响生樛松。
菊英萸实篱可采,山肴野蔌盘能供。
作诗颇类台戏马,吹帽未减山名龙。
良辰美景乐心赏,四者偶并今始逢。
明朝不问蝶愁绝,更饮黄花琥珀醲。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9-27 08:37 编辑 ] |
坐着小板凳学习中
|
原帖由 月下踏歌 于 2011-9-27 08:37 发表
 坐着小板凳学习中 小胳膊背在身后听好了,黑板上刚写出来的这首诗,属于七言古风。就是古代七言八语形成的一股风。
在古风三种通韵中,这首诗属于主从通韵,也就是以一东为主,以二冬为从写成的。这本是蜗牛村小学文学系一年级老师李家三郎先生的大作,为了表示谦虚,才托名古人发表的。
|
这个喻良能真能呀。我喜欢这首~
新亭爽垲瞰空阔,赁栏一目连七峰。
作诗颇类台戏马,吹帽未减山名龙。
尤喜这两句。
|
原帖由 非非 于 2011-9-27 10:26 发表
这个喻良能真能呀。我喜欢这首~
新亭爽垲瞰空阔,赁栏一目连七峰。
作诗颇类台戏马,吹帽未减山名龙。
尤喜这两句。 作诗颇类台戏马,吹帽未减山名龙。
一般来说,古风是要尽量避免对仗句的。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9-29 13:37 发表
作诗颇类台戏马,吹帽未减山名龙。
一般来说,古风是要尽量避免对仗句的。 网速很慢,回不了帖子。感觉古风好自由!
|
原帖由 明月如心 于 2011-9-29 15:25 发表
网速很慢,回不了帖子。感觉古风好自由! 李白去世前,把自己的自编诗稿交给其族叔、大书法家李阳冰时,把其古风“大雅久不作”作为压卷之作。目前从我曾经去过的网站来看,近体诗律绝有一统天下之势。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9-29 16:21 发表
李白去世前,把自己的自编诗稿交给其族叔、大书法家李阳冰时,把其古风“大雅久不作”作为压卷之作。目前从我曾经去过的网站来看,近体诗律绝有一统天下之势。
我觉得近体律绝不可能一统天下。其实,算起来,近十五年来,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格律”之类借助网络得到恢复和普及,善莫大焉!所以。这段时间里,近体律绝写的和讨论的多一些,完全是对“历史遗忘症”(特别是文革的毁灭性打击)的报复性反弹。我相信,随着人们对近体律绝把握程度的提高,古风会越来越被人们重新认识。
|
原帖由 梦蝶翁 于 2011-9-29 18:39 发表
我觉得近体律绝不可能一统天下。其实,算起来,近十五年来,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格律”之类借助网络得到恢复和普及,善莫大焉!所以。这段时间里,近体律绝写的和讨论的多一些,完全是对“历史遗忘症”(特 ... 手头有两本正式出版的诗集,一部由完全不知格律为何物的作序,其地位仅次于省作协副主席王兆山。另一部则由当地诗词权威人士作序,针对该书作品不合格律,振振有辞地诋毁格律。他本人想出版诗集,我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耗时近20天,把其每首诗词的每个字的平仄都标注了出来。
|
回复 #9 李家三郎 的帖子
记得某年高考 一学生写的古风《谭嗣同》(好像是四川人)真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