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五律•六朝之歌
鱼戏新荷动,清风吹我襟。
独飞时慕侣,寡和乍孤音。
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
佳人难再得,寄此托微吟。
2011-7-5晚7:24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7-5 19:26 发表
五律•六朝之歌
鱼戏新荷动,清风吹我襟。
独飞时慕侣,寡和乍孤音。
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
佳人难再得,寄此托微吟。
2011-7-5晚7:24 喜若仙缘动,无愁肘出襟。
愿交方外侣,时得陇头音。
水秀山明气,茶粗饭淡心。
武陵留自地,不做扣壶吟。
2011-7-5
[ 本帖最后由 十九白眼 于 2011-7-5 22:51 编辑 ]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7-5 19:26 发表
五律•六朝之歌
鱼戏新荷动,清风吹我襟。
独飞时慕侣,寡和乍孤音。
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
佳人难再得,寄此托微吟。
2011-7-5晚7:24 六朝之歌对于水牛来讲,很难学,对于蜗牛来说,就轻而易举。水牛者大而无用,蜗牛者小而精巧。
|
加段典故注释,增添一段雅趣:
<<汉书. 外戚传>>中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是这么写的: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在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汉书·外戚传》) 一阕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闻之而动心,立时生出一见伊人的向往之情。这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之例。它何心具有如此动人的魅力呢?
初看起来,这首歌的起句平平,对“佳人”的夸赞开门见山,一无渲染铺垫。但其意蕴,却非同凡俗。地国秀丽,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艳妩媚;北国苍莽,其仕女多雪肤冰姿、妆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领起,开笔就给所歌佳人,带来了一种与南方异的晶莹素洁的风神。北方的佳人何止千万,而此歌所瞩意的,则是万千佳人中“绝世独立”的一人而已,“绝世”夸其姿容出落之美,简直是并世无双;“独立”状其幽处娴雅之性,更见得超俗而出众。不仅如此,“绝世而独立”还隐隐透露出,这位佳人不屑与众女灵伍,无人知已而独立栏杆的的淡淡哀愁-那就不仅是超世脱俗,而且更楚楚可怜了。这就是平中孕奇,只开篇两句,恐怕就令武帝企足引领,生出对佳人的心向神往之情了。
北方佳人既如此脱俗可爱,当其顾盼之间,又该有怎样美好的风姿呢?要表现这一点,就不太容易了。何况在李延年之前,许多诗、赋中就已有过精妙的描摹。《卫凤·硕人》表现后宫丽人,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句,曾被清人姚际恒叹为“千古颂美人者无了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风流儒雅的宋玉吟咏东邻女子,亦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之赋,更见其绰约之姿、流盼之美(《登徒子好色赋》)。在这种情况下,李延年欲赞北方佳人,倘若没有非常之辞,恐怕就只能罢舞辍歌了。然而,这位富于才情的音乐家,却出人意外地唱出了“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奇句-她只要对守卫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弃械、墙垣失守;倘若再对驾临天下的人君“秋波那么一转”,亡国灭宗的灾祸,可就要降临其身了!表现佳人的顾盼之美,竟然发为令人生畏的“倾城”、“倾国”之语,真是匪夷所思!但如果不是这样夸张,又何以显出这位佳人惊世骇俗的美好风姿?而正因为这风姿美得令人生畏,才更让人心驰神往、倍加牵怀。如果美好的事物都那么可近而易得,恐怕就没有这样摄人心魄的吸引力了。这就是“不可畏也?伊可怀也”(《■风·东山》)的人生哲理。
此歌的结尾也耐人咀嚼。上文对佳人的美好作了极度的夸张,结尾则突然一转,化为深切的惋惜之语:“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美好的佳人,常常给人君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见得还少吗?这似乎是要告诫人君,记取倾城、倾国的古鉴,不可为“佳人”所误。但接着一句则又紧摄一层?纵然是倾城、倾国,也别失去获得佳人的良机-美好的佳人,毕竟是世所难逢、不可再得的呵!这二句故作取舍两难之语,实有“欲擒故纵”之妙:愈是强调佳人之不可近,便愈见其美;而愈是惋惜佳人之难得,就愈能促人赶快去获取。作者的用意,正是要以深切的惋惜之辞,牵动武帝那难获绝世佳人的失落之感,从而迅速作出抉择。这样收束,可谓一唱三叹、余音袅袅,令人闻之而怅然不已。难怪琥帝听完此歌,不禁发出“世岂有此人乎”的喟然叹息了-李夫人在这样的时刻被荐举、召见,正适合于李延年这首非同凡响之歌所造成的情感氛围。
由此可见,这首歌表现佳人之美,不像《卫风·硕人》那样,以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肖像描绘见长,而以惊人的夸张和反衬,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在表现方法上,倒是更接近于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如果两者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此歌在动用夸张、反衬时,又紧紧抓住了人们常有的那种“畏”而可“怀”、“难”而愈“求”的微妙心理,终于产生出不同寻常的效果,打动了一代雄主的心弦。这就是它的艺术魅力之所在。这首歌还有一点注意得,就是采用了大体整齐的五言体式(第五句“宁不知”三字实际上可以删除)。这种体式,当时还只在民间的“俚歌俗曲”中流行。李延年将其引入上层宫廷,配以美妙动人的“新声变曲”。这对于汉代文人五言诗的萌芽和生长,无疑起了某种催化作用。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7-5 19:26 发表
五律•六朝之歌
鱼戏新荷动,清风吹我襟。
独飞时慕侣,寡和乍孤音。
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
佳人难再得,寄此托微吟。
2011-7-5晚7:24
呱叽呱叽.......学习中
|
这首好是好但感觉老师情绪不佳呢。别寡和乍孤音了,看人家白眼和一首了嘛,我也和一首,三音。
迎前追绿动,回守拂衣襟。
卷草结成侣,吹弦传递音。
人言借大气,我道感微心。
欲捉终难得,唯听耳畔吟。
|
五律•六朝之歌
鱼戏新荷动,(齐•谢朓)
清风吹我襟。(魏•阮籍)
独飞时慕侣,
寡和乍孤音。(隋•杨素)
索索无真气,
昏昏有俗心。(北周•庾信)
佳人难再得,(汉•李延年)
寄此托微吟。(梁•简文帝)
|
又是集句呀,读佳人难再得句联想老师的经历引我想起一个命题,佳人就是美好事物,佳人再美好也是在特定情况下特定环境中特定感觉下瞬间形成的美,离开各种因素,那种美就不存在了,所以美总存在于当时,当时又是在流动的。所以无法寄望于一刻美的永恒,唯能寄望的是现实的每分每秒能感知美好事物的心。而新的美是旧的回忆,莫伤感,活在当下,适用于各个层面。所以写篇风作为解读。我自己看诗胡解又言不及义去了
|
这集句真格是出神入化。 
听雨轩主
  |
2011-7-13 15:41 | |
原帖由 听雨轩主 于 2011-7-13 15:41 发表
这集句真格是出神入化。 哈哈,牛耳朵也听雨去了,就是不开牛嘴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