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 | | |
|
【一】
旅游惊异山河美
求索方知史册香
裘,《汉语大字典》:4、通”求“。
【二】
春雨无声长在耳
秋风亮相不惊心
倞,《汉语大字典》:同“亮”。
【三】
鸟惊山上月
鱼乐水中天
【四】
如玉如冰国色中,
多才多艺一惊鸿。
千回义演不言苦,
树德利人承古风。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5-2 12:30 编辑 ] |
苟
像狗两耳上耸、蹲踞警惕之形,为儆(警)之初文。狗为人守夜,又随猎人追捕野兽,常作儆惧戒惕之状,故甲骨文像其形以表儆意,后引申为敬。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5-1 13:28 发表
苟
像狗两耳上耸、蹲踞警惕之形,为儆(警)之初文。狗为人守夜,又随猎人追捕野兽,常作儆惧戒惕之状,故甲骨文像其形以表儆意,后引申为敬。 十多年前到此为止,知道求“惊”是不可能了。那么“恨别鸟惊心”不止缺个“恨”字。
今天忽然想到,古代用字多有相通者,说不定还有救。于是想从收字最多的《汉语大字典》寻找“借口”或“依据”。
|
既然“儆”就是“警”,那就看“警”。
6、通“驚”。震动;惊奇。《礼记》:“天子视学,大昕鼓徴,所以警众也。”
|
那么,“驚”是不是通“警”呢?
8、通“警”。警戒。《诗》:“徒御不驚,大庖不盈。
|
”驚“的简化字是”惊“,那么写个”苟“就是”惊“,是说得过去的。
|
【苟】——【惊】
像狗两耳上耸、蹲踞警惕之形,为儆(警)之初文。狗为人守夜,又随猎人追捕野兽,常作儆惧戒惕之状,故甲骨文像其形以表儆意,后引申为敬。
“警”,通“驚”。震动;惊奇。《礼记》:“天子视学,大昕鼓徴,所以警众也。”
“驚”,通“警”。警戒。《诗》:“徒御不驚,大庖不盈。
故写”苟“即是简化字”惊“。
——整理打印,于正文后附给友人。
|
甲骨文说文解字
作者:红叶经霜ABC 2011-05-01 14:00 星期日 晴
【苟】——【惊】
像狗两耳上耸、蹲踞警惕之形,为儆(警)之初文。狗为人守夜,又随猎人追捕野兽,常作儆惧戒惕之状,故甲骨文像其形以表儆意,后引申为敬。
“警”,通“驚”。震动;惊奇。《礼记》:“天子视学,大昕鼓徴,所以警众也。”
“驚”,通“警”。警戒。《诗》:“徒御不驚,大庖不盈。
故写”苟“即是简化字”惊“。
|
【一】
旅游惊异山河美
求索方知史册香
裘,《汉语大字典》:4、通”求“。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5-1 15:39 编辑 ]
|
【二】
春雨无声长在耳
秋风亮相不惊心
倞,《汉语大字典》:同“亮”。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5-1 18:21 编辑 ]
|
鸟惊山上月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是鸣春涧中。
|
【四】
如玉如冰国色中,
多才多艺一惊鸿。
千回义演不言苦,
树德利人承古风。
|
鸟惊山上月
鱼乐水中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