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五排•野望(平水韵五微)
众壑孤亭合,泉声出翠微。(清•厉鹗)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唐•翁卷)
艳女逢僧拜,游人缓骑归。(明•袁宏道)
不成游酒市,且作倚渔扉。(宋•陆游)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唐•王绩)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14 09:34 编辑 ]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13 21:16 发表
五律•野望(平水韵五微)
众壑孤亭合,泉声出翠微。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艳女逢僧拜,游人缓骑归。
不成游酒市,且作倚渔扉。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再如《灵隐路上》:
细鸟伤心叫,闲花作意飞。
芳蹊红茜雨,古涧绿沉衣。
艳女逢僧拜,游人缓骑归。
幸随真实友,无复可忘机。
这好像是古诗中很常见的纪游之作,但却给人以新鲜和异常的感觉。诗中不平静与平静的意象反复对映,显示着诗人心灵的躁动。第五句写艳色女子与僧人见礼,把俗世的诱惑与出世的选择组成同一画面,尤其显得怪特。由于语言不合规范(如首句过于俚俗),情绪无法一致,画面缺乏平衡,古诗中习惯的意境完全被破坏了。
在涉及社会生活内容方面,袁宏道的诗也多有新鲜成分。
他常常对传统价值观表示怀疑,如《湖上别同方公子赋》之二,以“曷为近汤火,为他羊与鸡”责难岳飞的忠节,是少见的大胆议论。在《秋胡行》中,写了一个大声宣布自己死情不死节的妇女形象,也具有很明显的反抗传统道德观的意义,而民歌风调的《江南子》:
鹦鹉梦残晓鸦起,女眼如秋面似水。皓腕生生白藕长,回身自约青鸾尾。不道别人看断肠,镜前每自销魂死。锦衣白马阿谁哥,郎不如卿奈妾何?
则写出一个已婚的美丽女子不满于自己的丈夫,为那不相识的“锦衣白马”人怦然心动的情绪。在诗人看来,这心情无可非议,所以他把这一瞬间描绘得美丽而动人。
值得注意的是,袁宏道诗中多表现沉湎于山水酒色、庄学佛旨的闲逸之情,似乎他是不关怀社会政治的,但实际并不如此。他也有一部分表现对于国事的忧虑和愤懑的作品,而这一类作品之所以为数不多,一则由于他感觉得晚明政治的腐败不可为,自身与官场的不合拍,同时也由于他感觉得历来政治诗中包含了太多的做作与虚假。《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之二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野花遮眼酒沾涕,塞耳愁听新朝事。邸报束作一筐灰,朝衣典与栽花市。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旁人道我真聩聩,口不能答指山翠。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言既无庸默不可,阮家那得不沉醉?眼底浓浓一杯春,恸于洛阳年少泪!
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诗人形象。
袁中郎诗的缺陷,也在于词语缺乏锻炼,有时写得过于流易轻率,如“疾疾愁愁三日雨,昏昏滑滑一年秋”(《病中见中秋连日雨,柬江进之》)之类。
|
五律就是五行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13 21:16 发表
五律•野望(平水韵五微)
众壑孤亭合,泉声出翠微。(清•厉鹗)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唐•翁卷)
艳女逢僧拜,游人缓骑归。(明•袁宏道)
不成游酒市,且作倚渔扉。(宋 ... 慢慢来,应该是由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句子组成联句。最终看能否浑然一体。
|
原帖由 非非 于 2011-4-14 09:29 发表
五律就是五行 原本是四行的五律,又添上元朝的,觉得元朝不如清朝重要,又换成清朝的,于是就成了五行的五律。
|
把那个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去了,它太刺眼了。别的我都没见过,全是新人,很和谐。
|
原帖由 非非 于 2011-4-14 09:35 发表
把那个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去了,它太刺眼了。别的我都没见过,全是新人,很和谐。 艳女逢僧拜,游人缓骑归。(明•袁宏道)
全部是围绕这一联写的,故只有这一联不动,也许其他的会统统换掉。也应该有民初和现代的,《寒轩听雨集》和《望舒居吟稿》一二部里都没有合适的一联。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14 09:41 发表
艳女逢僧拜,游人缓骑归。(明•袁宏道)
全部是围绕这一联写的,故只有这一联不动,也许其他的会统统换掉。也应该有民初和现代的,《寒轩听雨集》和《望舒居吟稿》一二部里都没有合适的一联。 看看谁能代表现代写一首五微韵的五律(以现代读音取韵),其中有一联能用在其中。解决了现代,再去民国出差求联。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14 09:4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