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09年4月,林锐彬先生惠赠《舒望居吟稿》一册,当时只回了个信息感谢,至今觉得不成敬意,借虫儿1君宝地,再表对林先生谢忱!
◎●⊙○◎●○ ◎○⊙●●○○ ⊙○◎●●○○
翰墨丹青气韵新,按提飞白古风存。吟诗作赋笔如神。
⊙●◎○○●● ◎○⊙●●○○ ◎○⊙●●○○
星岛赠书春意暖,豫州添宝义情真。至今犹感系灵魂。
[ 本帖最后由 松风山月 于 2011-4-8 09:29 编辑 ]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7 02:42 发表
称兄欠妥,不称老师,称先生也可。 其实,你们都是我的好老师。我觉得现代社会里,老师的称谓有点滥,不若称兄称君称朋友好点。你看那艺界里,梗不梗菜不菜的很多,且品德低下也泛称老师哟。故我轻易不称别人老师,非它意,本尊重。尊诗兄意,改过。
|
原帖由 松风山月 于 2011-4-8 07:48 发表
其实,你们都是我的好老师。我觉得现代社会里,老师的称谓有点滥,不若称兄称君称朋友好点。你看那艺界里,梗不梗菜不菜的很多,且品德低下也泛称老师哟。故我轻易不称别人老师,非它意,本尊重。尊诗兄意,改 ... 称兄亲切些;称先生尊重些。先生一词在现代社会里也有点滥用,从周总理称宋庆龄为先生,便知这个词本来的分量。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7 11:58 发表
称兄亲切些;称先生尊重些。先生一词在现代社会里也有点滥用,从周总理称宋庆龄为先生,便知这个词本来的分量。
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
原帖由 松风山月 于 2011-4-7 20:10 发表
09年4月,林锐彬先生惠赠《舒望居吟稿》一册,当时只回了个信息感谢,至今觉得不成敬意,借虫儿1君宝地,再表对林先生谢忱!
◎●⊙○◎●○ ◎○⊙●●○○ ⊙○◎●●○○
水墨丹青气韵新,满头银发古风存 ... ◎●⊙○◎●○ ◎○⊙●●○○ ⊙○◎●●○○
水墨丹青气韵新,满头银发古风存。吟诗作赋有如神。
⊙●◎○○●● ◎○⊙●●○○ ◎○⊙●●○○
星岛赠书春意暖,豫州添宝义情真。至今犹感入灵魂。
推精后继续切磋。
其一,觉得“水墨”不如“翰墨”。
其二,“满头白发”有欠贴切。概括人物形象只此一笔,应该有更好的四个字。
其三,“有如神”,不准确,似乎不如“尽传神”或“擅传神”。
其四,“义情”不现成,且像是并列结构,对仗不尽工稳。
其五,“入灵魂”的“入”字,似乎应该有个更好的字来取代。如果前四字不动,结句的分量全在这个字上。
临屏随便一说,必有谬误,仅供参考。
|
网友交流005作者:红叶经霜ABC 2011-04-08 08:25 星期五 晴
浣溪沙 致谢林锐彬先生兼步虫儿1韵
09年4月,林锐彬先生惠赠《舒望居吟稿》一册,当时只回了个信息感谢,至今觉得不成敬意,借虫儿1君宝地,再表对林先生谢忱!
◎●⊙○◎●○ ◎○⊙●●○○ ⊙○◎●●○○
水墨丹青气韵新,满头银发古风存。吟诗作赋有如神。
⊙●◎○○●● ◎○⊙●●○○ ◎○⊙●●○○
星岛赠书春意暖,豫州添宝义情真。至今犹感入灵魂。
[ 本帖最后由 松风山月 于 2011-4-7 11:41 编辑 ]
红叶经霜ABC2011-04-08 08:27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7 02:42 发表
称兄欠妥,不称老师,称先生也可。
其实,你们都是我的好老师。我觉得现代社会里,老师的称谓有点滥,不若称兄称君称朋友好点。你看那艺界里,梗不梗菜不菜的很多,且品德低下也泛称老师哟。故我轻易不称别人老师,非它意,本尊重。尊诗兄意,改过。
红叶经霜ABC2011-04-08 08:29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7 11:58 发表
称兄亲切些;称先生尊重些。先生一词在现代社会里也有点滥用,从周总理称宋庆龄为先生,便知这个词本来的分量。
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红叶经霜ABC2011-04-08 08:30
◎●⊙○◎●○ ◎○⊙●●○○ ⊙○◎●●○○
水墨丹青气韵新,满头银发古风存。吟诗作赋有如神。
⊙●◎○○●● ◎○⊙●●○○ ◎○⊙●●○○
星岛赠书春意暖,豫州添宝义情真。至今犹感入灵魂。
推精后继续切磋。
其一,觉得“水墨”不如“翰墨”。
其二,“满头白发”有欠贴切。概括人物形象只此一笔,应该有更好的四个字。
其三,“有如神”,不准确,似乎不如“尽传神”或“擅传神”。
其四,“义情”不现成,且像是并列结构,对仗不尽工稳。
其五,“入灵魂”的“入”字,似乎应该有个更好的字来取代。如果前四字不动,结句的分量全在这个字上。
临屏随便一说,必有谬误,仅供参考。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7 12:30 发表
网友交流005作者:红叶经霜ABC 2011-04-08 08:25 星期五 晴
浣溪沙 致谢林锐彬先生兼步虫儿1韵
09年4月,林锐彬先生惠赠《舒望居吟稿》一册,当时只回了个信息感谢,至今觉得不成敬意,借虫儿 ... 先改些许,待酌。
|
◎●⊙○◎●○ ◎○⊙●●○○ ⊙○◎●●○○
翰墨丹青气韵新,隶楷金石古风存。吟诗作赋有如神。
⊙●◎○○●● ◎○⊙●●○○ ◎○⊙●●○○
星岛赠书春意暖,豫州添宝义情真。至今犹感系灵魂。
“楷”作为书体,是仄声;读平声可能只指楷树。林先生的行草我最喜欢,“隶行”合律,但不确切,也不现成。这一句说的是翰墨方面,铁画银钩,是赞誉王羲之的书法,倒过来用不知如何——银钩铁画古风存。
赞誉人的作品以得体为好,“有如神”仍觉需要斟酌。
|
原帖由 虫儿1 于 2011-4-8 12:54 发表
三郎版版对山月诗友的帖子如此细评,没有给虫子这么细评过,不公呀不公! 并非不想找茬,而是很失望地发现没有毛病。只能在你的“四大件”上过一把吹毛求疵的瘾。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7 17:02 发表
并非不想找茬,而是很失望地发现没有毛病。只能在你的“四大件”上过一把吹毛求疵的瘾。
欢迎,欢迎!我想诗坛就应该持有这种批评之风,不要你好我好大家好,假和谐真虚伪;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
|
原帖由 松风山月 于 2011-4-8 13:09 发表
 欢迎,欢迎!我想诗坛就应该持有这种批评之风,不要你好我好大家好,假和谐真虚伪;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 谦虚使人落后,骄傲使人进步。
狂傲的李敖
“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这掷地有声、豪气冲天的话,出自李敖先生本人之口。我听了并不感到可笑。话虽说的有点儿过头,也有点儿过早,但毕竟是发自肺腑、不乏实力、充满底气的一家之言。
说话如此口没遮拦,两次入狱也就不足为怪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死猪不怕开水烫”,这类话用在真正的文人李敖身上,倒是蛮贴切的。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这句话,着实害人匪浅。恰恰相反,十多卷《李敖全集》告诉世人:“谦虚使人落后,骄傲使人进步。”
1971年3月,李敖“祸从口出”被收押时,台北看守所长见他不识抬举,大为恼火,便指示手下的人把三支圆珠笔夹在他左手四根手指中间,强令他用右手紧握左手那四根手指,所长奸笑着说:“李先生,这不是我们折磨你,是你自己的右手在使你的左手痛苦。所以,你不能恨我们。”
36岁的李敖说:“我不恨你们,也不恨我的右手,我只恨圆珠笔。”
早在1955年,李敖在台湾大学历史系读书时,他父亲就病逝了。他当时深受胡适反传统的影响,不烧纸,不诵经,不拿哭丧棒,甚至当众不掉一滴泪。当时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李敖把他老子气死了。
李敖说:“我若真有气死老子的本领,那我首先该把别人的老子气死几个。”
第一次出狱后,“国安局”公共关系室主任林家祺在一家酒店宴请李敖,还叫来两个朋友作陪。李敖早已戒酒,为了不让大家扫兴,他以果汁代酒。这时,几个风姿绰约的美女围坐上来。林某见他跟其中一个女子谈笑风生,心中暗喜。
酒后,李敖以为可以回家了,林某说还没完事。随即大家上车来到一家旅馆,每人包一个房间。李敖进屋一看,床边坐着在酒店与他谈笑的那个美女。李敖说:“我不花钱买人肉体,这是不道德的。林先生请客,他付钱时,你可照收。”说罢便扬长而去。
后来,林某对他说:“那位小姐把实情告诉我了,李先生,你可真是坐怀不乱啊!”
他说:“我既不扫你们的兴,也不挡美人的财路,哈哈,一切心领了。”
这就是东北三省沦陷第五年,即1935年,出生于哈尔滨的李敖。
他在《不交女朋友不亦快哉》中写道:
△ 不必巧言令色学哈巴狗样,对女友作讨欢状,不亦快哉!
△ 可使他人以为我是个优良学生,不亦快哉!
△ 不必三更半夜,爬起来对纸谈情写情书,不亦快哉!
△ 可使少女以为我是个“理想丈夫”而穷追不舍,不亦快哉!
△ 不必担心别人横刀夺爱,但可“横刀夺他人之爱”,不亦快哉!
△ 可写《不交女朋友不亦快哉》而不怕被罚写《悔过书》,不亦快哉!
如此“快哉”例举了25条,说得头头是道,乐不思蜀之状跃然纸上。可1979年,
40多岁的他,却与电影明星胡茵梦恋爱了。外界议论说,胡茵梦美丽而多才,为什么独独看中李敖呢?
李敖回答说:“帽子歪着戴,老婆讨得快。”
胡茵梦则说:“我和李敖相处久了,知道他有很多面,一般人看到的是顽童的李敖、坏蛋的李敖,而没有看到李敖深沉的一面、体贴的一面。”
这无疑给他自负的一面火上浇油,他说:“胡茵梦已经够美了,她不像一般的女人要去美容,她要用文化美容,而李敖是文化最好的代表,胡茵梦便只好爱李敖了。”
他的《不讨老婆之不亦快哉》写了33则,其中写道:
不须跟人家丈夫比,不须为“出息”拼老命,没出过国,不怕埋怨,不怕丢脸,块然独处于故国山水之上,受台北警察局管辖,不亦快哉!
不可能自己戴绿帽子,可能给别人戴绿帽子,不亦快哉!
可追老情人的女儿,使老情敌吹胡子瞪眼(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不亦快哉!
令他“不亦快哉”的还有“不须看孕妇大肚皮”,“不须挨耳光”,“可到女中教书”,“可在墙上贴大腿女人”等等。不知哪一点无法使他“不亦快哉”,他与胡茵梦结婚不久就离婚了。
有不少人出来打抱不平,在他离婚的第三天夜里,他就接到一个匿名电话,对方恶狠狠地吼道:“李敖,你这个不要脸的爱情骗子,我要杀了你全家!”
他非常镇定地说:“我家只有我一个人。”
对方说:“那就杀你一个人!”
他笑了:“好呀,想杀我的人多着呢,你就去排队吧!”
有一天,他到友人邓维桢家作客,宴会上有不少政界要人。有人颇为关切地问他:“你到底如何在台湾给自己定位?”
他毫不顾忌在座的政界要人,旁若无人地说:“一个正确的人活在一个错误的地方。”
这个错误的地方,决定把19所公立大学的中文系改成台湾文学系。李敖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上对大陆观众说:“我不是台湾作家,我是中国作家!”
近日陆续读完一本近60万字的《李敖作品集》,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还没有哪一位生活在台湾的作家,比李敖更强硬地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其强烈的正义感深深震撼了我,哪怕李敖狂傲得可笑,我也无法不对他肃然起敬。
|
原帖由 松风山月 于 2011-4-8 07:48 发表
其实,你们都是我的好老师。我觉得现代社会里,老师的称谓有点滥,不若称兄称君称朋友好点。你看那艺界里,梗不梗菜不菜的很多,且品德低下也泛称老师哟。故我轻易不称别人老师,非它意,本尊重。尊诗兄意,改 ... 与兄同感!我上网以来,除了和好朋友调侃时偶然叫“老师”以外,我一般拒绝相互间对称“老师”。这不是因为我不通情理、不懂礼貌,而是我在心里把这“老师”二字看的很庄重,不敢轻易用它——我深深知道,在中国文化里,“天、地、君、亲、师”是并称的。其实,严格说起来,“三人行必有我师”之说,并不是指“老师”,其意思应当是指“值得我师法、学习、借鉴的人”。师的含义在“人称”上是很庄重严肃的。我想,最好的、大大方方的、既尊重而又通行的称呼还是“先生”、“女士”。我一般在公共场合就是用这个称呼的。
|
原帖由 梦蝶翁 于 2011-4-7 17:29 发表
与兄同感!我上网以来,除了和好朋友调侃时偶然叫“老师”以外,我一般拒绝相互间对称“老师”。这不是因为我不通情理、不懂礼貌,而是我在心里把这“老师”二字看的很庄重,不敢轻易用它——我深深知道,在 ...
吾与蝶翁同轨!
|
原帖由 梦蝶翁 于 2011-4-8 13:29 发表
与兄同感!我上网以来,除了和好朋友调侃时偶然叫“老师”以外,我一般拒绝相互间对称“老师”。这不是因为我不通情理、不懂礼貌,而是我在心里把这“老师”二字看的很庄重,不敢轻易用它——我深深知道,在 ... 梦蝶翁老师的这番话,可以说“放诸四海而皆准,传至千秋也是真。”称老师往往使我很难堪,久而久之就麻木了。不知梦蝶翁老师意下如何?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7 17:21 发表
谦虚使人落后,骄傲使人进步。
狂傲的李敖
“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这掷地有声、豪气冲天的话,出自李敖先生本人之口。我听了并不感到可笑。话虽说的有点 ... 又改过了,请诗兄批、评。
|
原帖由 松风山月 于 2011-4-7 20:10 发表
09年4月,林锐彬先生惠赠《舒望居吟稿》一册,当时只回了个信息感谢,至今觉得不成敬意,借虫儿1君宝地,再表对林先生谢忱!
◎●⊙○◎●○ ◎○⊙●●○○ ⊙○◎●●○○
翰墨丹青气韵新,按提飞白古风存 ... ◎●⊙○◎●○ ◎○⊙●●○○ ⊙○◎●●○○
翰墨丹青气韵新,按提飞白古风存。吟诗作赋赛仙神。
⊙●◎○○●● ◎○⊙●●○○ ◎○⊙●●○○
星岛赠书春意暖,豫州添宝义情真。至今犹感系灵魂。
写字的过程就是反复提按的过程,“飞白”不错,“按提”为合律不如“提按”自然现成。
第三句绝对不可,赠答酬谢之作,务必要得体。如果我说你“吟诗作赋赛仙神”你会感觉如何?
|
浣溪沙 遥谢锐彬老师赠书
春分刚过,喜得锐彬老师新书《望舒居吟稿》。书中集书法与诗词知识解读于一体,非常精彩。是以有记/。
笔舞龙蛇墨迹新。诗文精彩韵常存。挑灯细读长精神。
长忆南洋春意暖,愈知师友性情真。凭阑望处易销魂。
翰墨丹青气韵新,按提飞白古风存。吟诗作赋赛仙神。
星岛赠书春意暖,豫州添宝义情真。至今犹感系灵魂。
不妨对照一下,便知哪个更得体。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8 13:37 发表
梦蝶翁老师的这番话,可以说“放诸四海而皆准,传至千秋也是真。”称老师往往使我很难堪,久而久之就麻木了。不知梦蝶翁老师意下如何? 哈哈哈,夫子见梦老师、牛老师、松老师,乃曰:“三人行皆是吾师焉。得其师资而师之,择其诗之而诗之”。——《论语·述而师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