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今日又清明,新花笑脸迎。 春山深浅绿,飞鸟上下鸣。 桃李留蹊径,泉溪谱韵声。 透枝窥碌影,拈笔写农耕。 畦垄禾苗奋,光阴朝夕争。 有闲求偶像,无意助苍生。 四面晨钟响,八方香火萦。 边穷添瞽目,城市有文盲。 功德箱常满,募捐钱不成。 恃强偷税赋,凌弱露狰狞。 子厚捕蛇说,少陵茅屋情。 朱门佳酿饮,蓬荜苦心撑。 天道酬勤少,公枰为富倾。 原封童子浪,放荡娇人贞。 探究自然理,无非枯与荣。 |
七绝•临屏一诌
怀德难忘彭司令,曾为人民鼓与呼。
贪吏今朝莫猖獗,多行不义必将亡。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5 12:31 发表
七绝•临屏一诌
怀德难忘彭司令,曾为人民鼓与呼。
贪吏今朝莫猖獗,多行不义必将亡。 甲骨文“狐”身上永远有个“亡”字,是为了表示其读音。因为殷商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亡”字读作“无”。殷墟卜辞中的“无”也一律作“亡”。而“无”则用为“舞”,现代书家写甲骨文时,为了美观,才不用“亡”而用“无”。这里的“无”与“呼”同在平水韵七虞部,故拙作未出韵。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5 13:50 编辑 ]
|
一百三十二
感谢胡厚宣
是胡先生在他的甲骨续存中保存了我在殷商时期的标准像
文字页:
感谢胡厚宣
是胡先生在他的《甲骨续存》中,保存了我在殷商时期的标准像。
图中除“狐”外,没有其他甲骨文字。

|
五绝•临屏一诌
山柴无雅噪,村翁拄仗来。
沱塘久乾涸,陕谷有兰开。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5 12:48 发表
五绝•临屏一诌
山柴无雅噪,村翁拄仗来。
沱塘久乾涸,陕谷有兰开。 山柴无雅噪,——平仄平平仄
村翁拄仗来。——平平仄仄平
沱塘久乾涸,——平平仄平仄
陕谷有兰开。——仄仄仄平平
经认真仔细核对,无一字错写,均正确无误。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5 12:51 发表
山柴无雅噪,——平仄平平仄
村翁拄仗来。——平平仄仄平
沱塘久乾涸,——平平仄平仄
陕谷有兰开。——仄仄仄平平
经认真仔细核对,无一字错写,均正确无误。 把自己的东西用小篆书体来书写,山寨的“寨”,乌鸦的“鸦”,拐杖的“杖”,池塘的“池”,峡谷的“峡”等,必须分别写作“柴、雅、仗、沱、陕”,否则便会贻笑大方。古今文化的碰撞,很容易产生歧义,也是无可奈何的事。除非你不按照古人的游戏规则,自行其是,自以为创新,引来的只能是行家的“莞尔一笑”。
|
五排 清明吟
今日又清明,新花笑脸迎。
春山深浅绿,飞鸟上下鸣。
桃李留蹊径,泉溪谱韵声。
透枝窥碌影,拈笔写农耕。
畦垄禾苗奋,光阴朝夕争。
有闲求偶像,无意助苍生。
四面晨钟响,八方香火萦。
边穷添瞽目,城市有文盲。
功德箱常满,募捐钱不成。
恃强偷税赋,凌弱露狰狞。
子厚捕蛇说,少陵茅屋情。
朱门佳酿饮,蓬荜苦心撑。
天道酬勤少,公枰为富倾。
原封童子浪,放荡娇人贞。
探究自然理,无非枯与荣。
——松风山月
红叶经霜ABC2011-04-05 13:59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5 12:31 发表
七绝•临屏一诌
怀德难忘彭司令,曾为人民鼓与呼。
贪吏今朝莫猖獗,多行不义必将亡。
甲骨文“狐”身上永远有个“亡”字,是为了表示其读音。因为殷商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亡”字读作“无”。殷墟卜辞中的“无”也一律作“亡”。而“无”则用为“舞”,现代书家写甲骨文时,为了美观,才不用“亡”而用“无”。这里的“无”与“呼”同在平水韵七虞部,故拙作未出韵。
红叶经霜ABC2011-04-05 14:00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5 12:51 发表
山柴无雅噪,——平仄平平仄
村翁拄仗来。——平平仄仄平
沱塘久乾涸,——平平仄平仄
陕谷有兰开。——仄仄仄平平
经认真仔细核对,无一字错写,均正确无误。
把自己的东西用小篆书体来书写,山寨的“寨”,乌鸦的“鸦”,拐杖的“杖”,池塘的“池”,峡谷的“峡”等,必须分别写作“柴、雅、仗、沱、陕”,否则便会贻笑大方。古今文化的碰撞,很容易产生歧义,也是无可奈何的事。除非你不按照古人的游戏规则,自行其是,自以为创新,引来的只能是行家的“莞尔一笑”。
|
探究自然理,无非枯与荣。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4 16:48 发表
五绝•临屏一诌
山柴无雅噪,村翁拄仗来。
沱塘久乾涸,陕谷有兰开。 嘻嘻~·还是甲骨哟,我还是不懂啊,不会是肩胛骨吧? 但愿诗兄健步不拄杖,率众赏兰开。
|
原帖由 松风山月 于 2011-4-5 18:59 发表
嘻嘻~·还是甲骨哟,我还是不懂啊,不会是肩胛骨吧?  但愿诗兄健步不拄杖,率众赏兰开。 边穷添瞽目,城市有文盲。
功德箱常满,募捐钱不成。
我是在探索“文盲”一词在古代的读音。把“盲”字放在八庚部是为什么。目前还没找到古代的具体诗句。
|
沱塘久乾涸,——平平仄平仄
陕谷有兰开。——仄仄仄平平
经认真仔细核对,无一字错写,均正确无误。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行不?沱塘久涸裂,
陕(峡)谷有兰开。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4 23:33 发表
边穷添瞽目,城市有文盲。
功德箱常满,募捐钱不成。
我是在探索“文盲”一词在古代的读音。把“盲”字放在八庚部是为什么。目前还没找到古代的具体诗句。
呵呵~~诗兄这可贵的探索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我当效法。不过,这“盲”字在上古是否读méng音啊?我是不得而知,还待有心钻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