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 | | |
|
一
为李白在龟板上刻甲骨文回忆录
龟板上内容:
天宝三年,余四十三
岁,帝五十九岁,贵妃二十五岁。
四明狂客去矣。余离长安,
和杜甫在洛阳会见,成
为好友。伊比余小十一岁,
而同兄弟无异。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30 21:40 编辑 ] |
原帖由 非非 于 2011-3-21 17:17 发表
羡慕,妒嫉,梦蝶翁大拙小朋友将来会因此系列画名扬千古的,因为这只小狐狸太可爱了,很可能三郎小朋友却会被遗忘,忧虑,痛心中~~~ 要不添上牛? 甲骨文“牛”像我一样太简单,与猪八戒无异。而狐狸狡猾多变,才能没完没了地画下去。干脆我变成老虎吧。《虎仙正传》会压倒狐狸的。
|
六十一(除“狐”外,含两个甲骨文字)
骑麟送子
解救被拐羊羔,即刻送往派出所。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5 20:03 编辑 ]
|
原帖由 明月如心 于 2011-3-21 20:21 发表
真的越来越精彩了!
要是能有连贯性就更有趣了 要有连贯性很难,其前提条件是要有一部中篇小说的完整构思。而我连个微型小说也不会写。
|
六十二(除“狐”外,含有两个甲骨文字)
以雨为伞难容象。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5 20:07 编辑 ]
|
六十三(除“狐”外,含三个甲骨文字)
爱护小生命,为小猱担忧。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5 20:11 编辑 ]
|
六十四(除“狐”外,含一个甲骨文字)
事在人为,谁说兔子尾巴长不了?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5 20:15 编辑 ]
|
六十五(除“狐”外,含三个甲骨文字)
柳下垂钓三年,终于惊喜一回。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5 20:23 编辑 ]
|
六十六(除“狐”外,含六个甲骨文字)
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我的老照片。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5 20:26 编辑 ]
|
六十七(除“狐”外,含13个甲骨文字)
我也伪刻
作者附注:
一、“伪刻”,系甲骨学术语。当时王懿荣等人以每字二至二两五钱银子“按字论值”高价收购殷墟甲骨。中外觅求者渐增,遂有伪刻出现。即以殷墟出土无字甲骨,任意刻上“文字”,后又仿刻真卜辞,以假乱真。
二、狐圣所刻卜辞为“丙午卜在商贞今日步于乐亡(无)祸”。
三、牛胛骨部位分别为茎块、骨臼、柱脊、后边缘、前角、后角、软骨。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5 20:31 编辑 ]
|
甲骨卜辞
概述
甲骨卜辞在中国已发现的可以辨识的古代文字资料里,殷墟甲骨卜辞是年代最早的一批,从这批资料来看,当时汉字已经成熟,书面语言的应用也已达到一定水平。较长的卜辞,一条有90余字,例如
《殷墟书契菁华》第三、第五页所著录的刻在一块大牛胛骨正反面上的一条癸未日卜辞,补足缺文后有93字。在甲骨上偶尔还能看到篇幅更长的非卜辞的记载。
兽骨例如在殷墟发现的一块残骨版上,刻有关于某次战争战绩的记事残文(《殷墟卜辞综述》图版16,甲骨学者或称为“小臣墙刻辞”)。据现存文字推算,原文的字数当超过100字。甲骨卜辞的语言,一般很精练。例如有一条卜辞说:“辛未卜争贞(‘争’是管贞卜的人的名字):妇好其比伐巴方,王自东探伐,戎(陷)于妇好立(位)?”(《殷墟文字乙编》),意思是:让妇好和某某一起去征伐巴方,而王则亲自从东方深入进击巴方,敌人会陷入妇好的埋伏吗?这20个字所包含的意思相当丰富,而且表达得颇为清楚。
甲骨卜辞在商代并不是主要的文字记录,当时已经有用竹木简编成的典册,只是没有能保存下来,所以商代人在使用书面语言方面实际上已经达到的水平,无论在文字的篇幅上,或是在记叙事实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上,无疑都会高于甲骨卜辞的水平。
|
六十八(除“狐”外,无甲骨文字)
这穿衣镜不知超市是否让退换!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5 22:1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