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一
为李白在龟板上刻甲骨文回忆录
龟板上内容:
天宝三年,余四十三
岁,帝五十九岁,贵妃二十五岁。
四明狂客去矣。余离长安,
和杜甫在洛阳会见,成
为好友。伊比余小十一岁,
而同兄弟无异。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30 21:40 编辑 ]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17 18:00 发表
三十九(除“狐”外,含6个甲骨文字)
主持婚礼,乱点鸳鸯谱,让卓文君嫁司马光 四十(除“狐”外,含8个甲骨文字)
司马相如兴师问罪。
——“师”选用周代甲骨文字型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0 11:49 编辑 ]
|
这使人想到狼与小羊的故事,人要办坏事,总能找到充足的理由,何况狡猾的狐狸!
|
四十一(除“狐”外,无一甲骨文字)
终于变成摩登女郎——从渐变到突变的过程
所谓突变,就是第五幅的尾巴,到第六幅一下就变成了另一条着高跟鞋的长腿。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0 11:51 编辑 ]
|
原帖由 十九白眼 于 2011-3-17 23:11 发表
先生晚上好! 先生中午好!
|
四十二(除“狐”外,含7个甲骨文字)
沉溺于永言之中(卜辞“溺”与“尿”同,对狐圣有点不恭)
狐圣仰面朝天躺在那里,大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尚书•舜典》云:“诗言志,歌永言。”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0 11:54 编辑 ]
|
四十三(除“狐”外,含7个甲骨文字)
游龙逐凤我不知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0 11:55 编辑 ]
|
跟进学习,不懂,唯有看的份了。
小子慕风
  |
2011-3-18 13:26 | |
一
为李白在龟板上刻甲骨文回忆录
龟板上内容:
天宝三年,余四十三
岁,帝五十九岁,贵妃二十五岁。
四明狂客去矣。余离长安,
和杜甫在洛阳会见,成
为好友。伊比余小十一岁,
而同兄弟无异。

李白记忆有误,而狐圣当时未当面给李白纠正。天宝三年,玄宗纳寿王妃杨太真,并未册立为贵妃,是第二年册封的。第二年李白在兖州与杜甫分手,李南游吴越,杜西入长安。
草稿与定稿并进,正文改为四明狂客(贺知章)“去九泉之下”,甲骨文确无“矣”字,金文中才有。
“狐圣附注”,改杨太真为杨玉环,“第二年李白在兖州与杜甫分手,李南游吴越,杜西入长安”删除,画面容不下。
|
四十四(除“狐”外,含28个甲骨文)
将牛哥的一首七绝刻在牛胛骨上
家山新甫多游客,雨后林幽百鸟鸣。
万木无声向天绿,黄昏犹见丽人行。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0 11:58 编辑 ]
|
四十五(除“狐”外,含27字)
遭诬陷流落江湖赋诗题壁
我乃东周一公仆,面朝天子有前途。
买官献宝升三品,今日无家成野狐。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0 15:26 编辑 ]
|
四十六(除“狐”外,含13个甲骨文字)
给儿童讲《道德经》:“盗可盗,非长盗;明可明,非长明。”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0 16:30 编辑 ]
|
四十七(除“狐”外,含29个甲骨文字)
修道成仙
出家去国八方游,不用君王万户侯。
吕祖闻听自来见,乘龙引凤共春秋。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0 16:34 编辑 ]
|
原帖由 非非 于 2011-3-15 12:10 发表
不会吧,我想看拿大顶的,你一秒钟就画出来了呀。 反正是草稿,瞬间就是一个。
|
四十八(除“狐”外,含8个甲骨文字)
狼追小鹿,见义必为。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0 16:46 编辑 ]
|
四十九(除“狐”外,含9个甲骨文字)
给虎狼特训班授课
勿以善小而不为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0 16:44 编辑 ]
|
五十(除“狐”外,含27个甲骨文字)
赋诗遥寄蒲松龄先生
万户千家三百载,竞传笔下善良狐。
如君绝艺而今少,我为先生鼓且呼。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20 16:42 编辑 ]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19 23:45 发表

我也为牡丹唱一支歌——百家争鸣中的一家之言宋协周;(55)
红叶集李长枝;(56-57)
我和渡边伯伯张海珊;(58-59)
种花生蔡涤;(59-60)
我爱小雪花黄众;(61)
欢乐湖的故事吴小松;(62)
玩具小屋曼斯菲尔德;吕经凤;(63-66)
“述往事,思来者”张春宁;(67-68)
蓓蕾初绽吐芬芳——评《山东文学》一月号“新花竞放”中的小说任孚先;(69-73) “问题小说”马勤;(72-73)
无情的嘲弄 辛辣的讽刺——漫谈《交界庄》的艺术特色王佃基;王晓家;(74-76)
《聊斋志异》中的笑吴九成;(76-77)
不能宣扬犯错误有理——给一位业余作者的信肖平;(78-79)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琐议高夙胜;(79-82)
《杜甫研究》再版漫题萧涤非;(81)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3-19 23:5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