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仿冯延己《南乡子》•闺怨(旧声新韵)
何处锁雕鞍? (元•关汉卿)
云去云来远近山。 (元•徐再思)
梁燕语多终日在, (宋•李清照)
遥看, (元•刘 致)
两岸人家接画檐。 (元•张养浩)
寂寞又春残, (元•刘燕歌)
绿水青山任自然。 (元•马致远)
谢却海棠飞尽絮, (宋•朱淑真)
流连, (元•乔 吉)
欲寄君衣君不还。 (元•姚 燧)
2010-9-8下午1:30
仿《卜算子》•古词(入声宽韵)
嫁娶不须啼, (汉•卓文君)
树木何萧瑟。 (魏•曹 操)
兰有秀兮菊有芳,(汉•汉武帝)
皎洁如霜雪。 (汉•班婕妤)
众口烁黄金, (魏•甄 后)
焉念无衣客。 (魏•曹 植)
感予心兮多慨慷,(汉•赵飞燕)
慰妾长饥渴。 (晋•司马彪)
2010-9-8晚6:06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9-8 18:53 编辑 ] |
[quote]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9-8 14:45 发表
别离易,相见难,何处锁雕鞍。春将去,人未还,这其间,殃及煞愁眉泪眼。
赏析:
这是关汉卿的一首情深意厚、催人泪下的别离曲。
这支小令才写了哀怨,写了黯然销魂的离愁别恨,因此作者选择了宜于表达“凄怆怨慕”感情的[商调梧叶儿],因而更易于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作品没有堆砌典故,雕琢辞藻,只是用平常语道出人物的隐微心曲,贴切自然,感人至深。小令虽然是写“别情”,但并无难分难舍之情和伫立凝望之态,有的只是别离之后的悔恨。
整个小曲的意境都是从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中脱胎而来的。它巧妙的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委婉地表达出曲中女主人公细微的内心活动。前三句是后悔心理的写照。到底是什么地方把他的“雕鞍”锁住了呢?她后悔了,她怀疑了,她既怀疑此时有人将他的“雕鞍”锁住了,又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把“雕鞍锁”,确是语少而意丰,语浅而意深。程派名剧《春闺梦》里有唱词曰“去时陌上花如锦,今日楼头柳又青,可怜侬在深闺等,海棠开日我想到如今”可为此句注解。
时光流转,转眼又是春残。”曲中的女主人公早就在倚楼等候了,可是“春将去”,而“人未还”,怎能不悲伤呢?“殃及煞愁眉泪眼”,正是这情绪的流露。温庭筠《梦江南》里“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心绪,怕是只有这痴情女子能解得。情绪由开始淡淡的哀愁到深深的埋怨,正是爱恨交织的内心世界的袒露。
全曲寥寥数语,却能有层次地表现出抒情女主人公感情发展的过程,极富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关汉卿不失为一代元曲名家,不愧于后世“曲圣”的称谓。
|
云去云来远近山 发表于: 2010-09-08 14:53 发表主题: 元曲图片 |  | |  |
|
【中吕】阳春曲·皇亭晚泊
徐再思
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
秋风征棹钓鱼滩。
烟树晚,茅舍两三间。
[赏析]
作者在画面的摄取上,无疑是以“秋风征棹钓鱼滩”一句为视觉的中心点或出发点的,于是便有俯视、仰视、平视等多角度所得的景象了。秋风、征棹、钓鱼滩三个意象的共存并发,很容易把我们引入归隐的主题上来。此曲刚一看时似乎描摹山水,其实寄寓人生旅程无限艰苦之意。对仗工整自然,写景如画,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9-8 15:19 编辑 ]
|
[quote]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9-8 15:31 发表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梁燕语多:指栖于梁头上的燕子不停地喃呢。
【赏析】:
此诗作年不详,从诗意看,当在李清照南渡之后,诗中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9-8 15:47 发表
《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双调]
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
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
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
梦里思梁苑,花时别谓城。
长亭,咫尺人孤另。
愁听,阳关第四声。
东山仰谢安,秋水思张翰。
长沙屈贾谊,落日悲王粲。
坐上酒初残,灯下剑空弹。
马援标铜柱,班超指玉关。
遥看,明日钱塘岸。
云间,山头更有山。
【作者】:
刘致(1280—1334),字时中,号逋斋。石州字乡(今山西离石中阳县一带)。大德二年(1298)为翰林学士姚燧所赏识,推荐为湖南宪府吏;后历任永新州、翰林待制,浙江行省都事等职。与卢挚、马致远有酬唱之作。
【赏析】:
这两首都是描写送人离别时的思想活动;第一首是写离情,第二首是写志趣,所用典故有不得志是张、贾、王等,有得志者有谢、马、班等,都是作者钦仰的人物。重在隔岸有明月,山上又有山。立意新颖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
[quote]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9-8 15:55 发表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赏析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
【注释】
烟水:江南水气蒸腾有如烟雾。
晴岚:晴天山林中的雾气。
画檐:绘有花纹、图案的屋檐。
芰荷:指菱角与荷花。芰,菱角。
“卷香风”句:“即十里香见卷珠帘。”柳永《望海潮》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飐:因风而颤动、飘扬。
【译文】
满江的烟波和岸边山中的雾气相映,两岸人家屋檐相连。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淡,看沙鸥正在江面上飞舞盘旋。时风从卷起的珠帘飘出有十里远。画船儿好像从天边驶来,酒旗儿迎风招展。真爱死个人啊,江南!
【赏析】
此曲写江南水乡秋色。景物迭出,各具情态,诗情画意,美不胜收。风格清逸,情调欢快,音律和谐。
首句“一江烟水照晴岚”展示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经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次句“两岸人家接画檐”写出在烟水迷茫中描画精雕的房舍密接不断。
接着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温柔乡的浓郁春光冲淡了,彷佛有抿去嚣扰的意味,更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摇曳之姿。“看沙鸥舞再三”则平添了几分闲适自得的怡然之味。
“卷香风十里珠帘”暗示了其所在的富丽,和前面的画檐人家相呼应。“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两句不仅字面相对,所描述的情景也恰成对应,一方频频召唤,一方倦旅来投。最后一句“爱煞江南”总结心得,由客观观察转回主观感受。
本诗用看似数量很少的数词表达出了“很多,范围很大”的意思。如“看沙鸥舞再三”中的“再三” 一个“三”字写出了荷塘边上沙鸥的活跃,轻舞频频。“卷香风十里珠帘”一句中的“十”字,看似范围很小,区区十里,可细细品味,可以感觉到作者笔下的何止是十里,百里都不止,可见秋光中荷香香飘极远。本文中的“一段”中的数词是个例外,作者用“一段”来写荷丛,把秋天荷塘的那种消瘦,萧瑟表现的淋漓尽至。
本曲中 “一”“两”“再三”“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由于选择的数词不同,富于变化,增强了生动活泼的情韵。
在写景的层次上,作者由荷塘做中心,再写荷塘堤上起舞的沙鸥,然后又由荷香延伸到周围,进而延伸到天边,由中间到四周层层展开,一点到面连及整个江南,美极,妙极!
前五句写景由远而近,从大到小,写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写远方的画船,第七句又近写村落酒店酒旗,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表达了欢快的格调。
|
回复 #1 李家三郎 的帖子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9-8 18:59 编辑 ]
图片附件:
yuanqu002111.jpg (154.91 K)
|
名称: [仙吕]太常引·饯齐参议归山东
作者: 刘燕歌
作者简介
刘燕歌,又作刘燕哥,女伎。《古今词话》有关介绍说:“刘燕歌有饯行太常引词,传唱一时。”
体裁: 散曲
年代: 元
原文
[仙吕]太常引·饯齐参议归山东
故人别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
今古别离难,蹙损了蛾眉远山。
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
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赏析】
此曲系一首别离曲,情感真挚、深沉。特别是“无计锁雕鞍”句把不忍离别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至,表现出下层妇女重情笃义的美好情怀。用“别酒”、“杜宇”、“明月小楼”等传统吟别意象却又能写出新意新境。在晚春时节,离别之人在杜鹃的悲啼中对酒相望泪眼。此种离别情景是离人别后的回忆,为虚境。而此时的“明月小楼”及倚楼“相思泪弹”则为实境,虚实相映,和前句“无计锁雕鞍”相呼应。通过此曲,我们可以看出一代才女的艺术水准。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9-8 19:12 发表
马致远·【双调】拨不断
九重天,二十年,
龙楼凤阁都曾见。
绿水青山任自然,
旧时王谢堂前燕,
再不复海棠庭院。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9-8 19:29 发表
即景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提示:将鼠标移动到颜色不同的字词上可以看到注解。
【赏析】
“即景”就是眼前的景色。“两两时禽噪夕阳”是说,成双成对的时禽在夕照中鸣叫。它们的成双成对反衬出诗人的孤独,因此诗人感到它们的鸣声聒耳讨厌,句中的“噪”字传达了这种情绪。后两句通过海棠花谢柳絮飞尽来写春天逝去,“困人”的夏日到来,从中可见出她郁郁寡欢,不知如何度日的心态。诗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现感情,手法娴熟。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9-8 14:51 发表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9-8 14:45 发表
别离易,相见难,何处锁雕鞍。春将去,人未还,这其间,殃及煞愁眉泪眼。
赏析:
这是关汉卿的一首情深意厚、催人泪下的别离曲。
这支小令才写了哀怨,写了 ... 认真学习老哥曲评《赏析》 
|
原帖由 笑聊 于 2010-9-8 19:49 发表
认真学习老哥曲评《赏析》 蜗牛怎会写评论?要是会就是芭蕉扇公主她老公了。——都是从网上复制的。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9-8 19:52 发表
蜗牛怎会写评论?要是会就是芭蕉扇公主她老公了。——都是从网上复制的。 铁扇公主百科名片
铁扇公主:又叫罗刹女,是女妖中十分厉害的一个,长得漂亮俊俏,与牛魔王是夫妻。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人物,住在翠云山芭蕉洞。乃齐天大圣孙悟空结拜兄弟牛魔王之妻,其子红孩儿后被观音所收。
——难怪打“芭蕉公主”觉得不对头。
|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9-8 19:56 发表
铁扇公主百科名片
铁扇公主:又叫罗刹女,是女妖中十分厉害的一个,长得漂亮俊俏,与牛魔王是夫妻。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人物,住在翠云山芭蕉洞。乃齐天大圣孙悟空结拜兄弟牛魔王之妻,其子红孩儿后被观 ... 如是转贴,也增加了学习资料。何况老哥的真才实学,人所共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