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四言排律•致魏武帝曹孟德丞相(旧声新韵)
神龟虽寿,凭据难寻。
只是传说,原非见闻。
譬如丞相,或者佳人。
真实存在,贤愚共钦。
歌而咏志,幸甚胡云。
2010-8-8晨6:29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8-8 11:24 编辑 ] |
与易安老爸同叹(鱼、虞合韵)
叹一家子,学识非虚。
老爸如此,千金必殊。
纵谈兴废,警戒贤愚。
俭孕强国,淫生废墟。
声声霹雳,字字玑珠。
清照之父,巍巍丈夫!
2010-8-8上午9:39
|
致许穆夫人(旧声新韵)
君当无愧,第一诗人。
驱马凭吊,扬眉直陈。
芳魂如火,正气凌云。
爱国形象,时萦我心。
|
武后治本诏(旧声新韵)
凡贪必骟,杜绝遗传。
女贬僧院,男升宦官。
吾皇久病,尔等须廉。
渎职除禄,清污赏钱。
奉天承运,保我江山。
2010-7-28上午11:30
|
武松打鼠(旧声新韵)
如何动得?虎借官威。
打黑无胆,除黄告吹。
野鸡登月,淫鸭乘雷。
皆虎相助,非人可追。
英雄用武,唯鼠难飞。
2010-7-28中午12:45
|
古代送别(新韵)
清和天气,树树莺鸣。
妾意君意,长亭短亭。
依依杨柳,郁郁行程。
从此唯有,魂牵梦萦。
2010-7-29晨7:20
|
放翁交来四律近作一首(新韵)
酒痕盈袖,衣满征尘。
水尽无路,花明见村。
骑驴吟句,罢职为民。
细雨迎送,人过剑门。
过,旧有平仄两读,义同。
2010-7-29晨8:58
|
易安交来四律习作一首
金石依旧,春风满楼。
常年孤枕,终日凝眸。
肠断千夜,花称一流。
情怀如水,欲说还休。
2010-7-29上午10:58
|
才女如云
灯下人瘦,楼前月明。
清秋怀远,夤夜抒情。
躲在西汉,藏于晚清。
多才闺秀,笑我无名。
2010-7-29上午11:25
|
李煜寄来四律一首
寂寞深院,梧桐锁秋。
小楼西上,碧水东流。
谁共回首?何堪咏愁!
触眸肠断,痛悼吾周。
李煜自注:吾周,非指小周皇后,而是她的姐姐大周皇后。
2010-7-29下午4:08
|
汉高祖寄赠四律一首(西汉诗韵)
大风骤起,万里云飞。
欲火犹盛,韶华不归。
宫中选美,海内扬威。
猛士纷至,安边护陲。
2010-7-29下午4:48
|
七月流火
阳光佳苑,庚寅将秋。
红叶成集,苍颜泛舟。
采莲唐宋,放棹商周。
时去时返,欣然忘忧。
2010-7-30晨7:10
|
三寸金莲(旧声新韵)
诗仙所咏,天足娇妍。
李煜偏爱,兰闺尽残。
风行朝野,波及仙凡。
扭曲为美,循规则贤。
金莲三寸,受宠千年。
2010-7-30上午11:15
|
辋川故居韵事
三万年后,天亡地球。
王维犹在,独自长愁。
蓦地门响,飘然叶稠。
枚枚传意,片片言羞。
字迹娟秀,芳名未留。
《旧唐书•王维传》:“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
|
无欲则安
即兴为赋,闲中耗银。
纵如海市,终作烟云。
才子名媛,君王大臣。
生前荣耀,身后同贫。
司马迁《孔子世家赞》:“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2010-3-30下午3:00
|
孔丘(新声韵)
野合之子,终为圣人。
少贫知礼,老乐求仁。
尊孔排异,批林鼓唇。
布衣有庙,国士非神。
赞誉横扫,生前未闻。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书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与尼丘得孔子。”
2010-3-30下午3:50
|
大禹之歌(先秦古韵)
悠悠天地,苦难何极。
五帝垂范,三皇定则。
宁茹禽骨,勿夺民食。
贪吏如鼠,能无痛哉。
2010-3-30晚6:10
|
无题有感(先秦古韵)
神游远古,不见今人。
簌簌秋叶,悠悠我心。
试吟大雅,复录周南。
时代如锦,平庸一天,
2010-3-30晚6:58
|
嫦娥答记者问(新声韵)
不复憔悴,君休乱猜。
远离污染,未见洪灾。
反腐声渺,除黄鼓衰。
耳根清净,桃面花开。
2010-7-30夜7:20
|
题曹雪芹(长律)
墓茔何在?遗迹无存。
生卒难定,荒芜待耘。
才齐岱岳,情若秋旻。
笔纵千里,锋挑万斤。
柔肠轻物,胆气超群。
字字红粉,行行翠裙。
娇妍平姐,俏丽晴雯。
雪雁春懒,鸳鸯夜勤。
宝钗黛玉,熙凤湘云。
灿灿星斗,巍巍雪芹。
横空巨擘,不世奇勋。
梦里悲泪,文中右军。
伤时悼世,泻玉流芬。
开卷人至,何须觅坟。
“旻”,偶然出韵。
2010-7-31晨7:06
|
有感于不用古文就不会说话的奇事(旧声新韵)
尚书最古,口语成篇。
历代同读,今人觉艰。
因需甲骨,渐盛文言。
蹩脚高士。搬来掷砖。
2010-8-7上午11:04
现今学术界一般认为,先秦典籍如《尚书》、《左传》等中的语言,是在当时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语体文,与当时的口头语言差别并不是很大。
——《文言语法结构通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