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 2023-6-11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搜索文集




在线用户: 7

0 位会员, 7 位游客

搜寻《随笔南洋》
2010年3月6日,北京友人邱波寄来《随笔南洋》。
任何一部诗集,我都不曾从头至尾一气读完过。这本24万多字的书,却害得我通宵不眠,直到读完最后一个字。但也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这与读一首费解的诗或词所受的折磨,形成巨大的反差。
北美网的管理员在短信交流中对我说:“诗歌是高雅的娱乐形式。”我很惊讶,这与西方某作家把诗歌定位于“娱乐形式”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强调了“高雅”二字,这是对的。但是若高雅到只能在特定的小圈子里互相欣赏,起码我个人就无权参与这样的娱乐。
《随笔南洋》可读性的奥秘在哪里呢?它又不像《基督山伯爵》那样悬念迭出,却同样诱人管不住自己,非一气读完不可。这个问题自己提出来,也只能在今后的反复把玩中去寻找答案。

14 评论

内容简介
《随笔南洋》以作者本人出国闯荡的经历为线索,以清新、流畅的文字,走笔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书中以海外见闻为主,既有对身边人物和故事的细腻描述,也有对恢宏史卷的泼墨疾书;既有对敏感话题的深入思考,也有对部分涉及海外中国人事件的入木三分的剖析,是一本能够让读者拾趣南洋、增广见闻,同时又能发人深思、激荡共鸣的新移民佳作。


李家三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2010-3-9 11:26

作者简介
李叶明,1992年毕业于上海大学,后留校任教。1996年赴狮城工作。2001年获澳大利亚柯廷理工大学硕士学位。同年申请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后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历任新加坡华源会社会服务组主任、新加坡李氏总会执监委等。


李家三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2010-3-9 11:28

编辑推荐
本书是来自神州大地的李叶明先生积累多年阅历,所写下的一段充满酸甜苦辣的心路历程。全书以作者本人出国闯荡的经历为线索,以清新、流畅的文字,走笔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书中以海外见闻为主,既有对身边人物和故事的细腻描述,也有对恢宏史卷的泼墨疾书;既有对敏感话题的深入思考,也有对部分涉及海外中国人事件的入木三分的剖析。


李家三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2010-3-9 11:29

目录
一、南下狮城/1
1.东航的班机
2.英语和白痴
3.电话面试
4.属花生的
5.明亮的夜晚
6.我的宿舍
二、初来乍到/19
1.移民厅
2.最后的方便面
3.大肥肉真香
4.上班第一天
5.新加坡的驾照
三、找房搬家/33
1.这面粉可真白
2.不搬也得搬
3.什么是组屋?
4.找房ABC
5.咱也登广告
6.你是房东算你狠!
四、非常新加坡/52
1.狮城传奇
2.鞭刑·丢钱包
3.摘笑行动
4.我的美人
5.鬼节、会馆与教堂
6.新加坡为什么这么小?
五、邻国马来西亚/72
1.新、马分家
2.长堤对岸是新山
3.南北大道
4.魅力吉隆坡
5.赌城云顶
6.马六甲·祭郑和
六、我的印度同事/92
1.足球“外交”
2.你做错了!
3.哇!印度菜
4.摩登女郎
5.神奇的乐师
6.小印度
七、菲律宾出差/112
1.菲律宾印象
2.风雨马尼拉
3.自由与绑架
4.离奇的劫机案
5.世纪大弹劾
6.“美式民主”的尴尬
八、百样人生/130
1.要不要出国?
2.什么准证?
3.蓝领EP的陷阱
4.留学新加坡
5.跳板的魅力
6.致命的选择
九、永久居民/149
1.新加坡的优势
2.谁是人才?
3.拿PR真好
4.拒签、拒签、再拒签
5.关于外来人才之争
十、结婚和蜜月/165
1.我的女友
2.AOM的殿堂
3.曼谷一日游
4.拥抱普吉岛
5.可叹的美国佬
6.西瓜的疗效
十一、到美国去/187
1.美国在招手
2.凭什么老印拿六万?
3.读个洋文凭
4.年薪六万五
5.签证之后的犹豫
6.潮起潮落新经济
十二、澳洲千里行/206
1.墨尔本风光
2.首都堪培拉
3.同性恋大游行
4.悉尼遇贼记
5.西澳珀斯
6.寂寞公路
7.大洋之界看日落
十三、落地生根/228
1.家庭“三子”
2.新加坡的公积金
3.买房容易搬家难
4.让房子温暖起来
5.准爸爸进产房
6.家的感觉
十四、可恨的乌鸦/245
1.乌鸦风波
2.作者其人
3.新加坡人的大度
4.天下乌鸦一般黑
5.小龙女的是非
6.无耻的经典
十五、永隆汇款失信案/263
1.“永隆”关门了
2.人间自有真情在
3.赔偿责任之争
4.怎么又是劳工?
5.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十六、狮城中国热/277
1.华语的商业价值
2.海归潮
3.回国的梦想与现实
4.华源会
5.走进亚细安
后记:总裁和渔夫/293


李家三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2010-3-9 11:31

找防搬家之一 这面粉可真白   2006-12-17 01:45:03

  我们宿舍的条件虽然不好,可我们已经很知足了。当时我们听过一个真实的例子。这位朋友刚到新加坡,就被中介带去一处破旧的组屋。敲开房门一看,里面住着一大帮男人。当时是晚上十点多,房东还没回来。中介不想陪着等,便交代说:这里的房租是3百新币一个月。说完就一走了之了。
        朋友在那儿越等心里越不舒服 。 住这种地方,也要三百新币一个月?这套组屋里住的好象都是劳工,家具破破烂烂的,到处还散发着一股酸臭味。


  等了一个多小时,房东终于回来了,一脱衣服,露出背上的刺青 , 一条张牙舞爪
的青龙。歪着脖子,瞟了他一眼,房东大大咧咧地说:“里面房间已经没有空位了,你暂时睡客厅吧。”接着便伸手要钱,“我跟你们中介谈好了,每月租金3百,另外加押金也是3百,你就付给我6百块吧。 ”


  “什么?在客厅里打地铺也要6百新币?!”朋友当即冲口而出。


  “你要不要住?”没想到“青龙”瞪眼,蛮横地说,“要住就给钱,不住就滚蛋!”


  朋友也是个血气方刚之人,话已至此,拎起行李便出了门。到楼下找了台公用电话,怒气冲冲地打给中介,可电话一直没人接。这一下,他也傻眼了!这半夜三更的在异国他乡,可如何是好呀?


  没办法,只好在组屋楼下找了块干净的角落,准备抱着装有现金和护照的背包合衣而睡。靠着墙角坐下,抬眼一望,对面就是新加坡万家灯火的组屋楼群,可哪儿才是自己的家?!


  当时的悲凉,朋友至今耿耿于怀。不过,他对新加坡的印象却不算太糟。因为那天晚上,他被一位好心的老伯收留了。在新加坡,露宿街头的情况非常罕见。那位老伯路过时,见他大包小包的睡在楼下,便主动上前寻问情况。得知他的遭遇后,见他一副书生模样,又有合法证件,便索性带他回家暂住了几天,而且一分钱也没要!


  这也算是他不幸之中的大幸了。后来我对这位朋友说:你可是一夜之间“尝尽人间冷暖 ”啊! 新加坡的坏人和好人,第一天就都让你给碰上了。


  跟他相比,我们能有统一的宿舍住,真的就不错了。虽然条件不好,但宿舍里气氛融洽。舍友们年龄相仿,学历相当,出国的经历又非常相似,所以不但谈得来,也很容易玩到一起去。尤其在几套宿舍中,有一套专门的女生寝室,致使一些男舍友们搞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刚来没多久,我们就去了很多地方,比如本地著名的乌节路、东海岸、以及新加坡河畔等。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农历春节即将来临。作为一个华人为主的国家,新加坡的春节气氛相当浓厚。提前几周,牛车水就搭起了很多街边摊,大卖特卖各式年货。全岛主要商店和超市,此时也会摆出琳琅满目的应节商品,店内更是从早到晚播放喜庆的迎春歌曲,过节气氛呼之欲出。

  可越是这样,我们这群海外游子,就越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春节,是中国人阖家团聚的日子。每逢佳节倍思亲呐!可是这个春节,让我们这些独在异乡之人怎么过呀?好在,宿舍里人多,很快就有舍友提议道:不如除夕晚上,我们也搞个聚会热闹热闹。


  这个主意不错!很快就得到大家热烈的响应。楼下的女生们也主动腾出她们的客厅,作为聚会场所。因为她们那儿,相对要干净得多了。聚会的消息传出后,几位前舍友,还有部分舍友的同事或朋友等,也纷纷表示想来参加。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们自然是来者不拒了。最后确定人数,大约有三十多人出席。


  聚会的主要内容是聚餐,包饺子是当然的首选。大年三十那天,很多公司都提前放工。舍友们陆续回来后,就开始七手八脚地准备包饺子。包饺子的第一步,当然是和面。可那面粉不知怎么搞的,就是和不起来。


  起初,几位南方来的舍友还在夸 : “这面粉 可真 白啊! ” 可仔细一看,这是面粉吗?


  虽然包装袋上印有“ 白面粉”三个中文字 ,可是在英文名称里,却没有 “ flour”(面粉)的字样。最后经 “ 专家 ” 鉴定,我们是受了那三个中文字的误导,买错了!这 “ 白面粉 ”,其实 是淀粉或糯米粉之类的东西。真搞不懂那个厂家,为什么要起这么一个中文名!


  望着那十几公斤的“白面粉”,大家顿时傻了眼。新加坡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几乎所有商店都会在除夕夜提前关门,准备放假过年。事到如今,再去买面粉会不会太迟了?可是,我们的饺子宴,难道就这么泡汤了吗?


  不甘心!于是决定分头出去找找看。我们兵分五路,倾巢而出,但很快三路人马空手而归,另外一路好不容易买回来的,也只是一家超市仅剩的两公斤面粉。虽然还有最后一路没回来,可随着墙上的挂钟滴答做响,希望似乎也越来越渺茫了。


  参加聚会的朋友,此时都已到齐。大家大眼瞪小眼,不知该如何是好。就在这一片压抑、沉寂的气氛中,突然听到电梯口有人高喊:“买到了!买到了!”


  整个宿舍顿时沸腾起来!



  大家就象迎接英雄一般,把两位劳苦功高的舍友和他们好不容易买到的面粉迎进了门。在重新焕发的节日气氛中,包饺子的工程得以继续。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手忙脚乱,我们终于吃上了自己包的水饺。


  没有鞭炮声,没有央视的联欢晚会,但饺子宴之前这段“白面粉”的小插曲,不但有惊无险,反而给我们制造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令我们包饺子的气氛更愉悦、更欢快,包出来的饺子也似乎更加美味了!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3-9 18:32 编辑 ]

李家三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2010-3-9 11:35

找房搬家之二 不搬也得搬  2006-12-18 02:06:57

  春节过后,又有一位舍友找房搬了出去。说实在的,住在宿舍里,并不是人人都方便,更不是人人都喜欢。一些舍友尤其不喜欢宿舍里的嘈杂和脏乱,有的甚至连一个月都住不满,就匆匆搬了家。

  虽然住宿舍对我来说,上下班也不是太方便,可我并不打算马上搬家。一是我喜欢宿舍里的气氛,喜欢跟舍友呆在一起的感觉。二是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搬出去的舍友抱怨说,新加坡的房东如何刁蛮、如何不通情理,甚至还有跟房东撕破脸皮、大吵一架的例子。
 虽说印象中,新加坡人大都彬彬有礼的,似乎不难相处,但是要跟房东终日住在一起,那可就不好说了。毕竟,中国房客和新加坡房东之间,无论在生活习惯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都存在着不少差异
  比如,我们楼下有个上海女孩,平时习惯了喝热牛奶,否则肠胃就会不舒服。后来,她在一户新加坡人家租了一个房间,刚搬进去的时候相安无事,房东对她也挺客气的。但是很快,女孩发现房东太太每次看到她烧牛奶,都会有点不太高兴。原因其实很简单--新加坡人大都习惯于喝冷藏的鲜牛奶,从冰箱里拿出来直接喝,所以房东太太无法理解女孩这个烧牛奶的“坏习惯”。
  虽然她嘟囔过几次,可是女孩并未理会。由于女孩非常注重保养,每天必定要喝牛奶,每次喝牛奶,又必定要烧一下,可她却忘了,新加坡天气炎热,一旦烧过了头,她还必须把牛奶放在桌上凉一阵才能喝。这通折腾,看在房东太太的眼里,简直就是不可理喻了!
  更要命的是,有一次,女孩不小心把牛奶给烧多了,一时喝不完,只好又把热过的牛奶放回了冰箱。这一下,房东太太终于恼了。她以为女孩是存心跟她过不去,故意浪费她的水电和煤气费。于是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大吵了一架。女孩一生气,就重新找房搬了出去。
  类似这种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其实在中国房客和新加坡房东之间,还真不算少。比如,新加坡天气热,家居地板大都采用地砖或大理石等材料。新加坡人通常会把地板弄得干干净净,然后就在家里打赤脚,所以房东通常也不允许房客在家中穿鞋。可是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病从脚底起”,就算天气再热,每天光着脚板踩在冰凉的地板上,很多中国人还是会觉得不适应。
 另外,新加坡房东对于烧菜时的油烟特别介意,而中国房客却偏偏喜欢爆油锅,总觉得这样烧出来的菜更入味。可是照这种烧法,不出一个月,赤脚走在厨房的地板上,脚底都会觉得油油的。这,或许也是很多房东不愿让房客在家中烧饭做菜的一大原因吧!  对于新加坡房东的挑剔,我想,毕竟房子是人家的,谁不爱惜自己的东西呢?而一些中国房客,既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更缺乏起码的公德心。他们跟房东住在一起,不闹矛盾才叫奇怪呢!
        我就听过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新加坡朋友的亲戚,把房间租给一对中国夫妇。由于房子刚刚装修过,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房东自己又不经常在家开伙,所以也不想让房客在家烧饭做菜。不过,通情答理的房东,还是同意让那对夫妻 “小煮”,即不起油锅,简单的煮个粥、烧个面之类的。
  可是没过多久,房东发现厨房里竟然出现了油渍,怀疑是那对夫妻趁他们不在,偷偷地起油锅烧菜所至。于是房东干脆釜底抽薪,把煤气停掉,大家都彻底“熄火”了事。可是没想到,有一天房东早回家,竟然闻到从房间里飘出阵阵的菜香!
 惊讶之余,敲开房门查看,发现那对夫妇买了电炒锅、电饭锅,正关起门来在卧室里烧饭做菜呢!看到这个情形,房东火往上撞,质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而那对夫妻却振振有词地说:“你不让我们用厨房也就算了,这里是卧室,是我们租下来的。我们在房间里做什么,你就不必多操心了吧。”
  亏他们还知道那是卧室!如此的强词夺理,把房东气得差点吐血,发誓以后再也不租中国人了!

  这样的例子,还真是丢尽了我们中国房客的脸。而这种人其实并不少见。我们宿舍里就有一位。这位仁兄,平时自己穿得挺干净的,但就是不注意公共卫生。比如,我们厨房里的炊具是公用的,可他每次用完后都不清洗,害得下一个做饭的人,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洗锅子。
  记得有一次,厨房里的垃圾篓满了,正在用厨房的他不但没有去倒垃圾,反而将更多的垃圾胡乱丢在上面,结果搞得满地都是。我当时在旁边看不过去,提醒他应该先把垃圾倒掉。而他却很不高兴地反问道:“为什么老是让我倒垃圾?”
 这可真是一句笑话!我在宿舍住了这么久,还真没见他主动倒过一次垃圾呢!
 这也是宿舍卫生难搞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宿舍的卫生状况本来就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如果仅靠几位忍无可忍的舍友偶尔打扫一次,情况又能好到哪儿去?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是难打扫,越是没人愿意打扫。加上宿舍又是个“临时落脚”的性质,大家都是初来乍到,要操心的事实在太多,谁有闲功夫老是去打扫宿舍卫生呢?
  眼看宿舍的卫生死角不断扩大,从厕所、厨房一直蔓延到客厅,我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本来想提议,来个大扫除,彻底改善一下我们的居住环境。可是突然接到消息,说政府准备整体重建这个组屋区。说白点儿,就是不久后的将来,小区里的组屋都将被推倒重建。如此一来,我们的宿舍肯定是保不住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看来这一回,我是不搬也得搬了!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3-9 18:29 编辑 ]

李家三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2010-3-9 11:39

找房搬家之三 什么是组屋?  2006-12-19 02:00:56

  刚到新加坡时,听人说到“组屋”,还以为是“祖屋”,于是就联想到破旧不堪的老房子。可是后来见到的组屋区,大都是成片成片的高楼大厦,有的房龄还很新,看上去简洁美观,颇具现代气息。由此可见,这组屋,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那回事。
  后来才知道,新加坡的住房大体上分两类,也就是所谓的私人房产和政府组屋。私人房产指的是有地契的,比如永久地契,99年地契等;然后又分独立式、半独立、排屋和私人公寓等。而组屋则是由政府建屋局统一规划并建造,属于带有津贴性质的廉价住屋,业主一般只是拥有房屋的使用权而没有地契。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领土只有六百多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上海一个浦东新区的大小。而在这么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里,那绝对是寸土寸金了!所以这里,最昂贵的房地产,多是那些带永久地契的独立式洋房或共管式公寓等。而一些老式洋房或排屋,甭管看上去多么破旧不堪,常常也能叫价上百万新币。真正值钱的,其实是下面的那块地皮呀!
    私人公寓,虽说也是成片建造,地皮成本被稀释,但是论建筑品质和内外装潢,均属上乘,小区内还设有门卫及其他各类设施,如游泳池、网球场和健身房等,有的甚至还配有高尔夫练球场。所以这些高品质的公寓楼,往往也是价格不菲
  面对这些动则七八十万、乃至数百万新币的私人房地产,大多数新加坡人,也只能是“望房兴叹”了!
  好在,新加坡政府有一个“居者有其屋”的政策--国家设有建屋局,专门为国人规划并建造统一的政府组屋。在这项政策下,新加坡已有超过80%的国民住进了组屋区,绝大部分家庭都能拥有一套象样的住房。可以说,新加坡人已经非常完美地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梦想。
    跟东京、香港乃至国内的一些大城市相比,新加坡人绝对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向政府直接购买的组屋,价格非常低廉。以三室一厅的中型组屋为例,通常只需新币十几万元。而这里中等家庭的平均年收入,据统计是四万六千新币,连垫底儿的20%的所谓低收入家庭,平均年收入也有一万四千元左右。所以从购房负担来看,可以说是非常之轻了。
        而政府组屋之所以便宜,却不是以牺牲品质来实现的。这里新建的组屋区,论建筑质量和小区环境,都不会输给上海某些高档的商品房。之所以如此便宜,主要是因为没有地契,以及建屋局对成本的有效控制。而其中,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成批建造的集中优势,也是压低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新加坡的组屋,往往是越造越高。十几、二十层楼的组屋随处可见,甚至即将要出现五十层高的“摩天组屋”了!在狮城,只要一出市中心,地铁沿线随处可见的成群成片的居民楼,几乎都是政府组屋。而那些离市中心较远,组屋相对集中的地区,一般被称为新镇。
  这里成熟的新镇,配套设施相当齐全。学校、幼儿园、邻里警所、小贩中心、购物中心、民众俱乐部等一应俱全。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完全不必走出新镇的范围。尽管如此,新镇与外界的交通,一般也都非常便利。聪明的新加坡人,绝不会远离地铁去造新镇。所以狮城的主要居住区,几乎都有轨道交通相连接,加上四通八达的巴士服务,更是为新镇居民提供了极大的出行便利。
  而这类经济实惠、交通又方便的组屋区,自然是我们租房的首选了。说起我们在国外的开销,房租往往占了其中的大头。特别是刚出国时,什么价钱都习惯乘上个汇率,身边几乎就没有便宜的东西了!所以付房租时,心疼的感觉尤其明显--以每月两百新币的房租来计算,那可就是人民币上千元了!
  而两百新币能租什么样的房呢?通常是与房东一家同住,由两名房客共同分担房租的一个房间。假如你想单独住一间,那就得化上三百新币甚至更高。如果想单独住一套,在新加坡最小的两室一厅,租金也要六、七百元新元,加上水电、杂费等,算下来每个月少说得超过人民币四千元,都快赶上国内一个普通白领的月薪了!
  所以为了省钱,很多刚来的朋友,通常都会选择租用房东家中的一间卧室。这种租法不但租金便宜,而且水电费是包在租金内的,房东还会提供一些简单的家具,你也可以免费使用房东的电话、洗衣机和电冰箱等。如果运气好的话,甚至还能坐在厅里看看电视,与房东一家聊聊天,完全不必局限在自己的小房间内。
  可是从内心来讲,谁愿意总跟房东呆在一起呢?毕竟在一个屋檐下,时间久了,就容易产生矛盾,感觉上也不是太自由。所以,有人就想到另外一个省钱的办法--去找一些脾气相投的朋友一起合租一套组屋。以八百新币的两室一厅为例,如果能找到四个人分摊,平均下来也就不算太贵了。
    不过,合租也有合租的烦恼。住在一起的人多了,磕磕碰碰也在所难免。而且合租的房子,卫生情况通常不会太好。房客们的工作或学习压力一般都很重,有谁会那么情愿花时间和精力去打扫“别人”的房子呢!尤其是一帮单身汉住在一起,越是自由,卫生状况往往就越糟糕!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加坡房东挑剔的眼光,倒也未必是件坏事。虽说和房东住在一起,就象在新加坡,有个“管头管脚的”政府看着,不准这、不准那的,感觉上虽然不自由,但是有了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我们不是也能从中受惠吗?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0-3-9 18:37 编辑 ]

李家三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2010-3-9 11:43

老爷子闭关也避光了,终于见您出来晒太阳.我昨天收到李叶明站长的著作和体恤,还不知道怎么来表达心情.

罗贤生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2010-3-9 13:31

如此好书,我也去跟站长要一本来。。。

虫儿1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2010-3-9 15:10



QUOTE:
原帖由 罗贤生 于 2010-3-9 13:31 发表
老爷子闭关也避光了,终于见您出来晒太阳.我昨天收到李叶明站长的著作和体恤,还不知道怎么来表达心情.

书中以海外见闻为主,既有对身边人物和故事的细腻描述,也有对恢宏史卷的泼墨疾书;既有对敏感话题的深入思考,也有对部分涉及海外中国人事件的入木三分的剖析。

可否随意打一点?没有搜寻到电子版的。


李家三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2010-3-9 18:21



QUOTE:
原帖由 虫儿1 于 2010-3-9 15:10 发表
如此好书,我也去跟站长要一本来。。。

2010年3月6日,北京友人邱波寄来《随笔南洋》。


李家三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2010-3-9 18:22

原来老师有好书读了!

无心云岫 Rank: 3Rank: 3Rank: 3 2010-3-9 19:51

老师好!作者是站长,我应可以跟他要一本来读读的。嘻!

虫儿1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2010-3-9 21:58

回复 #1 李家三郎 的帖子

您好!书中自有黄金屋·····

李升祥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2010-3-11 17:47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6-11 01:04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24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